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现代岭南建筑的设计方向

现代岭南建筑的设计方向

时间:2025-08-02 14:27:10 浏览次数:

zoޛ)jiu?oiըky材料或强反射浅色材料以及有效的遮阳措施,充分利用建筑表面和其他开敞空间灵活配置绿化,加上传统的细部装饰装潢的运用,强化了外部空间设计。

(2)轻巧的外观造型。建筑设计的艺术组成有体型、材料、细部和色彩四个要素,其中关键是体型。南方气候炎热、潮湿多雨,人们对于厚重实体的物件,往往从内心感到压郁,这种观念也影响到对建筑的看法。岭南建筑轻巧的造型通过不对称的体型体量、线条的虚实对比、材料的质感、漏空的细部构件和淡雅的色彩来体现。

(3)明朗淡雅的色彩。岭南建筑在色彩选择上往往喜爱用比较明朗的浅色淡色,同时又喜欢用青、蓝、绿等纯色作为色彩基调,这些都能减少建筑物的沉重感,从而产生建筑外貌的轻巧的感觉。合适的细部和色彩(包括装饰、装修)也会增加建筑的美感。

(4)建筑结合自然的环境。这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建筑与大自然的结合,即建筑充分利用天然的山水(如山崖、峭壁、溪水和湖泊等)作为环境,以增添建筑物的自然风光。其二是建筑与园林结合,布局时把具有中国南方特色的亭、廊、榭桥引入建筑,使建筑平面开敞。具体做法可以是把庭园引入大厅或室内、把庭园引入屋顶层(称为屋顶花园或天台花园),还有把庭园引入支柱层(称为底层花园)[1]。

(5)强调建筑防热技术。岭南建筑防热的主要途径有隔热、通风和遮阳,自然降温与人工空调相结合。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的最大区别之一是前者为自然控制的建筑环境,后者为人工控制的建筑环境,也就是所谓的“被动式”和“主动式”。具体的思路和实践符合建筑节能与建筑生态的设计的原则。

(6)注重中西结合和突破创新。岭南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西方的先进技术、先进材料和先进的思潮,不断给现代岭南建筑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在建筑上也有明显的反映,不少外来文化和技术被广泛地融进了现代岭南建筑之中。但是,无论建筑材料和技术如何变化,只有符合岭南特定地势、地质、气象和建筑环境等条件的建筑,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岭南建筑。现代岭南建筑中西结合,突破创新,大胆吸收现代建筑理论和国外先进设计理念,尤其是借鉴西方适用于岭南地区的设计经验,尽量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和新形式。

3 现代岭南建筑作品实例分析

自20世纪50年代到新千年,属于岭南地区的广州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了如北园酒家、泮溪酒家、白天鹅宾馆、花园酒店、中国大酒店、东方宾馆、矿泉别墅、白云山双溪别墅等一大批园林宾馆和酒店,还有广州艺术博物院,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和岭南画派纪念馆等公共建筑,它们都是现代岭南建筑的优秀代表。

3.1 广州艺术博物院:寓建筑于庭院空间中

广州艺术博物院在满足现代博物馆功能的前提上,整个建筑将岭南建筑与园林融为一体,又发扬了时代精神,形成一个轮廓丰富、塔楼矗立、庭院山水、雕饰精致的建筑群体。其成功之处在于不留痕迹地将岭南地方建筑特点与西方现代建筑融汇在一起,并赋予强烈的时代生命力,实现了岭南园林与现代建筑的有机结合,提升了中国园林的意境。从博物院视野深远的前庭广场到明朗宽敞的门厅,到内庭,再到馆舍连廊和风格各异的各个展馆,组成了以开放、自然为主调的一个空间系列。前庭广场所见的是一个舒展、深远的自然空间。门厅高敞明朗,二层护栏平面呈半圆形,上面是大面积的玻璃采光天棚。从这里可以通向内庭,也可以通向设于各层的专题展厅,具有明确的导向功能。在建筑设计中,将山池树石有机地组织、融合于建筑空间中,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另外,建筑与景观组合在一起,透过传统的岭南文化意识,诗情画意地诱导人们对大自然意境的联想和对空间的感情移入,赋予建筑空间以生命力,表现了博物院建筑不拘一格、活泼舒展的个性。

