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从产业联系角度看我国的磷资源出口

从产业联系角度看我国的磷资源出口

时间:2025-08-01 14:57:49 浏览次数:

我国生产的磷矿石(按2001年数据计算)有24%左右用于出口,国内消费的各部分中,生产磷肥占82%,生产黄磷占11%~13%,生产其它磷制品占5%~7%。天然磷矿石是磷肥、黄磷和其它磷制品的上游产品。目前,我国耕地潜在肥力不足,其中,国内磷肥生产不足以满足农用所需是主要原因之一。虽然我国磷矿储量位居世界前列,近年来磷肥的产量也有所增加,磷肥的自给率仍然只有70%。国际磷肥工业发展的大趋势是对矿石就地深加工,出售高附加值磷肥。然而,就在磷肥依赖进口的同时,我国磷资源却以天然磷矿石、黄磷和其他磷制品的形式大量出口。

一、上游产品(天然磷矿石)出口情况

我国天然磷矿石的主要出口种类有:天然磷酸钙、天然磷酸铝钙及磷酸盐白垩;未研磨磷灰石;已研磨磷灰石;其他已研磨天然磷酸(铝)钙及磷酸盐白垩;其他未研磨天然磷酸(铝)钙及磷酸盐白垩。其中,前三项之和占了磷矿石总出口量的80%以上。

表1描述了1998~2004年我国天然磷矿石的出口情况。1998年我国出口各种天然磷矿石约430万吨,之后逐年上升。2001年出口量980万吨,达到了历史最高峰。从2002年开始,由于贸易政策的调整,我国磷矿石的出口量有所下降,但绝对量还是偏高,最低年份(2004年)的出口量仍然高达625万吨。问题尤为突出的是,我国的出口以32%~34%(折P2O5)的高品位磷矿石为主。而高品位磷矿石在我国磷矿石总储量中所占的比例远远低于其他主要产磷国家。

二、下游产品(黄磷、其他磷制品、磷肥)进出口情况

(一)黄磷(包括白磷)出口情况

我国是世界上黄磷第一大生产国,不但满足国内生产需要。而且还用于出口。如表2所示,1998年出口约12.4万吨,接下来两年略有起伏变化,2001年上升到最高水平,出口量达到14.95万吨,之后逐年下降,2004年出口量最低,约为11万吨。

(二)其他磷制品出口情况

其他磷制品的主要出口种类是:三磷酸钠(三聚磷酸钠);次磷酸盐、亚磷酸盐、磷酸盐及多磷酸盐;正磷酸氢钙(磷酸二钙);磷酸三钠;磷酸一钠及磷酸二钠;钾的磷酸盐;其他磷酸盐和磷酸钙;其他多磷酸盐等。其中,前三项之和占其他磷制品总出口量的70%以上。1998年我国总共出口其他磷制品约为43万吨,之后逐年攀升,平均每年出口绝对量至少增加了20万吨,2003年达到最高出口水平,约197.7万吨(表2)。出口中以三聚磷酸钠为主,三聚磷酸钠主要用于生产洗涤剂,我国1998年出口三聚磷酸钠14万吨,2003年出口量最高,达到48.2万吨。

(三)磷肥(包括复合肥)进口情况

我国属于磷肥进口国,主要进口种类有:含氮、磷、钾中二种或三种的矿物肥或化肥;磷酸氢二铵;磷酸二氢铵及其与磷酸氢二铵的混合物:含有硝酸盐及磷酸盐的矿物肥料或化学肥料。磷肥进口以高品位磷肥及含磷复合肥为主。由表2可以看出,1998年和1999年。我国磷肥进口量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最高年进口量(1998年)达到1641.4万吨。之后,随着中国磷肥产量的增加,磷肥进口量开始下降。2000年下降幅度最大,进口量从1999年的1587.7万吨下降到2000年的1144.7万吨,相对幅度达27.9%。2000~2004年,我国磷肥进口量呈缓慢下降趋势,最低年份(2004年)约为943.8万吨。

结合上下游磷资源各产业的进出口情况,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过去的几年当中,我国一方面是大量进口了磷肥。另一方面又在通过天然磷矿石、黄磷和其他磷制品的形式出口磷资源。从2001年以后,虽然天然磷矿石的出口量略有下降,然而。其他磷制品出口量却明显上升了(见图1)。磷肥进口量的下降主要发生在2001年以前,2001年以后几乎没有多大的变化。这说明了人世以来我国磷资源贸易政策的调整,对于扭转磷肥依赖外国进口局面的效果并不显著。

值得一提的是,国际磷肥工业发展的大趋势是对矿石就地深加工,出售高附加值磷肥。20世纪70和80年代美国磷矿石出口占其产量的1/4强,但在90年代逐渐停止了磷矿石的出口,甚至还进口磷矿石;同时,磷酸铵的出口量却大幅度增长起来了。摩洛哥是目前世界上磷矿石第一出口国,但也在积极地发展磷复肥产业:近几年摩洛哥已逐渐减少了磷矿石的出口,增加了磷复肥的出口。

三、我国磷资源上下游各产业状况

(一)天然磷矿石资源

1.中国是世界上主要的磷矿资源国之一。据统计,截至2002年底,我国保有磷矿资源储量167.86亿吨。其中资源量127.32亿吨,基础储量40.54亿吨。在基础储量中,可开采量只有21.11亿吨,其中品位大于30%的富矿只有11.08亿吨(有资料表明。我国真正可开采的富矿仅有3亿吨)。磷矿资源储量低于世界第一的摩洛哥,但与美国、南非和约旦相近,仍处于世界前列。

