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心率变异性与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

心率变异性与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

时间:2025-08-02 19:35:48 浏览次数: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率变异性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方法 所有病例均于AMI后4周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HRV检查指标包括mRR,SDNN,SDANN,rmSSD,PNN50指数。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对比,HRV明显降低。18例发生室性心动过速与正常对照组对比,HRV降低非常显著(P<0.001),与未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相比有明显降低(P<0.0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HRV降低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明显关系,HRV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后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一个重要指标。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率变异性; 室性心律失常

国内外大量的试验证明急性心肌梗死(AMI)可降低心率变异性[1~3],但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率变异性降低何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是否有关,目前这方面的报道较少。本研究对临床确诊为AMI的40例患者进行了研究,目的是为了明确AMI后心率变异性降低和室性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本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的住院患者40例,按WHO的标准,经病史、心电图及酶学确诊为AMI患者,平均年龄(65±10.4)岁,其中男24例,女16例,基本心律为非窦性心律者,房室阻滞者及动态心电图记录时间少于20小时者不包括在本研究内。正常对照组30例,均为常规检查除外严重心肺等其他疾病者,其中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57±8.6)岁。

1.2 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及心率变异性(HRV)检查方法。所有病例均在心肌梗死后4周,采用DELMAR563型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和HRV分析系统,对所有受试者进行24小时心电图监测和HRV分析。HRV检查指标包括24小时RR间期平均值(mRR),连续RR间期标准差(SDNN),平均5分钟RR间期标准差(SDANN),相邻间期RR均方差(rMSSD)和相邻RR间期大于50 ms百分数(PNN50)。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持续时间大于30秒或虽未到30秒,但有血流动力学恶化表现,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为持续时间小于30秒。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资料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t检验比较各组差异的显著性。

2 结果

2.1 梗死组与对照组24 h HRV时域指标比较,从表1可看出,梗死组的HRV时域指标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梗死组中发生室性心动过速者与未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组24 h HRV时域指标比较,从表2可以看出,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的HRV指标与未发生室性心动过速者的HRV指标相比,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

表1 梗死组与对照组24小时HRV时域指标比较

表2 室性心动过速者与未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组24 h HRV时域指标比较

3 讨论

心脏受自主神经的支配,自主神经功能的改变可引起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的变化,从而参与心律失常的发生和维持。研究表明自主神经参与了房颤,房扑,室速及室上速的发生何维持[4],β受体阻滞剂能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后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大规模临床研究证明交感神经参与了心肌梗死后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心率变异分析是评价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重要方法,已得到国内外学者的认同,是了解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的现代手段[5,6],HRV的减小对心肌梗死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的危险分层和预后提供重要信息。本研究对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从上面的结果可以看出急性心肌梗死组24小时HRV时域分析与正常组相比各项指标均显著降低,说明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受到严重损害。从心肌梗死组中室性心律失常发生者与未发室性心律失常者的24小时HRV时域分析指标比较可看出,发生室性心律失常者的各项指标进一步降低,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急性心肌梗死后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可能与心肌梗死后自主神经的功能损害有关,自主神经受损后引起心肌细胞的电生理性质发生改变,使心脏的电生理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从而容易发生心律失常。心率变异性分析可作为心肌梗死后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预测的有用指标。

参 考 文 献

[1] Kleiger RE,Miller JP,Bigger JT,et al. Decreased heart rate variability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increased mortality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 J Cardial,1987,59:256-262.

[2] Bigger JD,Fleiss JL,Steinman RC,et al. Freguency domain measure of heart period variability and mortality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Circulation, 1992,85:164-171.

[3] Vaishnav S, Stevenson R, Marchant B,et al. Relation between heart rate variability earty after aca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long-term mortality. Am J cardial, 1994,73:653-657.

[4] 刘少稳,林治湖.自主神经与心律失常的关系.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9,27(1):75-76.

[5] Dilaveris PE, Zaivopoulos GA, Psoimadaki Z,et al. Assessment of domain and spectral components heart rate variability immediately before ischemic ST segment depression episodes.PACE, 1996,19:1337-1345.

[6] 武留信,阎春莲,王宏宇,等.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的临床意义.中华内科杂志,1994,4:22.

(收稿日期:2011-01-28)

(本文编辑:王春芸)

相关热词搜索: 变异性 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心率 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