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当我们每天自如地的使用电脑上网浏览、查资料、学习的时候,你可曾想过,在计算机诞生之初,它是个只能存在于实验室的庞然大物。直到50多年前,杰克·基尔比发明了集成电路,他的发明不仅革新了我们的工业,还改变了我们生活的世界。
在美国堪萨斯州Great Bend长大的基尔比,对于电子学很早就产生了兴趣。他的父亲经营一家小型电力公司,客户分散在堪萨斯洲乡村。当一场严重的冰雹淹没了电话和电力线时,基尔比的父亲与业务电台操作者一起与他的客户通信,引发了幼年基尔比对于电子学的终生迷恋。
基尔比后来在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学习电子学,但因入伍参加二战而中断学业。战争结束后,他于1947年在伊利诺斯大学完成了学士学位。基尔比毕业后在密尔沃基的中心实验室谋得一份工作,开始和晶体管打交道。同时,他开始在威斯康星大学电机工程专业深造,并于1950年获得硕士学位。
1958年,也就是晶体管发明10周年之际,34岁的基尔比加入德州仪器公司,从此迎来事业的关键转折点。当时公司的工程师们因为受到晶体管发明的鼓舞,开始尝试设计高速计算机,晶体管的发明虽然意义重大,但是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应用晶体管组装的电子设备还是太笨重了,工程师设计的电路需要几英里长的线路和上百万个的焊点,没有人能建造它们。显然,个人拥有计算机,仍然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针对这一情况,基尔比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可以在一个半导体单片上安置以下电子元器件:电阻、电容、晶体管等。”这个新来的工程师开始试制一个叫作相位转换振荡器的简易集成电路。
1958年9月12日,基尔比成功地实现了把电子器件集成在一块半导体材料上的构想,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块集成电路,并通过了德州仪器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检查,这一天,被视为集成电路的诞生日,而就是这枚小小的芯片,开创了电子技术历史的新纪元。
集成电路取代了晶体管,为开发电子产品的各种功能铺平了道路,并且大幅度降低了成本,第三代电子器件从此登上舞台。它的诞生,使微处理器的出现成为了可能,也使计算机变成普通人可以亲近的日常工具。集成技术的应用,催生了更多方便快捷的电子产品,比如常见的手持电子计算器,就是基尔比继集成电路之后的又一个新发明。
伟大的发明总是需要经过时间的考验才能证明它的价值。从1958年发明集成电路,到2000年获得诺贝尔奖,这是一个迟来4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份殊荣,因为得奖时间相隔愈久,也就愈突显出基尔比的成就。
要知道,基尔比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无法估量,迄今为止,正全面改造人类的个人电脑、移动电话等3C产品,皆源于他的发明。
相关热词搜索: 十大 发明 改变 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