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公文范文公文范文

新余市发展现代农业的几点做法

2025-08-18人已围观

新余市发展现代农业的几点做法
  新余,是江西省的一个新兴工业城市,历届市委市政府在大力发展工业的同时,始终坚持把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不动摇。近年来,新余市坚持以工业理念发展农业,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农业机械化等多项指标也走在全省前列。渝水区、分宜县先后建成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区),渝水区还是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新余蜜桔)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商品瘦肉型猪基地和肉牛生产续建基地、全国农机示范县(区),新余市被命名为“中国蜜桔之乡”,分宜县被命名为“中国夏布之乡”。新余市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做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七大特色农业

  新余市政府出台《新余市花卉苗木等七大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扶持花卉苗木、新余蜜桔、优质早熟梨、高产油茶、蔬菜、中药材和休闲农业等七大特色农业产业。新余蜜桔从无到有,已形成1万hm2产业规模,并成为中国南方主推柑桔品种之一,荣获“中国蜜桔之乡”,新余蜜桔产区被列为全国特色柑桔品种优势产区。果品销往全国15个省市,出口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早熟梨列入全省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面积达到0.13万hm2。高产油茶总面积达到1.11万hm2;花卉产业按照“高档次、高起点、高科技”的建设目标稳步推进,花卉产业最大特色是兰花产业,目前已建成3.7万m2的智能温室和1万m2的兰花博览园。蔬菜产业全市蔬菜种植面积1.73万hm2,总产量34.9万t,商品蔬菜基地总面积达到0.2万hm2。建成供港澳蔬菜基地3个,蔬菜直供直销店达到59个,营业总面积超过3000m2,年直销蔬菜6000多t,基本实现了全城覆盖。中药材产业发展金银花、葛根、吴茱萸、白果(银杏)等品种,种植面积360hm2,正在开发的中药材生产基地133.33万hm2,加工基地3个,面积3万m2。休闲旅游农业。全市共有休闲旅游农业园区及企业281家,农家乐283家。国家级示范县1个,国家级示范点1个,省级示范点7个。据统计,全市1000万元以上投资规模的有19家,其中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就有8家。投资计划过亿元的休闲农业企业有6个。特别是美丽乡村昌坊,已成为新余市农业旅游的热点,全国首个光伏生态餐厅落户,可容纳600人就餐。

  2转变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农业园区

  新余市紧紧围绕新余蜜桔、优质早熟梨、商品蔬菜、花卉苗木、中药材、高产油茶、休闲农业等“七大”农业特色产业,组织实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程,在重点抓好分宜县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仙女湖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园、高新区现代农业示范区、新余市农机产业园、渝水区光伏生态农业示范园等“五大园IX"。加大招商引资力度,2013年召开了现代农业五大园区(深圳)招商推介会,推介会共签约项目10个,签约总额15.3亿元。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2014年出台了《关于印发新余市促进经济发展办法的通知》(余府发[2014]18号),文件指出市财政安排用于支持农林牧渔等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进行整合,用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等,奖励现代农业园区5个,按照100~200万元进行奖励。目前,全市5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已现雏形。其中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分宜县的浩森东方生态科技园征地1400万hm2,计划投资4.2亿元,集种养结合、科普教育、休闲观光于一体,目前已投资1亿多元;渝水区光伏生态农业示范园总投资2.5亿元,核心区面积200hm2,已投资9000多万元,目前工程进程顺利。其他农业园区稳步推进,已成为新余市发展现代农业的亮点。下一步将围绕七大农业特色产业,组织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5+10”工程”,即全市建设5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0个市级示范园区。力争到2017年,农业示范园区农业产值达到全市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

  3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

  一是加快土地流转。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有形市场体系,市本级、一县三区及28个涉农乡镇均成立了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土地流转面积达1.73万hm2,流转率32.53%。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全市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50家,市级龙头企业146家,其中10家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过亿元。全市45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22.3亿元,增长8.2%,利税8.3亿元,增长6.4%,出口创汇6200万美元,增长12.7%,带动18.2万户农户增收5.4亿元,户均增收2960元。二是提高组织化程度。新余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1625家,覆盖10.72万农户,合作社社员人均收入比非示范社社员高13.2%。受全国表彰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2家。积极开展“百名干部联百社,改革创新促发展”活动,重点建设省级示范农民合作社12家,市级示范社101家;家庭农场发展到576家。三是创新农业产业化发展新模式。重点组建以金土地粮油公司、星辉农业公司为主体的2个大型企业集团;鼓励行业协会、商会、农民合作社组建联合会(社),选择产业基础较好的行业组建新余蜜桔、种粮大户、肉牛3个行业协会;选择新余市农民专业合作联合会、新余市香万里果业农民专业合作联社开展信用合作试点,鼓励探索“公司+合作农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模式,引导工商资本参与农业开发、农产品加工、营销。

  4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农业现代化“金名片”

