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发展,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在这一转型期中,我国城市化进程十分迅速。据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大陆地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5306人,占总人口的49.68%。城市化在给我们带来现代文明的同时,也伴随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人口膨胀、交通拥挤、环境污染、资源紧缺、灾害频发、文化冲突、城乡差别等等。怎样正确地认识城市,并通过足有成效的现代化城市管理,克服城市化进程给我们带来的弊端,是我们必须正视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创新社会管理理论专刊》(以下简称《理论专刊》):要克服城市病,解决城市所存在的问题,使城市让人们生活更美好,正确认识城市是很重要的。那么,怎样认识城市呢?
蒋晓伟教授:什么是城市呢?英国城市经济学家K·巴顿说,现代市场经济社会的“城市是一个在有限空间地域内的各种市场(住房、劳动力、土地、运输、商品等市场)交织在一起的网络系统。”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也指出:“现代城市是以人为主体,以空间和自然环境的合理利用为前提,以集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的,集约人口、经济、科技和文化的空间地域大系统。”我国一些城市学的学者指出:城市是非农业人口和产业密集的经济实体、社会实体和以土地等自然资源为物质载体的有机结合的空间存在形式。由此可见,作为城市必须要有三个要素:①非农业人口集中、②有一定的空间区域、③经济政治文化集聚中心,而且这三个要素必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可以给城市下一个定义:城市是一定区域内城市人口居住相对集中的经济、政治、文化和教育的中心。
认识城市,不可忽视城市的起源。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从“城”(统治与防卫据点)到“市”(交易场所)、“城”与“市”紧密结合、城市功能逐步多元化的演进过程。人类社会先有“城”,后有“市”。在距今6000年前的半坡遗址看到,半坡人在居住地周围挖掘深沟,以提防野兽和外部落的袭击。如果把半坡村落视为城市的最初萌芽,深沟也就是当时相当于城墙的设施。待到人们发明筑墙技术后,城墙自然伴随城市同时诞生,成为古代城市的显著标志了。据史册记载;“鲸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此城郭之始也。”这大约是在距今约4500年前的原始社会晚期。《墨子·七患》“城者,所以自守也。”《孟子·公孙丑下》:“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诗·大雅·瞻印》“哲夫成城,哲妇倾城”《笺》:“城,犹国也。”“城”是防卫的据点,也是统治的据点,也是居住的据点。它的产生是基于贵族封地、战争和自然灾害的因素。有了封地需要筑城;为了抵御侵略,为了防止自然灾害,如水灾、瘟疫等,同样需要筑城。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当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是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而得名,距今约4350─3950年。这一时期文化的最显著的特征便是城址的发现。如在山东地区,除城子崖龙山城址之外,还有寿光边线王城址,阳谷、东阿、茌平三县发现的八座城址,临淄田旺村城址等。在河南则发现有淮阳平粮台城址、登封王城岗城址、郾城郝家台城址、辉县孟庄城址等。
《易·系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战国策·秦一》“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市”是商品交换的中心,它的产生是基于生产力的提高,社会使商业从农业、畜牧业、手工业中分离出来;市是商品交换的平台,是商品经济运行的主要的平台。
“城”与“市”结合。“市”作为交易场所,与作为统治与防卫据点的“城”的结合,是因为城中居民多,消费量大,便于商品交易;同时城的地理位置为地理要冲,是交通枢纽,也便于远近居民来进行商品交易。所以“城”与“市”便自然合而为一,为“城市”。《韩非子·爱臣》:“是故大臣之禄虽大,不得藉威城市;党与虽众,不得臣士卒”。唐杜甫《杜工部诗补遗》五《征夫》诗:“路衢唯见哭,城市不闻歌”。由此可见,我国在战国时期就有了规模化的城市。
在认识城市起源的基础上,我们必须认识城市的基本功能。城市有“防卫”和“交易”两个基本功能。既然城市是“城”和“市”的结合,那么,城市就起码有两个基本功能,即防卫功能和交易功能。防卫功能,包括对自然灾害的防卫和对外来入侵的防卫;交易功能就是商品交换。中国古代将商人分为坐商,称“贾”;行商称“商”。
人类社会随着农业与商业、农业与手工业进一步分工后,“城市”是理想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城市与农村逐步分离。城市中集中非农业人口,成为经济、政治、文化集聚中心。城市的功能逐渐发展,不仅是统治与防卫的据点,而且成为商业和手工业的中心,城市功能逐步多元化。
《理论专刊》:您提出先有“城”后有“市”,城市两个基本功能的观点很新颖。那么我们怎样认识城市的两个基本功能呢?
蒋晓伟教授: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城市的功能在不断地增加。但随着人类社会生产能力的提高,交易就衍生出一系列社会活动的形式,其中很多方面被城市所包容,如产业、服务业、文化科技等等;城市的内容为之也在不断地扩容。城市逐步发展为工业中心(17世纪-19世纪),产业中心(20世纪,能源、重轻工业、贸易、金融、科技、服务等中心)。概括地说,当代城市的功能是政治的中心、经济的中心和科学文化的中心。
现代社会随着“市”的内容不断地扩容,并为城市所接受;也因为大规模战争的减少,人们对自然灾害有效的规避,因此人类对城市防卫功能有所忽视,甚至是无视。但美国2001年的9·11事件,说明了城市防卫功能(防止战争功能)的重要性。2003年的“非典”在中国事件、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席卷美国墨西哥湾沿岸三州、2008年5·12中国汶川地震、2009年“台湾8·8水灾”都说明城市防卫功能(防止自然灾害功能)的重要性。
任何忽视城市防卫功能的观点和做法,都将在人类社会的突发事件面前,给人民和国家造成重大的损失。我们必须树立城市作为防卫据点的理念,建立和完善城市的防卫设施、系统和制度。
《理论专刊》:如果我们认识了城市,那么我们怎么来认识城市管理呢?
相关热词搜索: 法治 城市管理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