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阐述了海峡西岸物流行业发展现状,提出了海西物流标准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研究分析了海西物流标准化建设现状和问题,并对如何进一步开展物流标准化建设给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海峡西岸 物流 标准化建设
【DOI编码】 10.3969/j.issn.1674-4977.2015.03.005
1 海峡西岸物流行业发展现状
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的高速增长,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物流产业也随之迅速扩张,这主要得益于其特殊的政策支持,以及得天独厚的人文条件和地理位置。
海峡西岸经济区指的是以福建省为主要区域,涵盖台湾海峡西岸、广东东部、浙江南部、江西东部,南北分别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衔接的地域经济综合体。中央高度重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早在2006年就将其列入了“十一五”规划,先后有三十多个有关部委从资金支持、项目申报、规划布局、政策倾斜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极大促进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的增长,并带动了该地域物流产业的升级。两岸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升级,使得快速铁路、高速公路贯通了珠三角、长三角,直达我国中西部,在实现了全面、双向的“三通”后,大大增加了两岸贸易往来的频次和数量,原来需要通过第三方完成的物流服务,转为两岸的直接对接,物流成本大幅度下降,物流资源形成了优势互补。此外,福建、广东、浙江、江西等省市有着巨大的经济总量,给物流产业带来了大规模的市场需求。因此,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脚步的加快,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密切,在多重有利条件的帮扶下,海西物流发展势必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成为海西经济体中的中坚力量。
虽然海西物流行业呈现出很好的发展态势,但由于物流行业本身具有其运作的特殊性,它横跨多个行业和地区,涉及诸多专业技术领域,因此,如何解决各个环节设施设备的有效衔接,规范运作过程中一系列的服务工作,从而提高物流效率,降低总体运作成本,成为了该行业是否能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应该看到,标准化建设可通过制修订标准、构建标准体系等措施手段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是提升物流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构建海西物流大通关的必要前提,因此,大力推进海西物流标准化建设至关重要。
2 海峡西岸物流标准化建设现状
虽然我国物流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但鉴于国外标准化在提升物流行业良性发展已取得了大量先进经验,近年来我国政府强化了物流标准化建设力度,已出台了《全国物流标准2005年-2010年发展规划》、《物流标准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0年)》。随着国家层面对物流标准化的重视,海西物流标准制修订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其标准体系以国家、行业物流标准为主,涵盖台湾标准、海西区域地方标准,标准数近2500项。
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出台了共计2000余项物流相关标准,其中包括物流通用基础标准、物流技术标准、物流信息标准、物流管理标准、物流服务标准等几大类别。
物流通用基础标准中涵盖了术语标准、指南标准、图形符号标准、分类标准等,具体包括有GB/T 18354-2006物流术语、GB/T 10757-2011 邮政业术语、GB/T 27917.1-2011 快递服务 第1部分:基本术语、GB/T 31152-2014 汽车物流术语、GB/T 21334-2008物流园区分类与基本要求等在内近40项标准。
物流技术标准主要包括技术基础标准、设施设备标准(仓库、货运站场、物流中心、托盘、集装箱、周转箱、运输车辆、储存设备、装卸搬运设备、工业包装设备、分拣设备)、技术方法标准(运输技术方法、仓储技术方法、装卸搬运技术方法、包装技术方法、流通加工做技术方法、配送技术方法、金融增值技术方法、特定产品物流作业方法)等在内近1400项标准。
物流信息标准主要包括信息基础标准、信息技术标准(交通相关信息分类编码、产品与服务分类代码、贸易单元编码、物流单元编码、物流参与方位置编码、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物流数据元、物流单证、物流业务流程信息交换、GNS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ITS智能运输系统)、信息应用标准(物流信息系统、物流信息平台)、信息管理标准、信息服务标准等在内近400项标准。
物流管理标准主要包括管理基础标准、综合管理标准、安全标准、环保标准、规划标准、统计标准、绩效评估标准、卫生标准等在内近500项标准。
物流服务标准主要包括服务基础标准、综合物流服务标准、环节作业服务标准、专业物流服务标准等在内近30项标准。
除了上述已发布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海西物流标准中的台湾标准约150项,其中包括术语标准1项《CNS 13816-2002物流词汇》;技术标准110项,主要集中在起重机标准、升降机标准、货柜标准、汽车标准、包装设备标准、包装方法标准以及特定产品物流作业方法等;信息标准15项,主要集中在射频识别技术以及全球定位标准;管理标准20项,主要集中在设施设备安全标准等。