2.中国磷矿石资源品位低于其他国家,开采难度大。我国80%为沉积岩,70%为中低品位的胶磷矿,地下开采约占总量的60%,矿物颗粒细,有害杂质多,开采难度大。世界磷矿的总体品位在5%—40%之间,大部分国家的磷矿石品位都在30%(P2O2)左右,而我国的磷矿石平均品位只有17%,可开采储量平均品位为23%。是世界上磷矿石平均品位最低的国家。

3.中国磷矿资源分布集中度低于美国和摩洛哥等其他主要产磷国家,资源的运输和利用不便。磷矿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湖北、四川、湖南5省,占全国总量的74%。重点是云南、贵州、湖北3省,占全国资源量的55%。以上3省除宜昌濒临长江之外,云南和贵州都是内陆高原。运输极为不便。

4.中国是世界上磷矿生产量最大的国家,但回采率低,资源浪费严重。中国2001年磷矿石表观消费量达到了3656亿吨,高于美国3190亿吨的产量,到2003年中国磷矿石产量达到4718亿吨,远高于其他国家。然而,2003年我国磷矿资源消耗量已达到10558亿吨,浪费的资源达到5840亿吨多,超过了磷矿石的消费量。造成上述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矿产开采集中度低、开工率低、规模化程度低和效率低。中国前5名磷矿企业生产量仅占全国总产量的21%,产业集中度远远低于美国和摩洛哥等国家,人均产量只相当于美国的1/3,摩洛哥的2/3。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磷矿企业开采成本差异巨大,大型磷矿开采成本较高,而中小磷矿由于采取不正常的采矿程序,价格非常低廉,到厂价只有60—80元/t。

(二)黄磷与其它磷制品

我国于1942年开始生产黄磷。最近20年当中,黄磷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生产能力年均增长率约为15%,产量也逐年

大幅度增长,由1980年的4.2万t增长到2002年的72万吨。如今,我国已经是世界上第一大黄磷生产国。除出口外,黄磷主要用于生产热法磷酸、三氯化磷(农药)和赤磷等。其中用于热法磷酸生产的黄磷所占比例为58%,热法磷酸中的90%以上又是适于生产三聚磷酸钠的工业磷酸。可见,作为诸洗剂用的三聚磷酸钠是很重要的黄磷下游产品。另外,三氯化磷也是消耗黄磷较多的化工产品,大约消耗掉黄磷总产量的11%。

我国磷化工产业发展的又一重要方面是磷化工产品精细化率的不断提高。20世纪80—90年代,我国新增研究开发生产了多种磷酸盐产品,如过氧化磷酸钠、活性磷酸三钙、聚磷酸铵、偏磷酸铵、尿素磷酸铵、含氟磷酸钠、磷酸钛、磷酸铝、磷酸锆、有机磷酸酯和磷酸盐以及一些重要的磷化物等等。

(三)磷肥(包括复合肥)

我国大规模磷肥工业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磷肥生产中以中低品位磷肥为主。高品位磷肥主要是氮磷复合肥,如磷铵类和硝酸磷肥。也发展了一定量的高品位单质磷肥,如重钙。结合复混肥的发展。氮磷钾复混肥也有一定的发展。此外。我国还有一类以磷肥为主的混合肥料,这类肥料大部分是由中小磷肥厂家按一定N:P2O5:K2O比例简单地物理混合而成的。

到2003年底,我国磷肥总生产能力达到1200万吨,其中湿法磷酸能力580万吨。如果考虑到复混肥的产量,高浓度磷肥产能(实物量)占总产能的48%,其中复混肥22%、DAP5%、MAP5%、NPK14%、TSP1%、NP1%。低浓度的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占52%。我国高品位磷肥的自给率已经超过了50%,高品位磷肥的生产能力比实际上已经达到的产量要高得多。

世界磷矿资源开采量的90%用于各种磷肥的生产,3.3%用于生产磷酸盐饲料,4%用于生产洗涤剂,其余用于化工、轻工、国防等。中国磷矿石产量(按2001年数据计算)有24%左右用于出口。国内消费的各部分中,生产磷肥占82%,生产黄磷占11%—13%,生产其他磷制品占5%—7%。可见,磷矿石的国内市场需求最主要地取决于磷肥生产情况。表3显示了从1997~2003年我国各年的磷矿和磷肥生产量。总体上来说,我国磷肥生产经历了一个先下降再上升的过程。天然磷矿石生产量经历了同样的过程。

四、结论

磷肥工业发展的国际趋势是对矿石就地深加工,出售高附加值磷肥。而我国一方面是磷肥企业的生产量不足以满足国内需求,生产能力未能充分地被加以利用,每年还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磷肥:另一方面是在磷矿储藏资源以中低品位为主的情况下,优质磷矿石的大量出口和矿山无序开采,已影响到国内磷复肥企业的原料供应。虽然最近几年由于政策调整,天然磷矿石的出口量有所下降。然而,下降量中的相当一部分却转变成了其他磷制品的出口。

鉴于此,中国有必要对含磷产业进行战略调整。

(一)布局调整,改造原料路线,适应国内资源特点。(二)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提高国产磷肥满足率。重点发展高浓度基础磷肥和含量高的磷肥品种,如磷酸一铵、磷酸二铵。(三)改变贸易策略,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控制磷资源出口,鼓励高价值磷肥产品出口。(四)加大矿山投入力度,改革开采技术。

相关热词搜索: 角度看 出口 我国 产业 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