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经济高速运行的时代,资金已经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安全合理地筹集资金更关系到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目前,负债经营已经成为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的、有效的经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但是,不合理的负债经营所伴随的风险问题也正逐步地影响着中小企业的正常运转。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负债经营存在的问题、原因,并从行业、中小企业、政府三个方面提出解决中小企业负债经营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负债经营;中小企业;财务风险
一、中小企业负债经营概述
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国境内依法成立的且有利于满足社会需求、就业增加、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生产经营的企业。国务院企业事业主管部门结合行业特点,根据从业人员人数、营业收入、总资产等指标制定出中小企业划分标准。在中国,不同范围的中小企业有着不同的划分标准,例如:在农、林、牧、渔业方面,营业收入2000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划分为中小微型企业;在工业企业方面,从业人员人数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划分为中小微型企业。
负债经营是指企业为了维持发展、扩大经营规模、增收效益等而产生的财务上的需求,在自有资金的基础上通过各种融资手段吸收资金,并运用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使企业的资产更加优化的一种现代筹资经营方式。
(一)负债经营的特点
负债经营具有的特点主要包括:第一,通过举债方式进行融资能更容易、更快地获得资金;第二,融资富有弹性,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在资金使用上较为灵活;第三,企业通过自身的商业信用进行融资,融资的成本较低。因此,合理的负债经营能够给企业带来“杠杆效应”,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第四,企业必须按时还本付息,如果资金安排不合理,产生逾期或不能偿还,会让企业信誉受损,从而陷入财务危机。
(二)中小企业负债经营的风险分析
面对负债经营这朵“带刺的玫瑰”,虽然能够给企业带来一定程度上的收益,但是,负债经营本身所含的风险也无处不在。具体表现为:
1、过度负债经营对资本收益率的不利影响
合理的负债经营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企业的资本收益率。但是,当企业处于淡季或经济萧条等原因带来的经营困境时,由于还需支付固定额度的利息,直接影响企业利润下降,导致资本收益率下降。
2、引起企业和债权人之间的矛盾
要想债权人利益不受损害,必须把企业的风险程度控制在预测所允许的范围之内。但是,在现实中,企业往往更喜欢投资于高回報、高风险的项目。那么,如果企业投资成功的话,企业获得高额收益,而债权人只能获得固定的利息和本金;一旦企业投资失败,债权人不但要和企业共同承担损失,还有可能承担远远大于企业的损失。
3、容易诱发再筹资风险
负债经营增加了企业的负债率,企业对债权人的权益保障程度也就随之下降,依现在金融机构严格的放贷要求,使得企业未来筹资的难度加大,再筹资风险增加。
4、加速企业破产进程
过度负债加大企业到期无力偿还、资不抵债的风险,使企业财务压力加重,资产负债率不合理,财务结构失衡,加速企业破产的进程。
二、中小企业负债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度日益加大
近年来,央行频频颁发出各种货币政策收紧资金流动性,中小企业面临的资金压力日益增加。银行出于安全的考虑,对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审核的要求比较高,大部分中小企业都达不到银行的放贷要求,这就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和成本。另外,中小企业即便融资成功,也多半是数期短、额度小,只能用于弥补流动资金的不足,而无法投入到更高层次的长期发展。
(二)信用体系受到冲击
在当今社会,市场经济就是一种信用经济,稳固、良好的信用基础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中小企业往往不够重视自身的信用建设,在财务工作上,为了达到银行放贷要求,人为伪造、美化财务信息,导致会计报表和会计信息与事实严重不相符,降低了银行对企业的信任度。而且中小企业在面对债务到期偿还时往往态度不积极,拖拖拉拉,即使企业现金充足,也不会主动偿债,导致企业信誉出现危机,从而发生财务危机,很难再进行负债经营(如获得银行贷款)。
(三)缺乏政府必要的扶持
我国政府相对于世界经济发达国家来说,对中小企业整体政策支持力度不够,重视程度仍然有限,在金融、财税、服务等方面体系建设上仍不完善。近些年来,尽管政府在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方面加大了力度,也加强了政策引导,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是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需求,与国有企业和其他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发展仍然比较困难。
三、中小企业负债经营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局限性
目前,国有大型银行的经营方针明显倾向于有国家背景的大型企业或建设项目,根本不会关注到中小企业,更甚的是,银行提供给中小企业的实际贷款利率普遍都高于国有企业。同时,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银行为了避免发生严重的坏账,紧缩银根,进一步造成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严重不足。
