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柴胡疏肝散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柴胡疏肝散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时间:2025-08-02 13:19:57 浏览次数:

【摘要】 柴胡疏肝散出自《景岳全书》,原方用于“治胁肋疼痛,寒热往来”,其功效主要为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主治肝气郁滞证。历代医家对其制方原理及临床应用都有很多研究和阐述。近5年来的大量临床资料表明,该方在临床各科的应用十分广泛,充分体现了祖国医学“异病同治”的原则,因此倍受中医药界的关注。

【关键词】 柴胡疏肝散,临床运用,综述

【中图分类号】R28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754-01

柴胡疏肝散出自《景岳全书?古方八阵?散阵》,原方用于“治胁肋疼痛,寒热往来”,由“醋炒陈皮、柴胡各二钱,川芎、麸炒枳壳、芍药各一钱半,炙甘草五分,香附一钱半”组成,煎服法为“水一盅半,煎八分,食前服。”临床主要用于肝郁气滞证。方中用柴胡疏肝解郁为君药;香附疏肝理气,川芎行气活血而止痛,共为臣药,以助柴胡行气止痛之功;陈皮、枳壳理气行滞,白芍、甘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为佐药;甘草兼调诸药为使药。诸药相合,共奏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功。近5年来大量临床报道表明,该方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涉及到临床各科,且疗效确切。本文就近5年来本方在临床各科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1. 内科疾病

1.1 消化系统疾病

牟氏[1]用本方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44例,与单纯西药组(雷贝拉唑胶囊、多潘立酮片)对照,结果治疗组临床证候总有效率86.36%,病理学疗效总有效率81.8%,较对照组78.57%、71.4%有统计学差异。朱氏[2]等用本方加减治疗胃窦炎,与口服奥美拉唑胶囊、吗丁啉片组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8%,较对照组70.8%有统计学差异。孙氏[3]用本方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与口服胃复春组对照,结果治疗组有效率达92.5%,对照组为62.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症状、胃镜、病理、Hp检测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郭氏[4]用本方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胃食管反流病55例,与口服多潘立酮组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较对照组65%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刘氏[5]用本方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112例,与口服奥美拉唑、多潘立酮组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2%,较对照组70.6%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

胡氏[6]用本方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60例,与茴三硫组对照,结果治疗组治愈14例,显效22例,有效1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治愈9例,显效17例,有效21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8.33%,两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李氏[7]用本方加味治疗消化性溃疡66例,与口服阿莫西林、奥美拉唑、克拉霉素三联疗法组对照,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临床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戴氏[8]用本方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8例,与口服多潘立酮、谷维素组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2%,较对照组80.8%有统计学差异。

张氏[9]用本方加减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30例,与口服西沙必利组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较对照组66.67%有统计学差异。彭氏[10]将本方应用于粘连性肠梗阻,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88%,较对照组69.57%有统计学差异。

张氏[11]将本方应用于肝硬变腹水,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予柴胡疏肝散加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2%,较对照组64.29%有统计学差异。张氏[12]用本方加减治疗脂肪肝65例,与口服烟酸肌醇片、维生素E丸、维生素C片组对照,结果治疗组痊愈29例,显效18例,有效1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0.8%,较对照组72.3%有统计学差异。

1.2 循环系统疾病

娄氏[13]用本方加减治疗肝气郁结型冠心病心绞痛99例,与口服地奥心血康组对照,结果心绞痛疗效分析,治疗组总有效率90.9%,显效率65.15%,较对照组61.67%、35%有统计学差异;心电图疗效分析,治疗组总有效率81.82%,较对照组61.67%有统计学差异。裴氏[14]用本方治疗心脏神经症,治疗组采用本方加减联合黛力新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黛力新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较对照组88.33%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2组汉密顿抑郁量表和焦虑量表评分均下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1.3 内分泌及代谢系统疾病

陶氏[15]用本方加减联合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65例,与单纯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组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8%,较对照组72.3%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GAb、TPOAb变化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李氏[16]等用本方加减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对照组使用他巴唑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方,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9%,明显高于对照组65.7%。

1.4 神经精神系统疾病

孙氏[17]用本方加味治疗肋间神经痛40例,与口服吲哚美辛片组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5%,较对照组75%有统计学差异。文氏[18]等用本方加味治疗偏头痛153例,与单纯口服尼莫地平片组对照,结果治疗组治愈119例,好转3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7%,较对照组57.84%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

林氏[19]等用本方加味治疗抑郁症30例,与口服氟西汀组对照,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3.3%,较对照组76.6%无统计学差异,但两组治疗前后HAMD、SDS评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两组治疗后HAMD、HAMD减分率、SDS评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抑郁症有明显的临床疗效且与氟西汀相当。傅氏[20]用本方加减治疗顽固性失眠60例,与口服艾司唑仑(舒乐安定)组对照,结果治疗组愈显率86.67%,总有效率93.33%,较对照组52.63%、78.95%均有显著性差异。