3.2 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富有亚热带风格的建筑

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结合了亚热带地区的气候特点,是一个充分利用自然适应自然的绿色建筑设计。该纪念馆以通透、明快、轻盈、淡雅作为自己的建筑风格,满足了夏季自然通风、隔热降温、遮阳、防雨和防潮等要求。为了适应地区的气候特点,在总体规划上,建筑布置在一个开敞的位置上,坐北朝南,周边有大量的绿化用地。出挑的歇山屋顶,伸出的屋檐,都属于水平的遮阳方式,既可以避免阳光直射到墙壁和窗口上,又起到了保护建筑墙体免于雨水侵蚀的作用,同时让整个建筑显得轻灵而不呆板。同时,屋檐也是一个良好的灰空间,让屋顶和立面的墙体形成一个自然的过渡。还有通透的走廊,它与北面的主入口处的出挑雨篷拥有相同的作用。不同的是,它由疏落的柱子、通透的栏杆所围合而成,只是比雨篷更长,与雨篷一样具有遮阳挡雨的作用,走廊上面同样是露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舒适休闲时的良好场所。另外,纪念馆充分考虑了风压通风,建筑体量小巧,开间进深并不大,容易达到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的效果。建筑的四个立面都采用了面积适中的窗子,有利于形成穿堂风。这些整齐的窗子丰富了外立面造型,使整个建筑看起来非常协调朴实。另外,首层的走廊比室外地面高出了几个台阶,便于防雨,而走廊外面的排水明沟可以迅速排走雨水,也保持室内的空气不会过于潮湿[2]。

3.3 广州北园酒家:体现岭南传统园林文化

广州北园酒家的总体空间布局沿用了岭南园林空间手法。全园分为南北两个部分,以庭院空间作为过渡。建筑的主体为北部,两排贵宾房对称排列,一条廊桥划分庭院,空间相互渗透,既分又合,廊桥两侧的空间相互借予,构成了统一的整体。庭院内部设有石水花木,楼堂斋馆临池而筑,在形式上其手法继承了传统岭南园林的风格。在空间布局中,从功能上由于大厅(即散座空间)较大,贵宾房空间相对较小,因而存在两种大小不同功能空间相联的关系。用庭院空间的方式来表现这种关系,在岭南地域是再适当不过了。可以说,建筑师运用灵活的手法,将现代功能巧妙地融合于传统园林空间结构之中。在后来扩建时保持了原有园林风格和地方特色,保存了原有古树名木,采用深远曲折的综合式庭园布局,充分利用从民间收集得来的岭南建筑工艺旧料,以丰富地方特色,保持了中国庭园建筑中富于精美装饰的效果,并巧妙地把具有中国传统形式及岭南地方特点的园林建筑如亭、桥、廊、榭等引用到了现代建筑中,使整座酒家既体现了岭南传统文化,又充满时代气息。

3.4 岭南画派纪念馆:建筑与水体有机结合

岭南画派纪念馆是表达岭南画派内涵的建筑作品,是岭南文化的一个窗口。该纪念馆深层次地将传统岭南建筑的手法与现代建筑结合,将具象的表现手法升华到抽象。为了表现淡雅,建筑的整体基调是白色,使白墙与深色的窗口形成清晰的虚实对比。入口前面设置了平整的静水,使建筑生成倒影,视觉上显得轻盈,表现出的是中国式庭院的静。而静水的构图是规整的,与传统的中国园林曲线手法不同,体现了西式的处理手法。平整的水与平整的建筑立面结合,更体现了以现代构图方式将建筑与绿化结合的岭南建筑手法。建筑主体的立面处理表现立体主义,平整的墙面衬托出中间圆弧形的入口,形成对比,而建筑样式依照欧洲宫廷式设计,而古典的式样经过提炼,形成抽象的符号。墙面上雕刻有精致的曲线贴花和抽象的图形,体现了建筑与自然结合的建筑处理手法,这是现代岭南建筑手法的创新。考虑到使用功能,纪念馆的内部采用顶部采光,而门厅则设置大片的侧面采光,使室内光线柔和充足。墙体和门窗的设计都以曲线为特色增强动感,展厅也是流动式的,室内空间显得比较活跃,岭南画派的特色则以雕塑的形式表现出来。

