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从酒类企业成败看税务筹划的重要性

从酒类企业成败看税务筹划的重要性

时间:2025-08-02 19:26:10 浏览次数:

2007年上半年至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相继出台一系列税收政策,如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出口退税政策等都做出了重大调整,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就酒类企业而言,随着这些新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企业的纳税环境又将面临新的变化和调整。针对与此,本文从酒类企业具体实务出发,在成功与失败的案例中综述国家税收政策的调整影响,促使企业良好把握政策调整趋势,做出最具实效的酒类企业纳税筹划。并且这里还提供了获取税收政策信息途径,其对读者的实务应用是极有帮助的。

一、奥运会带给我们的纳税思考

2008北京奥运会期间,水井坊打败老品牌茅台、五粮液,成为奥运合作伙伴之一,同时被选拔为“奥运中国体育军团指定庆功酒”,成为家喻户晓的白酒品牌。其实水井坊自2000年上市至今,短短的7年时间,销售额达到近20亿元,已经成为白酒业的一个“奇迹”,成为业内人士广泛关注的一个话题,对于水井坊的成功,许多人认为是中国白酒业市场演变的必然,是文化诉求的成功,更是市场运作与策划的成功。

探究水井坊的起源时间,再联系当时的白酒市场,人们不禁把目光转移到曾经引起全国轰动的央视“标王”秦池酒厂。1990年成立的山东秦池酒厂也经历过水井坊这样的辉煌,1995年,秦池以6660万元获得央视黄金广告段的“标王”,巨额的广告投入给秦池带来了惊天动地的效果,事业随之达到巅峰,1996年秦池酒厂的销售额由1995年的7500万元一跃升为9.8亿元,利税2.2亿元,增长幅度高达5~6倍。1996年11月以3.2亿元的天价再度蝉联央视标王。随后,由于勾兑事件秦池遭遇最猝不及防的一击,销售额急剧下滑,至2000年秦池酒厂由于拖欠货款被拍卖注册商标,渐渐走出了人们的视线。

二、税收政策调整对纳税筹划的影响

对于上述案例中水井坊的成功和秦池的失败,不同领域的人士做出了不同的解释。如果将水井坊与秦池酒厂的兴衰交替放在国家白酒行业的税收政策调整的背景之下,从财税的角度进行思考,我们可以发现即时、迅速的了解、把握国家的税收政策,进而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合理筹划,在当今的信息时代显得愈加重要。

(一)白酒行业税收政策调整的影响

1.所得税政策的变化

自1998 年1 月1 日起,我国对白酒业所得税政策进行了调整:粮食类白酒(含薯类白酒)的广告宣传费一律不得在税前扣除。该项税收政策的出台对于荣获“标王”美誉的秦池酒厂来说,极为不利。秦池酒厂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轰炸”式的广告效应获得,税收政策的调整使得企业的税后利润严重缩小,因此理性的企业经营者应该减少广告支出、重新调整企业的营销方式以冲减税收政策调整带来的不利影响。可是秦池酒厂忽视了该项税收政策所带来的影响,继续维持以前的依靠巨额广告销售的模式,推动企业走向了破产之路。

2.增值税、消费税政策的变化

我国白酒业消费税、增值税政策近年来的变化主要是:自2001 年5 月1 日起,实行从量定额和从价定率相结合的复合计税办法,其中定额税率为白酒每斤0.5 元,比例税率为粮食白酒25%,薯类白酒15%,并停止外购、委托加工白酒及酒精已纳税款准予抵扣政策,停止执行对小酒厂定额、定率的双定征税办法,一律实行查实征收。

国家出台这项规定的目的是限制酿酒对粮食的浪费,针对交易大于销售而制订的。但是“从量税”的实施却使得中国白酒行业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市场因为价格因素对全国白酒企业进行了大洗牌。以低档酒为主导产品的厂家面临着被清除出市场的危险;而老牌的高档酒生产厂家,如茅台,五粮液等国有大型白酒企业,则是如虎添翼,市场销售额连年攀升,发展前景也越来越好。“外购白酒及酒精已纳税款不予抵扣”的政策实施直接促使了白酒生产企业的后向一体化行为(自身生产原酒、酒精)以及向利税高的高档次白酒生产的转型。水井坊正是在这样的税收调整政策下被推出市场:水井坊所属的成都全兴集团有限公司原有的主导产品是“精制全兴大曲”,属于中低档酒,以量取胜的经营方式使得企业在新的税收政策下消费税大大增加,在当时白酒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成都全兴集团的竞争力日趋下降。白酒产业税收政策的调整促使全兴集团调整生产经营思路,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加快主导产品的全面升级换代,其战略重点就是全力推出新型高档精品白酒——水井坊,并对企业的经营销售等进行精心筹划,从而转嫁了企业的税收负担,实现了水井坊的成长奇迹。

(二)白酒行业可行的税收筹划方式

国家处于调节经济的目的,经常会对税收政策做出调整,重大税收政策变化是企业进行税收筹划、设计最优纳税方案的关键时期。许多企业往往会忽视或者看不到税收政策变化带给企业的影响,秦池酒厂就是没有很好对待税收政策信息变更并及时做出调整,仍然坚持通过外购白酒生产中低档的勾兑白酒,外加高昂的广告开支,最终导致企业走向没落;而全兴集团通过中低档品牌的“全兴大曲”向高档品牌的“水井坊”的成功转型就是积极应对国家白酒税收政策调整的成功案例。

目前的白酒企业应根据税收政策修正的内容,对企业的筹划方式进行调整,可以采取以下的方式来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

1.设立多个独立的销售公司

由于酒类产品的消费税仅在出厂环节征收,即按产品销售给经销商的价格计征消费税,后续的分销、销售环节不再征收。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引进独立的销售公司,便可以采取“前高后低”的价格转移方式,先以较低的价格卖给自己的销售公司,然后再由销售公司以合理的高价进行层层分销,这样便在确保总体销售收入的同时减少消费税的负担。显然,利用多道独立的销售公司,可以增加多个流通环节,流通环节越多,转移价格策略越容易实施。

2.转嫁市场营销费及广告费

酒类生产企业还可以采取另一种减轻税负的方式,即将市场营销及广告费合理转嫁给经销商负担,但酒类生产厂家要对经销商做出一定的价格让步,以弥补经销商负担的相关市场营销及广告费。由于这种费用的转嫁方式,降低了酒类产品的出厂价格,直接转嫁了增值税,降低了消费税。对于经销商来说,在销售及其他因素维持不变的情况下,由于进价的降低会导致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减少,相当于经销商负担了酒类生产企业的一部分增值税,而生产厂家的一部分消费税却在转嫁中消失了。对于经销商所负担的增值税,会因为经销商营销费用及广告费的增加减少所得税而得到补偿,当然,补偿的程度会因为营销费用及广告费用的开支以及生产厂家降价的程度不同而不同。

三、及时获取税收政策内容的途径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及时获取税收政策信息的重要性。税收政策信息不仅是税收筹划过程中思维活动的触媒,更是筹划者与外部环境联系的纽带。只有充分掌握了税收政策信息,才能进一步开展税收筹划活动。通过上面的案例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税收政策信息对于企业的生产、决策等的重要性,因此企业必须密切关注国家税收政策信息的变化,获得全面的税收政策信息。信息的来源渠道包括:向税务机关索取税收法规资料;订阅和购买政府相关机关发行的税收法规出版物;通过图书馆查询政府机关的有关出版物和通过政府网站查询免费电子税收资料库;建立税收信息资源库;参加税收专题培训班等。

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相关热词搜索: 酒类 筹划 成败 重要性 税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