此外,作为海西经济区中的福建省、广东省、浙江省、江西省也分别发布了一些物流地方标准作为国行标的有力补充,约有30项,主要集中在起重机标准、升降机标准、包装设备标准、特定产品物流作业方法、射频识别技术标准、汽车监控系统标准、设施设备安全标准等。在制修订标准的基础上,各地还纷纷开展国家级物流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工作及物流标准化研究工作,物流标准成果通过标准化试点项目的深入,在企业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成果。
3 海峡西岸物流标准化建设问题
3.1 标准化建设缺乏协调和统一,管理部门庞杂
物流行业操作流程较长,牵涉许多不同产业,因此,管理部门庞杂,包括交通部门、流通部门、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信息管理部门、安全部门、标准管理机构等。各主管部门制修订的相关物流标准均各自归口管理,从而导致物流标准化的研制单位和技术部门分散在各个不同的产业领域和政府机关,且部门和部门间尚未确立常态化的沟通联系机制,缺乏深入沟通交流,难以实现密切配合,因此,物流标准化建设在设计和规划方面有所欠缺。
3.2 物流设施设备标准之间缺乏统一规范,物流成本过高
由于缺乏对整个物流行业标准体系的认识和把控,导致物流标准与标准之间缺乏统一协调性,在物流设施设备配套衔接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比如,目前在用的托盘利用率很低,这主要是因为其标准参数与运输车辆、起重机、升降机技术参数难以实现有效衔接,直接影响了整个物流行业的效率。此外,由于包装、集装标准不统一,在铁路、海运、公路运输、空运等交叉联运时,不得不多次拆装箱,增加了流通过程的成本,不利于海西物流行业综合运输的发展。
3.3 物流标准推广应用比率偏低,阻碍标准化建设进程
尽管海西物流标准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已面向社会公布实施了许多重要标准,但其推广应用存在严重阻滞,多数物流企业未在实际运作中实施上述标准。这主要归结于三个因素:一是上文提到的标准间缺乏协调性,标准实用性不足;二是标准宣传推广力度不足,许多企业急需物流标准,但对物流标准信息获取渠道认识不足,不了解有哪些物流标准已经发布,标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三是省内中小企业物流标准化意识淡薄,许多中小企业是从传统运输行业转型的,运营理念陈旧,管控制度落后,未形成标准化管理思维,继续使用不符合标准的设施设备,从不宣贯和应用物流标准。
4 对策和建议
4.1 形成具有前瞻性的海西物流标准体系,确定需研制的重要标准
由于物流标准化建设缺乏整体发展框架,标准之间的协调性、完整性都不能满足物流发展需要,因此,应构建更为全面、科学、合理、系统的海西物流标准体系,作为规划海西物流标准化工作发展的方向性指南文件,指明未来拟研制标准方向,重点针对亟待制定的物流设施设备标准开展研制工作,使标准之间能实现相互衔接,相互协调。
4.2 构建物流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并向公众开放
信息标准化是物流系统保持畅通的基础条件,应整合各方数据资源,统一建立涵盖物流节点信息和流通商品信息在内的物流信息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整合物流标准资源,建成资源齐全、信息权威、结构合理、服务快捷的海西物流标准信息服务平台,为单位和企业获取及时有效的物流标准信息提供渠道,为实现智慧物流奠定技术基础。
4.3 加大物流标准的宣贯实施力度,开展物流标准化专项培训工作
想让物流标准得到广泛应用,就应全面强化标准化宣传和培训工作,让中小型物流企业转变落后的思维模式,主动融入到标准化建设中。将标准化培训作为建设重点之一,探索并逐步形成物流标准的宣贯机制,创新标准宣贯模式,在海西经济区内分地区、分层次组织相关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共同举办物流标准化专项培训。普及标准化常识,围绕标准化建设的作用及意义,提高社会公众对标准的认知程度;重点针对物流企业,助其领导和基层准确理解标准内涵,提高实施标准的自觉性和有效性,并为物流龙头企业培养一批物流标准化专业人才,以满足其发展的人力需求。
4.4 促进闽台物流合作交流,深入开展物流标准化研究工作
台湾物流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早,其QR/ECR推动委员会专门负责该项工作,无论是管理、技术、人才方面,台湾都累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因此,应紧紧把握海西经济区的地域特色,重点关注闽台物流合作交流,集合相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技术力量,深入研究包括两岸物流标准化、专业物流领域标准化在内的科研项目,努力实现海峡两岸物流体系的顺利接轨,研制两岸物流共通标准,统一物流信息格式标准、设施设备参数标准、包装技术标准等,提升海西物流营运效能,从而带动海西经济总量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
[1]郭丽环.海西经济建设下福建省物流标准化问题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08)
[2]贺喜忠.我国物流标准化的重要性及发展现状[J]. 科技信息,2012(07)
[3]车美玉.浅谈我国物流标准化[J]. 商业经济,2013(01)
作者简介
林祎闽,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服务业标准化、物流标准化研究工作,曾发表《浅析我国快递服务标准化建设》、《基于SERVQUAL模型的标准化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作用研究》、《福建省机械工业标准体系构建研究初探》等文章。
林臻毅,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工业标准化研究工作,曾发表《节能减排标准化应对气候变化的若干思考》、《台湾地区石材标准化及启示》、《标准信息服务平台的绩效评价体系研究-以福建省标准信息服务平台为例》等文章。
江文,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服务业标准化研究工作,曾发表《社区公共服务标准化思考》、《冷链物流企业标准体系构建思路与研究》、《我国连锁经营企业标准化建设初探》等文章。
(责任编辑:张晓明)
相关热词搜索: 海峡西岸 思考 物流 标准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