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

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

时间:2025-08-02 12:53:57 浏览次数:

摘要:目的 探讨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患儿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抗感染、抗病毒、化痰止咳等药物治疗,治疗组50例在抗感染、抗病毒、化痰止咳等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进行治疗。对其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两组对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在咳嗽、气喘、肺部湿啰音、哮鸣音消失、胸片炎性反应吸收的情况等情况都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50例患者中,治愈38例,显效12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50例患者中,治愈24例,显效13例,总有效率为74%,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混悬剂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更安全有效。

关键词: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氨溴索;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

小儿支气管炎简称"毛细支气管炎",病原主要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病毒后,细小的毛细支气管充血,水肿,粘液分泌增多,加上坏死的粘膜上皮细胞脱落而堵塞管腔,导致明显的肺气肿和肺不张。由于小儿的器官发育还不够完全,尤其是新生儿,对各种外在致病因素的防御能力还不强,故易受到各种致病因素的感染。轻者短时间可以通过药物治愈,严重者可能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1]。现应用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4年3月收治小儿支气管炎患儿100例,其中治疗组患者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是0~14岁,;对照组患者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是0~13岁,临床表现有喘息、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均可闻及细湿啰音及哮鸣音。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例数、临床症状等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诊断标准 参照最新版《儿科手册》中关于小儿急性哮喘发作的相关标准。

1.3 方法 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抗感染、抗病毒、化痰止咳等药物治疗,治疗组50例在抗感染、抗病毒、化痰止咳等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氨溴索1mg/kg加布地奈德鼻喷剂1mg,加入0.9%NaCl溶液至3ml加入雾化吸入泵中进行治疗。早晚各1次/d,10~15min/次,7d为1个疗程。

1.4 判断标准 治愈:以咳嗽、气促、肺部啰音完全消失,治疗时间小于7d,体温正常;显效:以咳嗽、气促、肺部啰音未完全消失,治疗时间小于7d,体温未完全正常;无效:治疗时间大于7d效果无明显改善者。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t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在咳嗽消失时间、气促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50例患者中,治愈38例,显效12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50例患者中,治愈24例,显效13例,总有效率为74%,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小儿支气管炎病原主要为呼吸道合胞病毒,占80%,感染病毒后,细小的毛细支气管充血,水肿,粘液分泌增多,加上坏死的粘膜上皮细胞脱落而堵塞管腔,导致明显的肺气肿和肺不张。氨溴索是一种新型粘液溶解剂,文献报道有肺保护功能:①刺激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防止肺萎缩和肺不张,改善肺氧合。②具有高度肺组织亲和力,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能有效增强组织的自身氧化防御作用,并能充当肺脂质的抗氧化剂[2]。③改善分泌物比值,降低气道分泌物粘滞度,减少粘液的滞留。④促进纤毛上皮的再生和纤毛正常功能恢复,有呼吸道自净功能,保持气道通畅。布地奈德混悬液为中效糖皮质激素[3],雾化吸入可达到全肺,发挥局部抗炎作用,抑制气道炎症反应,减少腺体分泌,降低气道高反应性,与氨溴索同时雾化吸入,可起到协同治疗作用,抗炎抗痰作用更明显。

参考文献:

[1] 李明华,殷凯生,蔡映云.哮喘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60-763.

[2] 朱科明,李深.沐舒坦对危重患者肺功能的保护[J].中国急救医学,2011,12,(1):59-60. [3] 关小萍.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小儿肺炎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学,2004,5:27.

编辑/许言

相关热词搜索: 德治 支气管炎 小儿 临床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