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轮状病毒腹泻伴心肌损害患儿的心肌酶检测价值分析

轮状病毒腹泻伴心肌损害患儿的心肌酶检测价值分析

时间:2025-08-03 14:57:29 浏览次数:

摘要:目的 观察轮状病毒腹泻患者心肌酶的变化情况,分析该项检测在轮状病毒腹泻伴心肌损害患儿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我院在近期内接诊的95例轮状病毒腹泻患儿(A组)及90例健康体检儿童(B组)实施心肌酶的检测及心电图的监测,了解轮状病毒腹泻伴心肌酶损害患儿的心肌酶变化情况。结果 A组患儿心肌酶异常率88.42%,B组体检儿童心肌酶异常率2.22%,组间比对,A组患儿明显较高(P<0.05);在各项心肌酶指标上比对,A组患儿均明显高于B组体检儿童(P<0.05);心电图监测显示,A组患儿心电图异常率为48.42%,B组体检儿童心电图异常率1.11%,组间比对,A组患儿明显较高(P<0.05)。结论 心肌酶检测对于诊断轮状病毒腹泻伴心肌损害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判断患儿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关键词:轮状病毒;心肌损害;心肌酶

轮状病毒腹泻是临床儿科的常见疾病,因其主要好发于秋冬季节,因此临床也称之为小儿秋季腹泻。患儿发病后主要表现为消化道症状,其大便多呈蛋花样或稀水样[1]。轮状病毒腹泻的发生不仅会引起患儿出现胃肠道感染,也会造成肠道外多系统的损害,其中尤以心肌损害最为常见,部分严重患儿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甚至造成患儿猝死。该种疾病的发病率及致死率均较好,对患儿的生命安全存在的严重的威胁,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此次我院对95例轮状病毒腹泻患儿及90例健康体检儿童实施了心肌酶检测,皆为了解轮状病毒腹泻伴心肌损害患儿的心肌酶变化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我院在2011年5月~2013年5月接诊的95例轮状病毒腹泻患儿组成A组,该组患儿均符合本病的相关诊断标准[2],同时排除了存在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以及伴有严重肝肾疾病的患儿。A组95例患儿中男性患儿有51例、女性患儿有44例;患儿的年龄大小从8个月~3岁不等,平均年龄为1.6岁。入院时,本组95例患儿中有69例患儿伴有发热症状、24例患儿伴有水电解紊乱症状、31例患儿伴有酸中毒症状、36例患儿伴有恶心呕吐症状、67例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脱水症状。另择取同期在我院行健康体检的90例儿童组成B组,该组儿童中男性儿童有49例、女性儿童有41例;体检儿童的年龄大小从9个月~3岁不等,平均年龄为1.7岁。组间在性别、年龄方面比对,无明显区别(P>0.05)。

1.2方法 A组患儿及B组体检儿童均在入院当天抽取其静脉血液待检,应用日本岛津CL-72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心肌酶的测定。对于A组轮状病毒腹泻患儿,在实施心电图监测前,应首先进行退热、镇静治疗,待患儿安静后方可实施心电图监测。

1.3统计学处理 将全部检测数据均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12.6进行处理,均数以(x±s)表示,检验方式采取χ2检验,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心肌酶检测结果 A组95例轮状病毒腹泻患儿中有84例患儿心肌酶检测异常,占88.42%,B组90例体检儿童中有2例儿童心肌酶检测异常,占2.22%,组间比对,A组患儿的心肌酶检测异常率明显较高(P<0.05)。在各项心肌酶指标上比对,A组患儿均明显高于B组体检儿童(P<0.05),见表1。

2.2心电图检测结果 心电图监测显示,A组患儿心电图异常率为48.42%(46/95),其中12例心动过速、13例心动过缓、4例早搏、3例电轴改变、6例ST-T段改变、8例心肌缺血;B组体检儿童心电图仅1例心动过缓,异常率1.11%(1/90),心电图异常率组间比对,A组患儿明显较高(P<0.05)。

3 讨论

小儿轮状病毒腹泻是一种临床儿科常见的疾病,本病具有病毒潜伏期短、起病急等特点,患儿发病后,其临床会表现出腹泻、呕吐、发热等主要症状,且多数患儿常常伴有脱水、酸中毒等并发症。轮状病毒感染不仅会引起患儿出现肠道内症状,还会引起肠道外反应,其中最为常见的便是心肌的损害,但关于其报道并不多见,这可能与患儿年龄较小表述不清及临床体征不明显有关。因此在对轮状病毒腹泻患儿实施治疗时,临床往往会忽视心脏方面的改变[3],从而导致患儿出现病毒性心肌炎、心源性休克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可能发生猝死。因此,及早明确的诊断是非常重要的。

心肌酶是一种存在于心肌、骨骼肌、脑组织中多种酶的总称,其主要包括乳酸脱氨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酸激酶、谷草转氨酶。当心肌受到损害时,心肌酶的活性会明显加强,一般情况下会大量释放至血液中,因此对于心肌损害患者实施心肌酶检测可以看到心肌酶明显升高。但是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氨酶不仅在心肌中存在,其在存在于肝肾、脑、肌肉等器官组织中,因此这三种酶检测的特异性不强,而肌酸激酶同工酶仅存在于心肌细胞中,只有当心肌损害时,其酶活性才会加强,而正常机体血清中几乎检测不到该种酶的存在。因此肌酸激酶同工酶可作为检测心肌损害的特异性指标[4]。关于轮状病毒感染引起心肌损害的作用机制目前临床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便是轮状病毒直接侵袭心肌引起心肌出现损害;其二便是病毒通过免疫反应造成心肌损害,轮状病毒会通过胃肠道粘膜入侵破坏固有层淋巴细胞膜引起患者出现病毒血症、免疫反应。此外,轮状病毒腹泻患儿的会出现脱水、酸中毒等现象,其机体循环会存在障碍、代谢会出现紊乱,这些因素也会导致患儿心肌出现损害[5]。轮状病毒腹泻患儿在疾病治愈后期心电图检测会恢复到正常水平,其心肌酶水平也会相应降低,因此说明心肌酶的检测不仅可以对轮状病毒腹泻做出早期的明确诊断,还可以作为病情转归的监测指标。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心肌酶的检测可以作为轮状病毒腹泻患儿心肌损害早期诊断及预后转归的监测指标。

参考文献:

[1]唐碧莲,姚霖,杨黎焱,等.轮状病毒肠炎并心肌损害138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0,31(17):2566-2567.

[2]诸福棠,主编.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76.

[3]李鲁娟,史蕾,张旭业.心肌酶检测评价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并心肌损害[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5):121-122.

[4]夏晶娟.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7):144.

[5]何梅玲,彭丰.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血清心肌酶改变[J].西部医学,2012,24(5):936.

编辑/哈涛

相关热词搜索: 心肌 腹泻 患儿 损害 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