(二)中小企业融资信誉差
人为融资信息的不对称直接损坏了中小企业的融资信誉。中小企业为了达到银行放贷要求,提供给银行的会计报表和会计信息人为伪造、失真现象严重,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不能得到如实、准确地反映。而且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原因,比如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不严,经营管理不规范等现象都损坏了中小企业的融资信誉,降低了银行对企业的信任度,导致银行不愿意放贷给企业。
(三)政府重视程度不足
我国政府相对于国有大型企业和那些优质的大企业来说,对中小企业重视程度不足,政策扶持力度有限,没有为中小企业营造出一个充满自由活力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四)中小企业自身问题
我国的中小企业大都是劳动密集型的传统行业,这些企业生产规模小,装备技术落后,生产的产品技术含量低,单位生产成本高,与大型企业相比,组织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竞争力,盲目性地竞争更让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中难以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家族式的运营和集权式的管理都是中小企业的明显弊端,在经营决策上往往没有考虑企业的长远利益。
四、解决中小企业负债经营问题的建议
(一)提高金融行业的开放度
目前,在金融资源短缺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只会更倾向于国有企业和优质企业。而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可以说是严重短缺,不但数量极少而且受到很多制度性障碍,难于发展。因此,必须让现有的中小企业服务金融机构充分发挥作用的同时,大力发展更多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当前的经济形势必须打破中国金融业的垄断,降低金融业的进入门槛,鼓励民间资本设立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
(二)在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基础上确定合理的负债规模
合理的负债规模就是企业在规避负债经营所带来的风险基础上能发挥好负债经营的作用。中小企业既要得到利益,也要兼顾风险,充分考虑未来的市场走势及其稳定性,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以确定合理的负债规模,达到资产和负债的黄金比例。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分析自身的短期和长期偿债能力,合理提高债务比例来降低资金成本,减少盲目筹资,避免出现债务危机,规避财务风险。
(三)重视中小企業的融资信誉
培育良好的融资信誉很重要,信用是企业举债的前提,信用的丧失必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失去立足之地。企业的生产、发展离不开与金融机构打交道,中小企业更是如此。不少企业在经营中把信誉摆在第一位,不惜一切代价来偿还贷款,用诚信树立自身的融资信誉。良好的融资信誉既是企业的立身之本,更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中小企业要重视信用建设,以防止信誉危机。
(四)加强中小企业的内部管理
首先,企业应强化内部管理。通过建设完善的财务机制,弥补自身不足、从而全面提升自身实力,以透明、公开的方式把经营状况呈现给银行等金融机构,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避免出现会计舞弊等现象。其次,提升企业经营效益。中小企业本就规模小,存在高风险,如果企业不创造较好的效益,银行等金融机构自然难以对其降低放贷门槛。最后,建立健全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机制。中小企业要提高风险意识,用科学的方法将风险与报酬挂钩,建立健全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机制,不断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
(五)政府加强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管理和扶持
政府应重视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加强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管理和扶持,可以进行宏观调控等相关政策。还应进一步加强完善具体的法律法规,因为只有具体、可行且坚实的立法才是对中小企业融资最好的保护。政府结合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等具体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多渠道、多方式的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要,同时,既能够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也能对一些不法企业做出合理的惩戒。
参考文献:
[1]顾逸麟.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J].现代商业,2018(12):44-45.
[2]熊宇仪.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现状及其原因的探讨[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8(10):62.
[3]徐俭梅.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J].会计师,2018(12):37-38.
相关热词搜索: 负债 浅谈 对策 中小企业 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