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的重点。然而,由于研究生本科就读学校差异大,导致其培养的入党积极分子往往素质不一。有的研究生党员综合素质高,党员意识强烈,能积极参与班级和支部活动。有的则不然,他们虽然入了党,但对党的理论掌握不够,党性修养也不够。此外,研究生党员中还有一部分党龄较长、已经参加工作的。他们虽然人生阅历较丰富,实践能力较强,但往往更看重学历教育,参与党组织活动的热情不高,不易成为研究生党员中的核心人物。鉴于此,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尤为迫切。
2015年12月,笔者对A大学300名在读硕士研究生党员做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采取定额抽样方法,实际回收有效问卷297份(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N=297)
调查发现:二级学院研究生党建情况不容乐观,从表2可见:有12.5%的被调查者表明所在党支部没有定期过组织生活;有13.5%的研究生党员坦言自己经常请假缺席组织生活;只有46.5%的研究生党员说自己会主动学习党的知识。
表2:调查对象的政治素质及参与支部活动情况(N=297)
此外,调查显示:77.4%的党员在遇到困扰时没有向党组织寻求帮助;有15.9%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不清楚所在支部多久过一次组织生活。调查发现:研究生党员对支部活动总体评价不太高。
应当说,A大学不是特例。当前,不少高校都非常重视本科生的培养,但对于研究生的教育和管理则失于松散。施行二级学院管理模式后,学院党委虽然承担了研究生党员的日常管理工作,但由于精力有限、人手缺乏等原因,研究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比较薄弱。研究生党员是高层次人才,是研究生中的骨干。只有他们的政治觉悟与道德素质俱佳,才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非党员研究生心目中有先进形象和公信力。
三、思考:抓好研究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第一,创新工作模式。“把研究生党员培养、教育和管理工作与研究生学习、教学和科研工作有机结合”[3],让研究生党员在专业领域发扬求真务实、吃苦耐劳的精神,形成良好的研究生党建秩序。研究生党组织生活不但要学习党的理论,还应结合研究生的专业特点,围绕特定主题,或在特定的时间节点,组织开展专项教育活动。此外,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与班委会、团支部、研究生会、学生社团等载体相结合,以创新组织生活的方式与手段,提高民主生活会的质量,增加研究生党组织活动开展的次数并使质量不断提高。
第二,完善支部建设。“研究生党支部是发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作用的重要组织依托”[4]。加强支部建设有利于提高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因此,要选好支部负责人,让那些党员意识强、作风正派、有人格魅力的党员担任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等职务,发挥其引领和示范作用。要加强支部制度建设,如学习制度、考勤制度、评估制度等,以规范研究生党员的行为。注重培养党员骨干成员,使他们在推荐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预备党员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此外,要关爱支部成员,了解他们对支部建设的看法、对支部活动的建议,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社会问题,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第三,重视党性教育。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对党员的党性教育,强调共产党员要自觉以党的理论作为行动指南,有严格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大公无私,密切联系群众。应从日常学习生活习惯入手,督促研究生党员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追求卓越,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形成良好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而且,研究生党性教育要与研究生日常管理相结合,时刻提醒研究生党员规范自身行为,从身边小事做起,持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第四,注重多方协力。在二级学院管理模式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在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领导组的总体指导下,由二级学院党委根据院情统筹规划、合理安排,由党委秘书、党支部书记、学生辅导员等具体落实。此外,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学位点负责人和思政课教师的支持,特别是专业导师的参与。很多高校都指出,导师是研究生培养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其不仅要在专业和学业上指导学生,还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可见,导师对研究生的健康成长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研究生党员的培养和教育中,二级学院党委要充分发挥导师的育人功能,使之成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之一。
参考文献:
[1]卢兆彤,瞿振元.高校二级学院的体制机制建设与完善[J].中国高等教育,2013(22).
[2]赵睿.高校研究生党员教育体系的构建[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9(5).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04-10-15.
[4]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Z].2010-11-17.
项目信息:安徽师范大学2015年党建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2015DJXM09)
相关热词搜索: 思想政治 教育工作 党员 研究生 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