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儿童疾病

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儿童疾病

时间:2025-08-01 14:39:07 浏览次数:

【摘要】 维生素D为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脂溶性类固醇衍生物,可在机体中发挥重要作用,若儿童缺乏维生素D可导致患儿生长发育不良,本文对儿童缺乏维生素D后所带来的疾病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维生素D;儿童;疾病

【中图分类号】R15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517-02

20世纪30年代人工合成维生素D后,维生素D一直被认定为是微量营养素,参与钙磷代谢,促进骨骼发育。但是近年来对维生素D代谢有了深入的研究,维生素D需要在体内转化成具有活性的维生素D,即25-OHD3和1,25-(OH)2D3后,才能发挥生理作用。

1 维生素D基本情况

维生素D(vitamin D)为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脂溶性类固醇衍生物,主要包括胆骨化醇(微生物D3)及麦角骨化醇(维生素D2)等。维生素D也为机体生长发育必需的维生素,机体无法自身合成维生素D,需从食物及日晒中获取。维生素在机体中主要功能为调节体内磷代谢,钙代谢,维持体内血磷,血钙平衡,从而维持人体骨骼及牙齿的生长发育。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行及人们对健康要求的不断提高,我们对维生素D的认识也不断加强和深入[1],研究表明维生素D不仅仅只影响人体磷钙代谢,它在维持人体细胞生长,发育中有着重要作用,比如影响人体生殖,神经,内分泌等,而且人体内维生素失衡也可导致糖尿病,肿瘤,心血管疾病及神经肌肉疾病的发生。维生素D与儿童心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也存在密切联系,而且儿童时期的维生素D缺乏甚至也能影响成人时期的身体健康。

人体中维生素D的存在形式有多种,其中维生素D3最为常见。机体在无紫外线情况下不能合成维生素D3,需在日晒和从食物中摄取,富含维生素D3的食物主要为蛋黄,肝脏及鱼肝油等。机体合成的维生素D不能直接作用于靶器官而发挥生物学效应,而需与球蛋白结合形成复合体进入肝脏,并通过一定作用形成具有生物学效应的1,25-(OH)2D后再发挥作用,而且微生物D作用的发挥还需要维生素D受体的参与,微生物D受体为一种核受体,主要分布于脑组织,皮肤,牙齿,小肠及肝脏中,在机体免疫系统的调节及胚胎组织的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

2 儿童缺乏维生素D的原因

导致儿童缺乏维生素D的原因主要有年龄,纬度,饮食,运动及季节等原因。在我国影响儿童体内维生素D含量主要原因为日晒时间,在我国某些高纬度地区,由于日照时间过短,再加上父母带儿童户外活动的意识较弱,导致儿童户外活动时间及日晒时间过少,引起维生素合成受阻,进而引起儿童维生素缺乏。

3 维生素D与儿童疾病

3.1 维生素D与儿童佝偻病

儿童维生素D摄入不足及缺乏可引起抽搐及佝偻病。儿童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儿童体内磷钙代谢发生异常,引起骨组织矿化不足,从而导致儿童发生骨骼病变及全身营养性疾病。儿童发生佝偻病不仅影响儿童生长发生,也能影响成人后的身体健康,而且也可导致其它疾病[2]。儿童发生佝偻病主要原因为儿童在婴幼儿时期维生素D摄入不足及日晒时间过少等。

3.2 维生素D与肿瘤性疾病

研究发现若儿童每日摄入75nmol/L左右维生素D即可控制细胞的过度生长及癌变,但是儿童过度摄入维生素D可能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因此儿童过多或过少摄入维生素D可能导致某些肿瘤性疾病的发生。

3.3 维生素D与儿童骨折

若儿童缺乏维生素D可导致佝偻病及骨软化症,导致患者骨折,骨骼畸形及骨痛,而且儿童骨骼发育中可出现钙吸收较少及矿物质盐沉积过少,从而导致儿童骨折频繁等情况发生。

3.4 维生素D与感染性和免疫性疾病

若儿童缺乏维生素D也将导致其免疫力降低。儿童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其1,25-(OH)2D合成减少,导致单核细胞不能有效分化为巨噬细胞,从而导致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受损,导致儿童免疫力低下,发生免疫性疾病及感染性疾病,这也可导致儿童发生肺炎及反复呼吸道感染。

3.5 维生素D与心血管疾病

研究表明微生物D的缺乏可影响脑血管,心血管等,缺乏维生素D可导致糖尿病,高血压及心肌梗死等。研究表明儿童缺乏维生素D与体重超重,肥胖有密切关系,且也与甘油三酯血的发生有密切联系。研究还发现若及时补充维生素D将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可也降低儿童发生肥胖的发生率。

3.6 维生素D与儿童呼吸系统疾病

由于儿童免疫系统还未完全成熟,而且免疫系统也与维生素D有密切关系,若儿童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其T细胞或定减弱,从而减少免疫球蛋白的分泌。研究发现儿童缺乏维生素D可增加儿童哮喘的发生率。而且研究也发现若产妇在孕期适量补充维生素D可有效降低儿童发生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3.7 维生素D与儿童糖尿病

Ⅰ型糖尿病为儿童糖尿病常见种类,主要与儿童维生素D缺乏有关。胰岛素功能与维生素D的有密切联系,若维生素D摄入量减少,则可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研究发现维生素D代谢产物可维持胰岛素B细胞活性,促进外周T细胞凋亡,减轻儿童自身免疫反应,减轻对胰岛素B细胞的破坏,从而降低儿童发生Ⅰ型糖尿病的风险。

4 总结

维生素D为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脂溶性类固醇衍生物,为机体生长发育必需的维生素,在调节体内磷代谢,钙代谢,维持体内血磷,血钙平衡,从而维持人体骨骼及牙齿的生长发育中有重要作用,但机体无法自身合成维生素D,需从日晒中获取。因此在我国某些高纬度地区由于日照时间过短常常导致儿童缺乏维生素D。儿童缺乏维生素D将为儿童带来许多疾病,如儿童佝偻病,肿瘤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Ⅰ型糖尿病及皮肤病等,这些疾病将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带来巨大影响。因此应重视儿童维生素D的摄入,增加儿童维生素D的摄入主要方法为婴幼儿可摄入维生素D强化配方奶或全奶,对于肺炎,腹泻及呼吸道感染患儿也可肌肉注射维生素D。

参考文献

[1] 王福文. 维生素D与儿童疾病新进展[J]. 中国临床研究, 2011, 24(9): 840-841

[2] 蔡琳, 丁荣华. 维生素D与儿童健康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 海南医学, 2013, 24(1): 123-125.

相关热词搜索: 维生素 状况 营养 疾病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