  一是实施标准化生产。按照蔬菜标准园创建规范,围绕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的“五化”建设标准,创建国家级园艺标准园3个。注意运用标准化的手段,促进农产品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满足较高层次消费需求。发展新余蜜桔标准化生态果园0.67万hm2,标准化商品蔬菜基地2000hm2,高标准农田1.33万hm2,标准化鱼塘266.67hm2,省部级标准化猪场达到8个。推广节水和测土施肥,发展有机果蔬产品,实施绿色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建立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标准化操作规程。二是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全市共有9家省部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猪一沼——果”、“猪——沼——菜”和“发酵床养猪”等生态养殖模式正在大力推广。生猪养殖业正积极进行生态化改造,科学划分生猪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可养区,实施禁养区拆迁、限养区改造、可养区提升,做到粪污无害化处理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逐步建立畜牧业与种植业循环利用的农业生态体系。2014年关停禁养区猪场近100家。取缔仙女湖网箱养鱼,拆除网箱2.46万只。大力发展碳汇渔业,到2015年底在仙女湖及其附属养殖区域建设533.33hm2“碳汇渔业”区。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全省最先开展的生态循环农业龙头项目——渝水区罗坊镇沼气集中供气项目进展顺利,现已向3000农户供气。三是积极打造农产品品牌。近几年,新余市培育了一批如新余蜜桔、“恩达”家纺、仙女湖有机鱼、“百乐”大米、“谷韵”米乳、“洪鸭”皮蛋等已经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本土品牌。目前全市龙头企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3个、省著名商标24个、有无公害农产品67个,绿色食品21个,有机食品16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个。2012年新余市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认定为“中国蜜桔之乡”。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农业会展活动,向省内外展示新余市优质农产品,为企业拓展广阔的市场。

  5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产业发展

  新余市建立健全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是搭建"12316"惠农信息服务平台。已发展“12316”惠农短信用户5.3万户,建立了包括46名高级和21名中级农业技术干部组成的专家服务群,建立了果农手机移动信息网,根据农情和市场态势向广大农户、农业企业定期或不定期发送惠农实用信息。二是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市级平台已经搭建完成,2014年7月份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分宜县、渝水区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三是建立优质农产品展示展销平台。组建起全省首家“放心安全、生态健康”的绿色农产品展销中心,成立了新余首家放心农产品生产者协会,为新余名、优、特农产品提供了集中展示展销的平台,为广大市民提供了放心、便利的采购场所。四是大力推进农业电子商务。开展以蔬菜为主的农产品“农超对接”,“农校对接”等产销服务,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平台。新余市农产品销售改变“先有产品再找市场”的旧模式,采取“依靠品牌占领市场”的新模式。组织40余家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与新余市全城电商对接,全城电商新余特色馆已于2014年7月开业。新余购菜网、村上天空、分宜云中云均开通农产品网购业务。2014年8月2日正式营业的新余购菜网整合近百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实体销售与网络经营为一体,经营农副产品2000多种,拥有自营及合作种植养殖基地100余家,同时在城区开设近50家小区专营店。全年农产品电子商务营业额突破亿元大关。全市订单农业发展迅猛,如分宜双林芋头、凤阳麒麟西瓜、新余蜜桔等一大批优质农产品都实现了订购上市,产品供不应求。成功举办了优质新余蜜桔拍卖会,拓宽了新余蜜桔销售渠道。五是大力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全市已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16家。

  6实施项目带动,加快农业产业发展

  近年来,新余市扎实推进农业项目建设,通过积极争取农业项目建设资金,激活民间资本,创新招商办法,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全面促进高效现代农业加速发展,实现了农业多层次、多环节增值增效。注重加强对中央、省关于农业领域投资政策的研究,未雨绸缪,以战略眼光策划、储备一批符合国家和省里产业政策导向的项目。积极围绕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农业优势板块、重大水利设施建设、农业机械化、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体系、提升农村生活水平和质量来谋划项目。按照中央、省的有关要求切实做好项目的申报工作,力争更多项目列入国家和省计划盘子,促成一批农业项目在我市落地和投产,以项目建设撬动民间资本,带动现代农业发展。据统计,2011~2014年新余市共争取项目资金9.45亿元,引导企业自筹资金达到28.52亿元。其中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争取项目资金分别为1.84亿元、2.13亿元、2.60亿元、2.88亿元,同比分别增加12.1%、15.76%、23.80%、10.1%。

  7实施科技驱动,提高产业设施装备水平

  一是做好水稻、果树、蔬菜、畜禽、水产等种苗培育、繁殖、推广,加强名、特、优、新品种引进、示范,做好现代农业新品种展示,优化我市农产品品种结构。重点抓好水稻“籼改粳”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和玉峰种业公司新品种展示。二是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60.133万kw,增长3.83%。早、中稻机耕面积3.845万hm2,机耕水平85%,提高1%;机插秧面积3282hm2,机插秧水平达到8%。2014年成功举办新余首届农业机械展销会,参展单位35家,参观人数5000人左右,为新余乃至全省农机企业架设了与省外企业集团开展紧密合作的桥梁。三是大力发展光伏生态农业。新余市依托光伏产业优势,大力开发太阳能产品并应用于农业,如太阳能杀虫灯、太阳能喷雾器、太阳能割灌机和太阳能暖棚等在省内外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中得到示范推广,并获得国家农业部的肯定。全市在果业、蔬菜基地、养殖场推广太阳能杀虫灯3.4万盏,667m2蔬菜基地可节约投入240~300元,667m2果业基地可减少投入20~240元,尤其是减少了农药的施用,对改善新余市水质,提高市民生活质量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全市建成昌坊、界水联盟2个光伏温室大棚,实现了观光旅游、采摘、示范、光伏发电四位一体的综合利用模式。

  收稿:2015-03-26

  相关热词搜索:

  新余市

  现代农业

  几点

  做法

  发展


  2022/0519/54603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