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西南地区软件工程人才实践教学研究

西南地区软件工程人才实践教学研究

时间:2025-08-02 01:49:39 浏览次数:

zoޛ)j馝zn}}}N|ӏniitvMuDuwuiiu__iHĎiiii0iZ汇报制度,令学生实际感受在国际大企业工作的情况;实训过程分配项目经理,各个项目组均由两种职能的指导教师带队,即负责项目进度跟踪管理的项目经理和负责具体技术辅导的技术导师;实训采用真实的项目案例,抽取典型的企业应用案例,将整个项目过程完整地呈现给学生;实训给予学生真实的工作压力,通过在项目中模拟客户代表给项目组施加项目执行压力。这种“真实”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非技术专业能力,包括项目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谈判能力及抗压能力等。

4 基于实训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成效和推广

2010年,软件工程系毕业生中约25%的学生进入国内知名企业(如IBM、淘宝、腾讯等),约40%的学生进入西南地区的大型软件企业(如HP、微软、华为等),约15%的学生进入西南地区重要工业企业,8名学生作为交换生被推荐到美国,4名学生被加拿大卡尔顿大学录取,4名学生被法国理工大学录取。此外,自2008年至今,获得国家创新基金立项的学生有2名,在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奖的学生共有130名,在美国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奖的学生共有88名;软件工程系本科生英语四级一次通过率达90%,六级累计通过率达70%;学生在各种大赛中表现优异,如在微软项目实践大赛中获奖的学生共有51人,在微软创新杯大赛中获奖的学生共有22人;获得第三届“红旗杯”全国大学生开源软件技术竞赛团体奖的有16人,在全国首届软件创意大赛中有2个团队获得三等奖的好成绩。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高,能快速融入企业项目实践中,受到企业的较高评价。就整个西南地区产业而言,多层次的人才观也正在一步步平衡软件产业的人才需求。

基于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及较好的实践成效,软件工程系将实训模式推广,与重庆工商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师范大学、贵州大学等近10所西南高校进行交流,得到各学校的大力支持和肯定。

5 结语

软件工程系针对西南地区如何培养合格的软件工程人才进行探索,提出基于实训的软件工程培养模式并经过实践验证。培养的学生相对东部学生而言,竞争力明显提升,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明显提高,能快速融入企业项目实践中,在企业受到较高评价。

参考文献:

[1]韦迎春,文俊浩,陈蜀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示范性软件学院实践教学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1(2):49-50.

[2]刘乃琦.软件工程教育的特点与问题[J].计算机教育,2004(10):35-37.

[3]张喜平,王佐成,汪林林.国内外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研究[J].中外教育研究,2009 (1):28-30.

[4]文俊浩,杨丹,陈林,等.软件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4):45-46.

[5]蒲颖.培养国内软件人才新探索[J].神州学人,2006(1):16-17.

[6]陈丽蓉.我国软件人才培养的现状与思考[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65-67.

[7]丁文武.加快软件人才培养,优化软件人才结构[J].中国高等教育,2004(7):47-48.

[8]王鑫,肖化,陈小兰.关、印、日、韩软件人才培养比较与借鉴[J].高等理科教育,2007(1):32-33.

(编辑:宋文婷)

相关热词搜索: 西南地区 软件工程 教学研究 实践 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