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书中有关洒水、压实,运输车辆篷盖等环境空气影响减缓措施,没有对周围的环境空气造成大的影响。
二是运营期沿线空气质量影响调查。据分析,对现状监测数据进行了达标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环境空气污染物单项指数统计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两个监测点的各单项污染指数均小于1.0,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的要求。
3.评价与结论。西石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均属二类功能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良好。由于西石高速公路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路基边坡均采用工程或生态措施进行了全面的防护,在试运营期阶段也加强了对上路车辆的管理,所以,公路车辆对沿线TSP的浓度贡献很小。运营期,该项目的服务设施均不设锅炉。此外,公路建设单位通过公路两侧绿化,减少了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同时通过公众意见和现场调查,西石高速公路施工期注重对水环境质量的保护,未发现对沿线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运营期也成立了应急小组。所以公路的建设未加重沿线水环境质量的污染负荷。工程的3处收费站均安装了污水处理设施。
四、“一改高”西石高速项目经济社会效益综合评价
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西石高速公路社会经济总体影响进行评价,可以全面、客观的对西石高速公路社会影响、经济价值、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一)因子分析法基本原理
因子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将观测变量进行分类,提取公共因子,将相关性较高,即联系比较紧密的分在同一类中,而不同类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则较低,试图用最少个数的不可测的所谓公共因子的线性函数与特殊因子之和来描述原来观测的每一分量,这样起到降维的作用,抓住问题本质和核心的目的。然后以每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数与该因子的得分乘数之和构造得分a函数。
(二)进行因子分析
通过调研,分析反映西石高速公路社会经济价值的指标有:第一产业占GDP比重、第二产业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工业产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业产值、林业产值、畜牧业产值、渔业产值、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旅游收入、旅游人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非农业人口占农业人口比重、人口密度。
利用SPSS21计算后,将调研的基础数据转化为评价的输入数据。
1.计算相关系数矩阵。
2.利用主成分法提取因子。
表4 石林县数据解释的总方差
从表4可以看出,这16个影响因素可由两个主因子决定,它们解释了全部方差的95.753%,也即包含了原始数据信息总量的92.913%,这说明这两个主因子代表原来的16个指标已经有足够的把握,这样起到了降维的作用。
表5 陆良县数据解释的总方差
从该表5可以看出,这16个影响因素可由三个主因子决定,它们解释了全部方差的100%,也即包含了原始数据信息总量的100%,这说明这三个主因子代表原来的16个指标已经有足够的把握,这样起到了降维的作用。
3.刻画碎石图。
图5 石林县碎石图
图6 石林县碎石图
4.计算成分矩阵。
表6 石林县成分矩阵
表7 陆良县成分矩阵
5.进行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得到表8、表9。
表8 石林县旋转成分矩阵
石林县:第一类因子主要由第一产业占GDP比重、第二产业占GDP比重、石林县工业产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业产值、林业产值、畜牧业产值、渔业产值、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旅游收入、旅游人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非农业人口占农业人口比重、人口密度;第二类因子主要代表第三产业占GDP比重。
表9 陆良县旋转成分矩阵
陆良县:第一类因子主要由陆良县工业产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业产值、林业产值、畜牧业产值、渔业产值、旅游收入、旅游人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第二类因子代表第一产业占GDP比重、第二产业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非农业人口占农业人口比重;第三类因子代表人口密度。
因子的综合得分计算公式:
■
其中,wi是因子权重,即旋转后的因子方差贡献率。Fi为样本在主因子上的得分(各样本的主成分得分见表10、11),石林县i=1、2;陆良县i=1、2、3;
石林县F=83.349F1+12.404F2
陆良县F=58.008F1+34.303F2+7.689F3
根据公式和表10、表11计算得到各年份西石高速公路各因素综合得分。
表10 石林县2008年~2012年综合因子得分
表11 陆良县2008年-2012年综合因子得分
(三)西石高速公路经济社会价值评价
图7 石林县综合因子得分、得分增长率情况
图8 陆良县综合因子得分、得分增长率情况
根据数据计算,可以得出陆良县、石林县2008~2012年综合因子得分呈上升趋势,对西石高速公路社会经济价值影响的成功度评价等级,评价标准为成功,即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良好。
(四)“一改高”西石高速项目的政策建议
第一,构建高速公路同影响区产业带一体化共同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必须有效运用产业带的发展优势,合理规划,开发产业带经济潜力。对于沿线产业投资者,应适时抓好高速公路建设的契机,最大限度发挥自身的优势,运用高速公路便利的运输条件,结合政府规划布局,把投资方向转向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项目,在激烈竞争市场中取得一席之地。对于高速公路投资者,高速公路开通后,在沿线经济开发同时,可以将产业带效益中的一部分再退还到高速公路之中。
第二,依托西石高速公路发展信息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在修筑的过程中,无疑也是在修筑信息高速路,高速公路效用率和信息化紧密相连。必须加强信息沟通,建立高效的信息系统,完善通讯网络。
第三,依靠西石高速公路,整合沿线城镇功能,建立城镇走廊。城镇是产业发展的载体,产业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动力。高速公路建设、经济带形成,为小城镇发现确定了新坐标,城镇化进程加快,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机遇。
注释
①“一改高”指一级路改高速路。
参考文献
[1]周国.浅论高速公路投融资管理[J].科技信息,2011,(11): 32-33.
[2]王文华.高速公路企业运营效益提高途径浅议[J].福建建材.2011,(07):33-36.
[3]刘奕,石良清,贾元华.基于经济适应性的高速公路合理规模预测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0(6).
[4]廖建桥.高速公路网国民经济发展乘数效应评价模型[J].公路,2010(8).
[5]陈亚,安庆贤,刘晶.基于DEAHP模型的湖北高速公路社会经济适应性评价[J].公路,2010(1).
[6]陈亚,安庆贤,刘晶.基于DEAHP模型的湖北高速公路社会经济适应性评价[J].公路,2010(1).
[7]初克波,王英涛.成渝高速公路交通增长与经济发展关系分析.[J].公路,2010(10).
[8]赵磊.高速公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探析.[J].商业文化,2012(1).
[9]徐亮.高速公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浅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12).
[10]崔莹,高速公路经济带的形成机制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启示.[J].交通发展研究,2012(1).
[11]云南省统计局编.云南经济年鉴2009-2013,中国统计出版社.
[12]冯玫.高速公路社会经济影响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10).
相关热词搜索: 社会经济 总体 实证研究 影响 公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