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恶臭污染影响日趋严重。目前,城市主要恶臭污染源包括城镇污水厂、生活垃圾填埋场以及化工、炼油等工业排放源,生活污染源对居住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为切实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政府及管理部门应加快建立完善的恶臭环境标准体系,从管理层面、技术改进及公众监督三个方面共同促进我国环境空气质量与城市居住环境质量的改善。
关键词:恶臭;环境;管理;公众监督
中图分类号:X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370(2013)11-0038-03
恶臭作用于人的嗅觉给人造成危害,是世界七大典型公害之一。恶臭污染物不仅给人们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对人体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神经系统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一些恶臭污染物质还可在对流层大气中发生氧化反应和光化学反应,对酸雨和光化学烟雾污染起着重要贡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恶臭物质对城市居住区造成的影响日趋突出,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早在20世纪50~60年代起,发达国家恶臭污染问题显现,恶臭污染投诉案件增多。而我国各大中型城市恶臭投诉案件也逐渐增多,作为大气污染的一种形式,恶臭气体以空气作为传播介质,通过呼吸系统对人体产生影响。由于恶臭物质臭阈值低,给人的感觉量(恶臭强度)与对人嗅觉的刺激量的对数成正比,组分复杂且具时段性、区域性和季节性,造成污染事件日渐增多,治理及管理难度越来越大。
1 主要恶臭污染源
现在已发现恶臭物质已达数万种,单凭人的嗅觉能感知的就有4000多种,其中对人类危害较大的也有50多种。目前我国恶臭污染影响较为严重的包括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其他恶臭污染来源包括工业源和社会环境源。化工、化肥、橡胶、炼油、造纸、农药等数十种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挥发性有机物等多种恶臭污染物质,餐饮行业、农贸市场、公共厕所、垃圾转运站等也是恶臭物质的发源地。
1.1 工业污染源
城市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企业与居民区交错分布,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恶臭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天津市恶臭来源调查结果显示,34.1%的恶臭源来自于工厂[1]。工业恶臭污染源包括石油工业、塑料生产加工行业、橡胶工业、医药农药行业、涂料生产使用行业以及有关冶金、造纸、炼焦、木材加工甚至燃烧等都是具备排放恶臭气体的污染源。工业区恶臭污染物以挥发性有机物(VOCS)为主,包含芳香烃(苯系物等)、脂肪烃、卤代烃、醇、醛、醚等。另外,食品加工厂,香精香料制备厂在生产过程中也会产生特殊气味,这类工业项目若地处居住区附近,长期持续排放具有特殊气味的气体,也将对人体心理和生理造成不良影响。
1.2 垃圾填埋场及污水处理厂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产生的生活垃圾和生活废水需得到集中安全处置,垃圾填埋场和污水处理厂相继建成。但在大多数城市中,垃圾填埋场及污水处理厂一直都是恶臭的主要污染源。生活垃圾填埋场恶臭污染不仅影响周围环境,更加危害临近居民身体健康,成为市政环卫设施运行中突出问题[2]。目前我国大多数垃圾填埋场均存在恶臭污染问题,从收集运输到填埋覆土,均有恶臭物质产生,严重影响了城市居住环境。垃圾填埋场所产生的恶臭污染物除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项目氨、硫化氢外,还含有各种醇类、胺类、苯系物等恶臭物质,其中大部分具有毒性。
城镇污水处理厂恶臭污染投诉案件普遍,部分污水处理厂被新建居住区或商业区包围,又因其工艺落后存在臭气逸散的情况,成为城市中重要恶臭污染源。唐小东等分析了城市污水处理厂挥发性恶臭有机物的组成及来源,检出污水处理厂含烷烃、卤代烃、烯烃、芳香烃、含氧有机物和硫醚等6类40种挥发性有机物(VOC),其中挥发性恶臭有机物(MVOC)占95%以上,大多数属于有毒有害气体污染物[3]。目前,大多数污水处理厂均采取了一定的治理措施以减少其恶臭污染影响,但投诉事件仍常有发生。因大多生活污水处理厂建在市区中,应严格管理,杜绝污染事故的发生。
1.3 其他污染源
农贸市场、垃圾站、屠宰场、废品站、厕所、下水道甚至某些公共场所作为城市零散分布的恶臭污染源同样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此类恶臭污染源分布不集中,且大多紧邻居民住宅区,污染物排放量小,分布广,其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另外城市内分布的部分承接污水的河流也是一大恶臭污染源,会产生硫化氢、沼气以及硫醇、酪酸等挥发性有机混合物,工业排放的恶臭污染物因难以自然降解而长期存在于水体中造成水体持续恶化[4]。
2 恶臭污染环境管理
我国恶臭污染防治工作起步较晚且无完善的恶臭环境标准体系, 1993年制定并实施《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沿用至今。相比较而言,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较早制定了恶臭污染防治法规,因地制宜开展环境管理工作,对我国立法起着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2.1 标准法规
