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在各自不同的物侯期对其叶片喷施一定浓度的富硒肥。结果表明,喷施后苹果果实硒含量为0.079mg/kg,梨为0.040mg/kg,葡萄为0.082mg/kg,樱桃为0.026mg/kg、核桃为0.077mg/kg、毛桃为0.033mg/kg、油桃为0.029mg/kg,各种果实含量均达到富硒标准。
关键词:富硒;果品;生产技术
硒是环境中一种重要的生命元素,1817年被瑞典化学家发现,在1957年就被证明为动物所必需[1]。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硒是人体和动物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是高等植物机体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重要组分[2]。硒的丰缺与人类健康和动物的正常机体代谢密切相关,具有防癌抗癌、清除体内自由基、抗膜脂过氧化、防止衰老、抗心血管和克山病等作用[3]。WHO公布的资料表明,全球40多个国家,我国72%的县(市)均属于低硒和缺硒地区[4],有近2/3的人群普遍缺硒或处于临近缺硒的边缘。研究表明,人体所需的硒或硒化物90%来自食物,人体每天的硒摄入量直接受食物含硒量的影响,因此富硒农产品生产技术研究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1990年以来,国内外不少地方开发了富硒米、富硒茶等多种农产品,富硒产品逐步出现在百姓餐桌上,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更加注意生活质量和自身健康,购买水果果品更加注重其保健功能。开展富硒果品生产技术研究对提高果品硒含量,改善人体硒营养,增加果农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采取小区试验与示范推广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苹果、梨、葡萄、樱桃、核桃、毛桃、油桃7种果品富硒生产技术研究,喷施面积共18hm2,供试果品详细情况见表1。试验硒肥采用北京生命源泉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富硒王”多抗植物营养液,有效硒含量>2%。
1.2 试验方法
试验将富硒液肥加水稀释成试验设计的浓度,通过叶面喷施的方法,在设定的喷施时期对苹果、梨、葡萄、樱桃、核桃、毛桃、油桃7种果品喷施富硒叶面肥,如施硒4小时内遇雨则补施1次。果实成熟后,将果实按处理采样送往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和检测技术研究所进行硒含量的检测,具体试验方案见表2。
2 结果与分析
苹果、梨、葡萄、樱桃、核桃、毛桃、油桃7种果品喷施富硒叶面肥后,其果实硒含量如表3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对7种果品生长期喷施硒肥可明显提高果实硒的含量,果实硒含量均超过了0.01mg/kg的富硒水果行业标准。7种果品因喷施次数、时期及浓度的不同,其果实硒的含量也不同,其中果实硒含量最高的是葡萄,为0.082mg/kg;最低的是樱桃,其果实硒含量为0.026mg/kg。此外,在7种果品的对照处理中,只有在樱桃的对照果实中检测到了硒,含量为0.009mg/kg。
3 讨论
国内外对植物含硒量所进行的大量的调查分析显示,无论何种植物,生长在哪种土壤之上,通常都含有硒,但其硒含量差异甚大。根据含硒量,一般把植物分成3类:即含硒量>1000mg/kg的始级指示植物(如紫云英属、单冠毛属);含硒量50~1000mg/kg的次级吸收植物(如紫苑属、扁尊花属、滨黎属);含硒量<50mg/kg的非聚硒植物(禾本科和多数栽培作物均属此类)[5]。根据此标准,本试验所用的苹果、梨、葡萄、樱桃、核桃、毛桃、油桃7种果品试材均为非聚硒植物,且这7种果品对硒的吸收能力也不尽相同。从本试验中可以得出,核桃对硒的吸收能力要高于毛桃,但造成吸收硒能力差异的原因尚不清楚,有人认为种属是主要因素。果树需肥时期与物候期有关,养分首先满足果树生命活动最旺盛的器官,即养分有其分配中心,随着物候期的进展,分配中心也随着转移。研究证明,富硒液肥喷施时期对果品硒含量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生产富硒果品应该在其硒元素最大吸收物候期进行喷施硒肥,才能最有效地利用叶面硒肥。
4 展望
硒对人体具有重要的保健作用,发展富硒农产品成为当代农业的热点。富硒农产品为农民带来了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人体补硒的新途径。然而硒是一柄双刃剑,农产品硒含量过低,不能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若含量过高,则会引起硒中毒,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因此培育富硒农产品要确保操作安全、生产安全和食品卫生安全,在保持和改善农产品原有风味的基础上富硒,而不是单纯地追求“高富硒”[6]。富硒农产品生产是一项生物工程技术,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要明确3点:一是必须施用可靠的富硒肥剂产品;二是要在国家规定的食品卫生安全指标范围内,实现科学补硒增进身体健康的目的;三是与绿色食品生产有机结合,走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经营之路[7]。只有明确目标并严格按照富硒生产技术规范进行组织生产,才能真正确保硒对人体的保健作用。(收稿:2016-05-30)
参考文献:
[1]徐文.硒的生物有效性及植物对硒的吸收[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3)46-47
[2]王裔娜,魏新娜,吴国良,等.农作物和园艺作物富硒效应研究进展[J].河南农业科学,2015,44(5):7-12
[3]谭见安(编译).环境硒与健康[M].北京1989:219-224.
[4]罗世炜,史丽英,吴永尧.植物硒研究进展[J].生物学教学,2008,33(1):2-3
[5]张海英.硒处理对桃、枣和草莓生理指标影响的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1:1-42.
[6]王景怀,施辰子.富硒农产品开发和含硒量标准的探讨[J].天津农林科技,2005,6(3):15-17
[7]张志元,游勇,等.关于农产品含硒标准的初步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3):640-641
第一作者简介:郝浩浩(1986-),女,研究生学历。
相关热词搜索: 果品 初探 技术研究 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