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保定市徐水区在中考招生政策改革中所面临的问题研究

保定市徐水区在中考招生政策改革中所面临的问题研究

时间:2025-08-02 10:11:26 浏览次数: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国历来都是一个重视教育的国家。古有孟母三迁,择校而居,今有众多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家长不惜花费大笔择校费,甚至重金买下重点学校的学区房,让孩子上一所好学校的潮流。2015年3月19日,全国、全省教育系统经党风廉政的建设工作会议明确,从2015年秋季起,公办普通高中取消择校生。河北省教育厅也印发了关于2015年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和普通高中招生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继续推行将公办省级示范性高中公助生招生指标按照不低于80%的比例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的招生改革,同时明确初中择校生不享受公办省级示范性高中公助生指标分配到校政策。根据这一要求,保定市公办高中取消计划外招生(择校生),同时取消相应的择校费。加强对中考招生新政策在实际应用中的研究,一方面有利于我们更深入的理解教育是相对公平的,而不是绝对的公平,从而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改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通过研究,以及徐水区的相关机构在依据新政策招生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出现的一些弊端的深入分析,积极的提供一些对策建议,加强考生在报考前所在的初中学校在填报志愿时的正确引导,以及对考生有关招生新政策内容的及时有效的传达,减少报考的失误,同时也就能减少在面对录取结果时,许多人的不满情绪,而各相关部门也要做好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积极扶助薄弱学校,使得在普通高中就读的学生也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从而提高我国高中阶段的教育质量,壮大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择校;中考;招生政策

一、相关名词解释

1、择校生

择校生,一种含义是用来区分片内片外生源,指初中阶段未按划片就近入学的学生。另一含义是指缴纳择校费的学生,2015年新政策上已不允许缴纳择校费的情况出现。

2、片内生与非片内生

市区片内生界定有两种情况:(1)父母双方或一方及适龄子女户籍同在招生片内,在片内同一地点有自己的房屋所有权证并作为日常生活居住地的。(2)双方父母却因实际困难在城区内未购房,双方父母或一方及适龄儿童将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房屋(祖父母辈有房屋居住权证)作为日常生活居住地,且户籍在同一地点的(如祖父母辈户籍不在同一地点应提供直系亲属关系证明)。不符合上述条件的均为“非片内生”,含挂户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

二、在中考招生政策改革下,学生在初中阶段所面临的问题

1、某些重点初中盲目的接收片外择校生

目前某些重点初中为了扩大生源以及增加学校运转经费,盲目的接收片外择校生。而当一所重点高中在录取学生的时候,片外择校生明显的要比初中学校内的片内生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比如说,一个重点高中只剩一个录取名额的时候,一个片外择校生和一个片内生考了相同的分数,那么這所重点高中无疑会录取这个片内生。而这个片外择校生要想被录取,必须要比片内择校生考取更高的分数。目前还存在一个这样的问题,当一个学生以片外择校生的身份转学到另一个初中学校的时候,学校的相关负责人并没有把学生的这种转学行为与中考录取政策之间的关系讲清楚,导致中考后学生虽然考了高分却不能上重点高中的现象。

2、徐水区的各初中在学生填报志愿时存在的多种弊端

学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应该处于完全自愿的原则。各学校会在正式填志愿之前,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模拟填志愿,而老师会汇总统计学生这些志愿,而当报考一所重点高中的学生人数明显高于报考另外一所重点高中的人数时,老师往往会劝说引导一批学生的报考意向,从而使两所高中的报考人数达到平衡状态。

徐水区有三所高中,但是只能填报一个学校,而不是可以有两个平行志愿,造成许多学生与自己向往的学校失之交臂,更遗憾的是自己的分数明明已经高出这所高中的分数线,却因为没有报考这个学校而不能去自己喜欢的高中去就读而产生诸多负面情绪。

3、徐水区三所高中实力悬殊

(1)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优质的教育资源往往都会集中在位于城区的重点高中内,而位于乡镇的普通高中的办学水平相对较差,发展也比较缓慢。在中考招生新政策出台之前,许多学生及其家长就算是缴纳大笔的择校费,也会选择去上一所重点高中。长此以往,普通高中的生源就会越来越差,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差。

(2)质量不均衡,教育成果差异甚大

在中考招生新政策下,出现了许多高分上普通高中,低分上重点高中的现象。众所周知,好的教师资源以及先进的教学设备都会优先出现在重点高中里面。而那些高分上普通高中的学生就不能享受到这些资源带来的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1、相关人员正确引导学生报考学校

在填报学校时,考生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志愿、爱好、学习状况、家庭经济情况等,不要盲目填写。建议考生在填报志愿时,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能力结合起来,在填报志愿之前,认真听取家长和老师的意见。班主任对考生的了解更加客观、全面,参考他们的意见,将减少考生填报志愿的盲目性,利于考生更加科学合理地填报志愿。不然,在报考的过程中,若出现大规模的学生挤占有限的重点学校的名额,就会导致必然有部分学生因为成绩排名靠后而无法入学,转而选择较差的学校的时候,也已经没有了名额。

2、加强薄弱学校的多方建设,提高学校的教学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

当前中考招生出现的资源不均,部分学校名额爆满,部分学校却招生非常困难,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家长认为某些学校存在着基本设施不完善、教学师资队伍不高等现象,这也是当前我国教育某些学校的现状,一些普通高中在校舍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都远远不如重点高中,这也致使择校之风一直盛行。加强薄弱学校的软硬件建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考生报考志愿的后顾之忧,在报考志愿时只是考虑就近入学,而不会纠结于学校的好坏。平衡区域内高中的软硬件质量很有必要。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学校的教育设施和教学队伍,才能实现学生资源的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1] 张  旭. “指标到校”政策实施的现实诉求、存在问题与完善举措[J]. 教育发展研究, 2014(12).

[2] 张家勇, 朱玉华. 我国中考改革的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J]. 中国教育学刊, 2015(6).

[3] 孙承毅, 李  艳. “择校”现象中的教育公平与效益[J]. 当代教育科学, 2004(20).

[4] 孟令熙. 对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合理性的思考[J]. 教育探索, 2003(9):26-27.

[5] 李西庚. 择校现象透视[J]. 内蒙古教育, 1996(7):8.

[6] 朱丽英. 教育公平视野下的义务教育择校问题研究——经济学视角的考察[D]. 南京师范大学, 2007.

[7] 魏宏聚. 利益博弈下的教育政策失真研究——以义务教育“择校生收费政策”的执行为例[J]. 中国教育学刊, 2007.

[8] 李醒东, 李  换. 义务教育择校:质疑、归因及合理性辩护[J]. 教育导刊, 2011.

【作者简介】

曹梦瑶(1991—),汉族,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学管理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

相关热词搜索: 徐水 保定市 在中 所面临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