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肺栓塞肺动脉造影诊断中的参考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74名肺栓塞患者接受血管造影的结果,了解肺动脉血管造影对诊断肺栓塞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结果:本次检查共发现病变肺动脉及其分支248条,直接征象为完全闭塞43条、不规则充盈129条、附壁充盈39条、中心充盈缺损37条;间接征象为肺梗灶14例、肺灌注不均匀9例、心包积液4例、胸膜黏连积液21例、肺动脉增粗扭曲27例。结论:多层螺旋CT对诊断肺栓塞有积极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肺栓塞;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中图分类号】R814.4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11-0251-01
肺动脉栓塞是一种严重的肺循环障碍类疾病,具有发病迅疾、病情危重、致死率高的特点。随着近年来空气污染情况的严峻,老年人群的增长,肺栓塞类疾病也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在肺栓塞的治疗中,先期诊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成为抢夺救治时间,保障救治效果的关键环节。本文探讨采用多层螺旋CT对肺动脉血管进行造影分析,在实际诊断中做到快速、精准、有效,为挽救患者生命安全起到了助推效果。现在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到2013年6月接诊的74名肺栓塞患者进行回顾性诊断分析。其中男性39人、女性35人,年龄为23~77岁,平均为55.6±4.7岁。患者临床表现为咳嗽、咳血、胸闷、呼吸困难并伴随恶心、出冷汗等反应,接受心电图、超声波和螺旋CT综合检查进行确诊[1]。
1.2方法 采用飞利浦16层螺旋CT机进行胸部平扫和肺动脉血管造影。患者深吸气屏息接受平扫,设定参数为:电压120、电流380、厚度1.0、间距1.0、螺距1.375:1,扫描时间为5~8s[2]。扫描范围为肺尖以上至肋膈角下3cm。胸部平扫完成后采用碘普罗胺试剂100ml作为辅助实行肺动脉造影,待造影剂浓度最高时进行造影检查,扫描过后资料上传工作站进行重建和图像分析,观察了解患者的肺动脉干支情况,记录双侧肺野、肺动脉、胸膜和心脏的情况,记录栓塞部位等情况[3]。
讨论
肺栓塞是致死率非常高的一类疾病,而且在近年来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肺栓塞发病迅疾,早期诊断和应急抢救非常重要。关于肺栓塞的治疗,临床上以抗凝、溶栓两大策略为主,而在前期准确快速的做出诊断成为保证抗凝、溶栓效果的主要环节。肺栓塞的临床表现为咳嗽、咯血、胸闷、气短、呼吸不畅等,这和肺结核、肺炎或其他创伤引发的肺病、呼吸道疾病症状近似[4],这也给肺栓塞的诊断带来麻烦,相应的肺栓塞救治过程就会延误,患者面临的生命威胁也就更高。通过多层螺旋CT进行肺动脉血管造影是较为常见的诊断方式之一,一般配合超声检查、心电图检查等共同进行,特别是近年来螺旋CT的技术进步很快,使得它的检测结果在医师临床诊断中成为重要参考数据。
多层螺旋CT扫描和血管造影的优势在于数据全面、图像清晰、重建完整,可以准确反映患者肺动脉状况,给临床诊断提供了可靠依据[5]。譬如其多平面重建功能可以准确剖析气管内部状况,定位栓子位置;最大密度投影可以精确检测不同部位的密度情况,判明栓塞区域和受损区域等。螺旋CT多种图像重建技术的运用对于精细展现肺动脉病情性状并提供治疗参考有重要作用。而且CT扫描过程对患者身体无创伤、无痛苦,不加重病情,这一点也受到很多医护人员的认可。
4结论
多层螺旋CT用于费栓塞血管造影的效果出色,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季晓微 张新赟 严惟力等.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0年,第2期.
[2] 黄启良 张爱华 黄建宁等.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栓塞诊断的临床价值.[J].广西医学,2009年,第7期.
[3] 任富盈 雷卫民.肺栓塞运用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分析.[J].吉林医学,2013年,第17期.
[4] 卓建平 嬴洁 葛德亮等.评价16排螺旋CTA对肺栓塞诊断的临床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3年,第2期.
[5] 岳明.肺栓塞的肺动脉螺旋CT血管造影的临床诊断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3年,第3期.
相关热词搜索: 造影 多层 螺旋 血管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