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对安全风险管理的意义和影响因素做了系统的阐述,并对如何提高职工安全风险管理的自觉性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
关键词:安全风险管理;因素;途径
2011年铁道部党组做出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的工作部署,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与以往同期相比各种事故大幅度地减少。但通过对近两年来铁道部及沈阳局公布的几起事故分析和现场调研情况看,仍有个别职工,在工作中还做不到有人监督和无人监督一个样,违章违纪、看着检查组的现象时有发生,给行车安全埋下隐患,因此,迫切需要提高职工安全管理的自觉性,消除人为的安全风险,保证行车安全。
1 提高职工安全风险管理自觉性的意义
自觉性是指个体自觉自愿地执行或追求整体长远目标任务的程度,其外在表现为热情、兴趣等,内在表现为责任心、职责意识等等。《数理情感学》认为,自觉性是指人有明确的行为目的,有坚定的信仰追求,有鲜明的原则立场,有毫不含糊的是非标准,使人的随意行动具有明确而强大的约束力,使其不至于成为漫无边际的、盲目的、无规律的活动。自觉性越明确,对人的各种活动的约束力就越强,人的思想和行为就越有规律、越不含糊,就越有坚定的信仰追求,就越能够坚持原则和遵守道德规范。
而在安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风险的识别、研判、规避、转移、驾驭、监控等每一个环节都是由人来完成的,只是每个环节的人不同,有的由领导干部完成;有的由技术干部完成;有的由工人完成,但每个过程的人都是决定的因素,这就需要每个环节的执行人都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安全风险管理规章制度,只要有一个环节出纰漏,安全风险就很可能出现,安全事故就很可能发生。从胶济铁路事故到7.23涌温线动车事故,都与人的因素有关。
因此,在安全风险管理中如果能够有效地提高职工安全管理的自觉性就会消灭许多危险源,消除许多安全隐患,防止许多事故的发生。
2 影响职工安全风险管理自觉性的因素
职工安全风险管理的自觉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侥幸心理
在规章制度的制定、修改和设计、施工、维修作业时间紧,任务重,或作业环境条件恶劣,以及作业人员急于做其它事情的情况下,为了尽快完成任务,受那能那么容易出事故的错误思想的鼓噪,图方便、省事降低标准和要求、违反规章制度、简化作业程序、抢工期赶进度。
2.2 利益思想
为了个人和局部利益,怕影响评先评优、职称评定、选拔任用、扣罚奖金等,急于完成工作任务,置规章制度于不顾,不计后果,不择手段,铤而走险,极端冒险,违章作业。
2.3 个人生活
子女入托、升学、就业,个人恋爱婚姻、住房、就医、赡养老人等遇到的各种问题,时刻困扰着职工,造成职工思想负担和经济负担过重,疲于应对,情绪低落,精力分散,注意力不集中。
2.4 人际关系
同志之间、上下级之间、邻里之间、亲友之间、家庭成员之间及与其它人之间产生的一些矛盾,一时无法化解,想不开,不良情绪带到工作岗位,造成头脑不清,心烦意乱。对工作产生厌倦、消极情绪和应付了事思想,干工作时糊里糊涂。
2.5 分工分配
个人能力与岗位责任、工作任务失衡;劳动与报酬不符。一是将有各种疾病,或对岗位工作理论不通,业务不熟,实践不足,经过培训又不能达到岗位能力要求的人员安排到岗位能力要求较高的岗位上,使职工觉得难以胜任,当班时有一种畏惧感,从而产生抵触情绪,认为这是硬拿鸭子上架,对付干,出问题由领导顶着。二是将技术业务水平较高、工作能力较强的人安排到岗位能力要求较低的岗位上,有的职工觉得工作安排不合理,大材小用,从而产生压抑和不满;有的认为小菜一碟,骄傲自满,放松“警惕”。
行业之间、干部与群众之间、不同工种之间收入差距过大,以及其它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分配不公,造成职工心态失衡。
2.6 松驰懈怠
随着安全形势好转、安全天数的增加,始终绷紧的安全弦就会放松,安全意识逐步淡化。
2.7 管理约束
管理过程不严格,管理手段落后,作业程序不科学简单,形成不重视安全的风气;处罚机制不完善,人情关系造成处罚标准不统一,有人说情轻处罚甚至不处罚,无人说情按章处罚 ,形成安全有事赶紧找人的不良风气;出了问题不是首先查找自己的原因,而是首先想到的怎么把责任推出去。
3 提高职工安全风险管理自觉性的途径
职工安全风险管理自觉性对安全风险管理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通过不断提高职工安全风险管理的自觉性,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隐患,防止事故的发生。
(1)在人员调配和工作安排上,使职工个人能力与本职岗位需求相匹配,做到人尽其才。
如果职工的能力低于工作的要求,职工就会表现出无法胜任;在精神上产生一种无形的压力,对于经过努力能够达到要求的人来说这种压力可能是一种动力,而对于经过努力无法达到要求的人来说也可能是一种阻力,会出现不满情绪,埋怨态度,对付思想。而职工的能力若高于实际工作的要求,有的会骄傲自满,不以为然,什么都不在话下,安全生产这根弦自然会放松;有的认为用人不当,降低了自己的身价,带着情绪甚至是怨气上岗,积极性不高,得过且过,安全隐患自然容易产生。
沈阳电务段和沈阳工务段,自实施安全风险管理以来,非常重视人才的使用,杜绝了安置型,清理了以工代干,通过竞争上岗、竞聘考核给予聘任,配齐配强了车间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真正做到了人尽其才,人尽其用。与以往同期相比事故率降低50%。
(2)真正给予职工与本职岗位相应的权利,做到职工享有的权利与本岗位职责相匹配,有多大的责任就赋予多大的权利。
