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37例

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37例

时间:2025-08-02 20:04:09 浏览次数:

zoޛ)j馝םv^]߀Z^Hۃӓ 4i]-t׍7ܞH~j^M^4m5]tӏ4im5]׭{ըky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71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头颅CT、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2]。经标准吞咽功能量表(SSA)筛查,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所有患者均排除心肝肾功能疾病、免疫疾病及精神疾病等患者,可配合相关检查、治疗及护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联合组和对比组。其中,联合组37例,男22例,女15例,患者年龄53~78岁,平均(65.2±4.7)岁;缺血性脑卒中27例,出血性脑卒中10例。对比组34例,男19例,女15例,患者年龄52~77岁,平均(64.5±3.9)岁;缺血性脑卒中25例,出血性脑卒中9例。所有患者均在发病72 h内入院治疗。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进行常规专科治疗,包括降颅压、抗栓、血糖控制等治疗,加强用药、饮食等护理。对比组实施康复训练治疗,具体包括:(1)基础动作训练,主要训练患者唇舌肌,主要指导患者进行伸平、后缩、左右摆动等动作,同时用压舌板施加一定阻力,让患者进行缩唇、微笑、吹气等动作,以恢复口唇功能。另外,对咽部进行冷刺激,用冰冻蘸水无菌棉棒轻刺激舌根、软腭等部位,再嘱患者行空吞动作。(2)摄食训练,指导患者行坐位,颈部前屈,如无法行坐位的可行健侧卧位。依照患者吞咽障碍情况确定食物形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进行,先从米糊、蛋羹、豆腐脑等半流质食物起,逐步调整直至恢复正常饮食。在此过程中必须做好进食管理,指导照顾者和护士协助患者进食,确保进食安全。

联合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进行针刺治疗,选取患者的双侧风池,双侧完骨,双侧翳风,三阴交,人中及内关等穴位,应用华佗牌针灸毫针。具体操作:风池穴针向为喉结,震颤缓缓直刺入1.5~2寸,以咽喉有麻胀为宜;完骨、翳风等穴的操作和风池一致。三阴交穴自双侧直刺入1.0~1.5寸,行提插补法;内关直刺入0.5~1.0寸,行提插捻转泻法;人中穴,采取雀啄手法,以眼球湿润或有泪流出为宜。各穴进针后,小幅度(<90°)、高频率(120转/min以上)捻转手法行针1 min,改用电子针疗仪电针夹连双侧风池、人迎,选择断续波,频率控制在15~20 Hz,电流以患者耐受为宜,除了上廉泉留针1 min,其余留针30 min,1次/d,连续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停2 d,连续治疗4个疗程。

1.3 评价标准

应用洼田吞咽功能量测评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具体标准:(1)显效,吞咽障碍表现基本消失,通过咽水测试提升1~2级,营养良好,未出现其他并发症;(2)有效,吞咽障碍表现得到显著改善,咽水测试提升1级,营养状态较好;(3)无效,吞咽障碍症状表现无无显著改善,咽水测试无任何变化,或在3级以上[3]。总有效为显效和有效之和。同时,应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测评治疗前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情况,包括吃饭、穿衣、大小便、用厕、活动、上下楼梯等方面,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能力越强,均由专业康复医生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资料均应用SPSS 18.5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联合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是94.6%,对比组是8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MBI评分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MBI评分均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MBI评分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詳见表2。

3 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内科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虽然医疗技术水平有大幅提升,能够最大限度抢救患者生命,但患者往往遗留一定程度功能障碍,比如:偏瘫、失语、吞咽障碍等,给生活带来极大影响。吞咽障碍是较为多见的一个合并症,会产生严重后果。文献[4]报道,6%左右患者脑卒中后1年内因吸入性肺炎死亡,而误吸是吸入性肺炎主要因素。可以看出,吞咽障碍的疗效影响患者的康复和预后。虽然卒中急性期吞咽困难患者常可自愈,但仍有少数患者导致持久性残疾或残障,因而仍需要及时和有效地治疗。

传统中医学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纳入“中风”范畴,和中医辨证中的“喑痱”“喉痹”等类似。人迎穴属足阳明胃经穴,中医理论指出其可调和气血,比如:《灵枢·本输》中写到主治“饮食难下”[5]。风池属足少阳胆经穴,主治中风偏枯。研究表明,针刺风池、人迎等穴可改善局部脑微循环,且针刺风池穴可有效扩张椎-基底动脉,改善颅脑血流量。翳风属手少阳三焦经经穴,其下有耳大神经、面神经干、颈外静脉、舌咽神经、迷走神经、舌下神经等,针刺能够达到改善改善局部神经,调节血管营养,改善淋巴循环等效用作用[6-7]。完骨、风池都在吞咽、迷走神经感觉纤维涉及区域内,通过针刺所产生的兴奋经传入神经元至上运动神经元,而后将兴奋后冲动到肌肉,让肌肉群的反应增强,以恢复大脑皮质调节皮质脑干束的效用,即重新构建吞咽功能,有助于患者机体康复。而上廉泉属于经外奇穴,针刺能达利咽活络之效。适当针刺能使麻痹延髓周围神经运动纤维兴奋,使横纹肌得以收缩,進而恢复舌咽运动供暖[8]。本研究中,联合组采取针刺配合治疗,针尖往喉结向针刺,刺激风池穴部位神经,和双侧第1~4颈神经节、脊髓前角神经元、面神经核内侧核群等形成联系,进而发挥出治疗效用。在针刺中,为免行针的不安全因素及控制刺激量,提升疗效,在人迎、风池等穴采取了电针,该方法可强化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更好的清除机体内的自由基,减小脑组织损害,使神经递质传导功能得到更好恢复。本研究中,联合组的临床总有效率、MBI评分均优于对比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谈慧等[9-10]等的研究报道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治疗中,结合中医针刺治疗,可有效提升临床效果,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志刚,董娴蔚,孙晓敏,等.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13,29(10):21-23.

[2]李沛,冯卫星,张军.康复训练配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9):2121-2122.

[3]李飞,汤敬一,程红亮,等.针刺加冷刺激配合舌肌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疗效评价[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14(9):2471-2474.

[4]程华军,李海,许琼瑜,等.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与针刺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J].新医学,2011,42(6):390-391.

[5]武平,梁繁荣,于白莉,等.不同时期介入针刺和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8):733-736.

[6]江小荣,孙智成.针刺、吞咽治疗仪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1,7(9):79-80.

[7]周湘明,栗先增,顾伯林.项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2013,33(7):587-590.

[8]石学敏,申鹏飞,卞金玲,等.石学敏针刺手法[M].福建: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4.

[9]谈慧,曾科学.针药结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21例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4,30(4):20-22.

[10]刘玲.芒针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4,20(11):2442-2444.

(收稿日期:2016-12-24)

相关热词搜索: 针刺 吞咽 障碍 配合 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