3.5 华南理工大学逸夫人文馆:彰显生态与节能的建筑理念

逸夫人文馆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提倡整体性和生态性、建筑与地理环境充分结合。在理性设计与地域性设计的同时体现在针对岭南地区的气候特征的研究中。人文馆在表现岭南建筑的“轻”与“透”方面比较出色。通过玻璃与砖墙的相互配合,立面虚实分明。人文馆设置外廊,底层部分架空,楼层上设置平台,通过整合后在中轴线上获得视线的穿越,建筑实体往内缩进,各个体块错落有致,形体显得清澈通透。除了以庭院、连廊等开敞式的空间组织通风外,在建筑材料和构造上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在屋顶设置可调式遮阳百叶,并通过变换百页板角度,实现对遮阳的有效控制;利用柱廊与脱开的墙体来阻挡太阳光线;采用低辐射玻璃及浅色挂石降低辐射热。这些措施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建筑对环境的适应性,并达到节能的效果,也体现了人、自然与建筑的共生[3]。

3.6 岭南住宅小区:活用传统岭南建筑中的技术手段

传统岭南建筑的许多优点在今天的房地产小区开发中颇受青睐。比较典型的有云山诗意小区,其建筑立面运用了体现我国建筑传统精髓的色彩技巧,以白色墙面为主基调,黛色屋面、檐口和马头墙为构图的要素进行组合,恰如其分的色、形、影、韵,使建筑浑然天成。穿插精细雅致的雕花和柱饰、欲隐犹现的镂空花窗、趣味精致的挑台拱门等传统元素使建筑高低错落、清新淡雅。匠心独具的前庭院,让每栋楼都变成一户“大户人家”。通过院落、大堂等岭南传统民居模式,中心花园与架空庭院互为渗透,扩大了交流空间。

在岭南地区一些高层住宅设计中,针对炎热潮湿的气候特点,用底层架空的形式来解决潮湿的问题,还可在架空层设置绿化小品,使庭院与建筑有更好地结合。针对多高层离地面绿化距离较远的特点,门厅被扩大成为入户花园,传统的庭院空间从室外地面迁移至室内空中,合理地实现了建筑绿化,使客厅和餐厅通风换气、采光,有利于调节室内微气候,改善了居住环境。同时,建筑也加设了阁楼层,在增大储存空间的同时,获取良好的通风和隔热效果,使阁楼下部的居室获得凉爽的热环境。除了在单体设计上仿效传统岭南建筑的气候设计做法,在组团设计上也活用了传统围合式院落的组团布局设计,即将建筑在坐北朝南的同时围合成院,既有利于自然通风,又可以形成大面积阴影区,形成舒适的公共院落空间[4]。

以上的建筑实例表明,在既保持传统岭南建筑气候设计精髓的同时,又有效地融合现代建筑元素。现代岭南建筑的主流特点可以归纳为:宁变勿仿,宁今勿古;追求意境,力臻神似;因借环境,融为一体;群体布局,组合空间;清新明快,千姿百态;室内设计,丰富多彩;景园文脉,推陈出新;神似之路,殊途同归。

参考文献:

[1] 谢浩, 朱雪梅.岭南建筑与庭园空间相结合的特色分析 [J].上海建材, 2007(4): 28-30.

[2] 夏云,夏葵,施燕.生态与可持续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96-103.

[3] 徐向东, 南卫娟.绿色设计与建筑节能初探[J].福建建材, 2007(4): 18-20.

[4] 徐群宁. 绿色设计在住宅工程中的应用[J].南方房地产, 2008(8): 35-36.

(责任编辑:文雪峰)

相关热词搜索: 岭南 方向 建筑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