我国制定的《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是借鉴了日本恶臭管理经验并结合国情制定的,是我国目前唯一的恶臭法规标准,适用于所有恶臭污染物排放单位[5]。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规定的受控物质为8种,臭气浓度控制综合恶臭污染物的排放。针对现行恶臭污染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王元刚等提出了以下建议和措施[5]:一是针对不同受控区域制定相应执行标准;二是增加受控物质种类;三是依据不同地区类型调整区域恶臭环境标准或厂界恶臭标准;四是完善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同时制定恶臭环境质量标准。张晓伟等对标准的排放限值、采样频率的安排、采样点位的设置等提出了措施和建议[6]。杭维琦等认为需完善复合污染物臭气浓度的换算方法,并且可制定地方恶臭排放标准以解决区域恶臭污染环境影响[7]。2010年1月底环保部环办函[2010]71号对全社会发布了《关于征集对修订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意见的函》,目前标准正在修订过程中,新标准的制定及实施将极大程度推动我国恶臭污染管理制度,使监督管理部门有法可依,以更好的改善我国环境空气质量与城市居住环境质量。
2.2 测定方法
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于1993年引进日本“三点比较式臭袋法”测定复合恶臭物质的臭气浓度,这是一种测量“臭气浓度”或“臭气指数”的空气稀释法,是我国目前大多数城市采用的臭气浓度检测方法。其余8种受控污染物采用仪器分析法测定。日本另采用仪器测试法测定恶臭污染物,用于实验室测定。该方法先测出恶臭气体样品的浓度,在依据气体浓度与恶臭强度的关系确定恶臭浓度[8]。欧洲及美国等地目前多采用嗅觉计测定臭气浓度。韩国于2005年正式实施新恶臭防治法,受控恶臭污染物增至22种,恶臭污染测试分为有三种主要方法:直接感官法、空气稀释法和仪器分析法。
2.3 研究应用
近年来我国关于城镇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填埋场等污染源恶臭气体产生排放规律及防治措施等相关研究较多,但在实际运营及管理中仍然存在问题和环境污染影响。针对炼油厂、石油化工等工业源恶臭污染治理及防治措施也有研究报道,孙炳科对炼油企业恶臭污染源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对存在的环保问题提出了整改措施及建议[9];常沁春等指出石化工业园区的恶臭污染源于各类装置的整个生产过程,并针对各生产环节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10]。王元刚等提出,我国现阶段应对不同行业,尤其是污水处理、畜禽养殖屠宰、生物制药、精细化工、石油化工等重点行业臭气进行污染治理示范工程研究。对于餐饮业等一般服务业恶臭污染防治可建立脱臭装置技术评价与评估细则 [11]。
3 结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恶臭污染问题日趋突出,如何切实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是政府及管理部门必须重视的问题。
3.1 管理层面
首先,我国应尽快建立完善的恶臭环境标准体系,使得管理及环境监管部门有法可依。其次,加强监管力度,严格执行现有标准的基础上对企业及生活排放源严加管理,杜绝污染排放事件的发生。第三,环境管理部门应重视群众投诉事件,切实有效处理并严格查处违规企业。
3.2 技术方法
加强并促进不同行业恶臭污染产生及治理措施的研究工作,因地制宜对原有项目进行技术改造。对于新建项目,应加强环境影响评价恶臭排放管理制度,对建设项目运营过程中恶臭污染物的产生及排放予以评价并提出有效的治理措施。
3.3 公众监督
建议考虑并加强公众监督机制。大部分工业污染源及生活污染源产生及排放的恶臭污染物臭阈值极低,且存在时段性,采样及检测均存在困难。为切实保障百姓生活居住环境安全健康,一方面可采取公众调查的方式了解城市恶臭污染排放及主要污染源;另一方面通过公众监督,倒逼企业污染治理及运营管理。
参考文献
[1]王学华,杜娜,苏州工业园区恶臭气体处理新技术[J]. 工业安全与环保,2012,38(5):64-66.
[2]姜薇,路鹏.生活垃圾填埋场恶臭与防控技术分析[J].中国城市环境卫生,2011,(5):27-31.
[3]唐小东,王伯光等.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挥发性恶臭有机物组成及来源[J].中国环境科学,2011,31(4):576-583.
[4]康利荥.河流恶臭生成机理及控制措施探讨[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09,29(4):35-37.
[5]王元刚,包景岭等.中日恶臭污染管理方式比较及其借鉴.环境保护,2011,(2):95-96.
[6]张晓伟,汤滔.《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修订的若干意见.中国环境监测,2011,(6):53-55.
[7]杭维琦,薛光璞等.浅议《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修订.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1,(5):74-75.
[8]耿静,李连海.国外恶臭标准研究概述.第二届全国恶臭污染测试与控制技术研讨会.2005,191-194.
[9]孙炳科.炼油企业恶臭污染源现状分析与控制对策.安全.健康和环境,2012,12(5):35-38.
[10]常沁春,王小妹等.石化工业园区恶臭污染防治措施探讨.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812-4815.
[11]王元刚,刘博.完善中国恶臭环境标准体系的建议[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35(8):3-5.
作者简介:贾辅亚(1970-),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保护及环境监测工作.
相关热词搜索: 恶臭 污染环境 影响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