2. 妇产科疾病

陈氏[21]等用本方加减治疗经前期综合征34例,与多虑平、谷维素联合方案组对照,结果治疗组病情控制总有效率97.1%,较对照组76.5%有显著性差异。杨氏[22]用本方加味治疗乳腺增生60例,与西药治疗组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较对照组70%有显著性差异。

3. 骨伤科疾病

陈氏[23]用本方加味内服和”新伤膏”外敷、厚纸夹板固定治疗老年肋骨骨折46例,结果治愈32例(70%),好转12例(26%),无效2例(4%),总有效率达96%。周氏[24]用本方加味治疗非化脓性肋软骨炎86例,1个疗程治愈者为优,2-3个疗程治愈者为良,2-3个疗程好转者为中,3个疗程无效者为差。结果优者51例,良者33例,中者2例,差者0例。胡氏[25]用本方加味治疗胸壁挫伤32例,结果治愈17例,好转10例,有效4例,无效1例。

4. 皮肤科疾病

易氏[26]等用本方加减治疗扁平疣(气滞血瘀证)27例,三个疗程后共痊愈14例,好转11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92.6%。唐氏[27]用本方加味分三期治疗带状疱疹60例,早期加板蓝根、泽泻、车前草,中期加大青叶、木通,后期加当归、熟地黄、西洋参,结果痊愈43例,好转13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达93.3%。郑氏[28]等用本方合六味地黄丸加减方治疗女性迟发性痤疮60例,与采用维胺脂胶囊组对照,结果治疗组痊愈39例,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6%,对照组30例,痊愈11例,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64.7%,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

5. 结语

综上所述,柴胡疏肝散广泛应用于临床内、妇、骨伤、皮肤等各科,用于治疗多种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这种不同的疾病采用相同的治法充分体现了祖国医学“异病同治”的特点。所谓异病同治,即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也可采用同一方法治疗,体现了中医治病不是着眼于“病”,而是着眼于“病机”。因此在临证之时,不论何种疾病,只要出现肝气郁结、气机升降失常之病机,即可灵活应用本方,多能获效。

参考文献

[1]牟来品.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44例[J].河南中医,2013,33(9):1567-1568.

[2]朱海林,张晓红,司英霞,等.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胃窦炎55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3,20(3):319-320.

[3]孙国峰,何小分.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80例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3(30):19-20.

[4]郭冬梅.柴胡疏肝散治疗肝胃不和型胃食管反流病55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23):18-19.

[5]刘建军.加减柴胡疏肝散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112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7(4):232-233.

[6]胡坚文,连强.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60例临床研究[J].山西中医,2013,29(2):47-48.

[7]李成新.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4,20(5):122-123.

[8]戴晓彬.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14,25(3):653.

[9]张向荣,杨丽萍,周艳玲.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1,43(8):20-21.

[10]彭金平.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粘连性肠梗阻98例总结[J].湖南中医杂志,2010,26(3):36-37.

[11]张健.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硬变腹水28例[J].河南中医,2013,33(10):1682-1683.

[12]张红兵.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脂肪肝65例临床观察[J].药物与临床,2010,48(30):45-46.

[13]娄唯鸣.柴胡疏肝散治疗肝气郁结型冠心病心绞痛99例[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7):162-164.

[14]裴国宪.柴胡疏肝散治疗心脏神经症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10):174-175.

[15]陶四青,周睿,卢仙球.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乔本氏甲状腺炎65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1,46(3):174-175.

[16]李映姗,张理选.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1(15):55.

[17]孙惠华.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肋间神经痛40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601-602.

[18]文传智,谢吟灵.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偏头痛153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2):42.

[19]林冰,夏进.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抑郁症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1,43(8):36-37.

[20]傅俏芳.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顽固性失眠60例[J].江西中医药,2012 (4):39-40.

[21]陈满晖.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13):1735-1736.

[22]杨立伟,刘长虹,甄志刚.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乳腺增生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0):96-97.

[23]陈秉中,王林元.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老年肋骨骨折46例[J].光明中医,2011,26(2):288.

[24]周忠斌.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非化脓性肋软骨炎86例[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28):123.

[25]胡永召,丁立功.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胸壁挫伤32例[J].中医正骨,2011,23(10):48-50.

[26]易铁良,文明昌.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扁平疣探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4,36(1):86-87.

[27]唐艺洪.柴胡疏肝散治疗带状疱疹6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9):47-48.

[28]郑彩慧,杨晓娜.柴胡疏肝散合六味地黄丸加减方治疗女性迟发性痤疮60例临床观察[J].中成药,2012,34(7):1407-1408.

相关热词搜索: 柴胡 研究进展 临床应用 疏肝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