充分的利益是充分的责任和权力委托的基础,只有在充分的责、权、利基础上,才可能产生出充分的自觉性。
给予职工拒绝权,职工对违章指挥,越权指挥,盲目指挥等可以说不、敢于说不。给予职工话语权,职工对安全生产可以提出自己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给予职工参与权,职工可以参与安全生产会议、决策、部署等。给予职工执行权,职工可以制止发现的违章违纪现象,可以消除发现的安全隐患。
要提高苦、脏、累、险岗位职工的福利待遇,使职工心理得到平衡。建立与职工岗位责任相匹配的分配机制,充分体现向苦、累、脏、高科技岗位倾斜,干好有奖。铁道部设立的一线职工安全奖,已由实施安全风险管理之初的每人每月300元提高到现在的每人每月600元,极大地调动了一线职工保安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赋予职工相应的权利,使职工从内心感受到了自己是企业的主人,有职、有权、有利,自己得到尊重,工作行为得到认可,劳动成果得到肯定,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油然而生。
同时必须给予职工创造行使权力的良好氛围。切实保护职工行使权力的积极性,使职工为安全生产建言献策、用功出力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职工行使的各种权力,是组织赋予的,是为了保证铁路运输生产安全,是保护国家、集体和职工的利益不受损失。决不能出现不理不采,抵触情绪,冷嘲热讽,打击报复现象。真正形成一个人人管安全,时时查隐患,处处防风险的良好氛围。
(3)关心关爱职工,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职工提供教育、学习的机会,提高职工的思想认识和技术业务水平。
各级干部要经常深入职工当中,与职工促膝谈心,及时化解矛盾、消除隔阂、解开思想疙瘩、卸掉思想包袱;了解职工的思想动态,掌握职工的实际困难,制定解决措施,落实执行方式,用实际行动感化职工,让职工切实体会到组织的关怀,用真心换真意,用真诚换真情。
努力改善生产条件,加大设备、设施更新改造力度,提高设备、设施质量和稳定性,从而减轻职工劳动强度、增强职工信心、消除职工紧张状态。
加强职工培训,送职工到大专院校、生产厂家等学习,或在本单位以不同形式,有针对性地对职工进行脱产或不脱产培训,在学习培训中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效果、加大考核力度,真正提高干部职工的技术业务水平,使各项工作得心应手,彻底消除本领恐慌。
(4)及时曝光违纪事件,公开处理违纪人员,剖析违纪原因,深挖思想根源,达到教育本人警示他人的作用;经常性地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做到警钟常鸣。
处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要让广大职工认识到安全为了你我他,不但是为了自己的小家,更是为了铁路这个大家。出了事故付出的不仅仅是经济代价,还有政治代价、精神代价、甚至是家庭幸福的代价,同时,受损失的不仅仅是他自己,还要连累车间、班组乃至于整个单位的同志们,而且损失最大的还是国家。
要经常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生产、遵章守纪等方面的教育活动,用实际事故案例,详实的损失数据,惨不忍睹的事故图片,伤亡人员家属撕心裂肺的场面,违章违纪人员个人的认识和体会去教育职工,结合实际计算违纪成本,使职工真正做到遵守纪律不走样;执行规章无偏差;作业程序不简化,实现警钟常呜。白城车务段德伯斯车站,针对职工作业发生的两起违纪行为,在全站职工中开展安全大讨论活动,要求每名职工都要撰写发言材料,人人上台发言,说出自己曾有过但未被发现的违纪行为及心态,谈一谈事后对违纪行为的认识。通过这次自揭伤疤的教育活动,使全站职工安全意识大大提高,安全考核由全段后几名一跃进入前三名。
沈阳铁路局安全监察室经常将安全检查处理情况在《沈阳铁道报》上进行通报,警示教育作用非常明显。
(5)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保证各项制度得到全面可靠落实,有效约束职工的行为,把防范安全风险变为一种习惯。
人的自觉性的养成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后生教育、学习、观察、效仿的结果,要将一种意识支配下的行为变为稳定的习惯,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要从遵守规章制度抓起,对职工进行道德约束,培养职工的责任感。职业道德习惯的养成,依赖于职业道德习惯的反复出现,从而形成一种习惯。而职业道德行为的出现,只能依靠职业道德规范的约束。包括纪律的他律性约束,自身职业道德信念的自律性约束,最终促成职业道德习惯的养成。
4 结束语
安全管理不能单靠制度的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若得不到真正的落实,必然会影响职工良好习惯的养成,它会导致劳动纪律松弛,违纪成风,安全隐患频现、安全事故频发。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安全检查的力度,促进规章制度的落实和劳动劳动纪律的遵守,最终把纪律、规章、制度变为一种自觉的行为,把自觉的行为升华为一种文明素养。
参考文献
[1]田汉君.内外因事故致因理论与实现安全生产的途径[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7.
[2]百度百科:自觉性[Z].
相关热词搜索: 自觉性 浅谈 风险管理 职工 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