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芪参益气滴丸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芪参益气滴丸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时间:2025-08-02 19:23:57 浏览次数:

zoޛ)j馞4V总结如下。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80例患者选自2012年8月-2013年2月住院及门诊就诊的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56.2岁。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心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均符合2012欧洲心脏病学会心力衰竭诊断标准:①有心力衰竭证据,对利尿剂反应良好;②左室射血分数≥0.5或轻度异常;③有左室松弛、充盈、舒张性或僵硬度异常的证据。

排除标准:收缩性心力衰竭(左室射血分数<0.5)、急性心肌梗死、肿瘤、急慢性感染、免疫系统疾病、大手术及创伤、风湿病活动期、脑血管病、肝肾功能不全、肺功能不全等。

治疗方法 对照组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应用利尿剂、扩血管药物(如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醛固酮拮抗剂、心肌能量优化剂(如曲美他嗪)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芪参益气滴丸0.5g,3次/d。疗程为6个月。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做心功能分级、超声心电图检查,检测心脏早晚期血流峰值比值(E/A比值)、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B型脑钠肽。

疗效评定标准 按照欧洲心脏病学会制定的心功能评价标准,心功能改善≥2级为显效,心功能改善>1级且<2级为有效,心功能无改善为无效。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OR<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观察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OR<0.05)。见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主要指标均明显好转,E/A值、B型脑钠肽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观察组改善得更明显(均OR<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不良反应 两组均未出现心、肝、肾、血液系统及消化系统等不良反应。

讨论

舒张性心力衰竭是由于左心室舒张期主动松弛能力受损和心肌顺应性降低、心肌细胞肥大伴间质纤维化使其僵硬度增加,导致左心室在舒张期的充盈受损、心搏量减少、左室舒张末期压增高而发生的心衰。该病的常规治疗药物主要有利尿剂、扩血管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醛固酮拮抗剂、心肌能量优化剂等。

芪参益气滴丸主要成分为黄芪、丹参、三七及降香油。黄芪补中益气、利水消肿。现代药理发现黄芪具有非洋地黄类药物的正性肌力作用,并可降低心肌耗氧量、清除氧自由基、改善炎症状态、增加心肌细胞的抗缺血能力。另外,还可通过扩张血管提高左室射血分数。黄芪还能提高心肌抗缺氧能力,改善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维持细胞结构,防止心肌重构。丹参具有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作用,可以加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但不增加心肌耗氧量,还可扩张冠脉、增加心肌血流量。三七主要成分是三七总皂苷,对于降低心肌耗氧量和改善心肌缺血具有较好效果。降香油有降低血液黏稠度、降血脂、降血压、抗血小板聚集和镇静、镇痛等作用。多种药物合用,能发挥良好的协同作用,起到通络止痛、益气活血的功效。

中医认为,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病位以心为主,波及肺、脾、肾等多个器官,病机为心气不足,涉及瘀血、水饮、痰浊,可因感受外邪、劳倦过度、情志刺激等诱发。其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心气不足会引起血行无力,引起血瘀和肾阳虚衰,因而治疗的关键在于益气固脱,滋阴补阳。

B型脑钠肽由心肌细胞分泌,受心室负荷和室壁张力调节,具有排钠降压、抗心肌纤维化、防止血栓形成的功能。B型脑钠肽能够敏感而特异性地反应左心室功能变化,可作为诊断心衰的指标。B型脑钠肽是唯一独立的心力衰竭预测因子,是一类评价心衰病情变化及判断预后的神经类激素标志物。

本研究结果表明,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芪参益气滴丸,患者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超声心电图测E/A值、B型脑钠肽均明显改善。运用芪参益气滴丸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不仅疗效较好,且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少,但缺乏大规模随机对照的研究。

选自《包头医学院学报》

相关热词搜索: 舒张 心力衰竭 益气 临床研究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