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进行科学解读,对民众忧虑的问题,要用民众听得懂的语言,统一口径进行系统而有针对性的答疑解惑。
4.加强重点人员科普。第一类,项目所在地政府官员和部门工作人员(包括乡镇、街道干部)应成为科普宣传的重要对象。政府官员要避免因科学知识缺乏而在应对媒体与公众质疑时采取回避的态度,或出现解释口径无法统一的情况。第二类,项目环境影响范围内的原住民应成为科普宣传的主要对象。对其进行科普不能仅停留在科学知识的灌输和说教上,要改变一味地强调项目有利性的单一语境,而应结合利益补偿机制的制定,组织同类项目的参观考察,就项目技术方案和运营监管等方面加强互动交流,有针对性消除其心理上的担忧和疑虑。第三类,年轻一族是网上信息传播的积极参与者,应成为科普宣传重点关注对象。要帮助他们降低受谣言蛊惑而发生冲动行为的概率,树立起对环境敏感性项目客观公正科学的认知。
(责任编辑:王 宁)
相关热词搜索: 敏感性 防控 项目建设 根源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