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关于北方池塘鱼类安全越冬的实用操作技术

关于北方池塘鱼类安全越冬的实用操作技术

时间:2025-08-02 23:06:16 浏览次数:

摘 要:我国北方气候寒冷,池塘冰封期长,鱼类安全越冬是提高北方寒冷地区养鱼产业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由于冬季生态条件的特殊性及鱼类生理状态的特殊性,往往形成复杂的综合体,容易导致鱼类死亡。所以,越冬期管理是池塘养殖的重要环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积极推广成功的越冬管理经验,确保鱼类安全越冬。笔者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全面分析鱼类越冬死亡的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以提高鱼类的越冬的成活率。

关键词:北方鱼类;安全越冬;操作技术

鱼类在越冬期间死亡的原因,是由于冬季生态条件的特殊性及鱼类生理状态的特殊性,往往形成复杂的综合体,所以原因很复杂,总体来说影响鱼类越冬成活率的主要因素有几个方面:首先,越冬池生态条件恶化是造成越冬鱼类死亡的外因,其次,鱼类本身体质差易感染鱼病是造成越冬鱼类死亡的内因,另外,鱼类越冬期间管理不当也是造成越冬鱼类死亡的重要因素。在某些情况下,可能由一方面的因素引起,而在多数情况下则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要全面的分析鱼类越冬的死亡原因,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现将北方池塘鱼类安全越冬的实用操作技术介绍如下。

一、越冬前的准备工作

1. 夏秋季节做好鱼类疾病的预防工作。每2天~3天清理一次食台、食场,每半月用生石灰或其他消毒剂消毒一次,经常清除池边杂草和池中腐败物。从7月下旬开始,每半月投喂3天的杀菌药饵。可有效预防细菌性鱼病,8月上旬至9月上旬,对于有腹内寄生虫病史的池塘,每半月投喂1天~3天的杀虫药饵,可预防鱼的肠道寄生虫病。在整个生产期间,采用配方合理的优质全价饲料饲养鱼类,特别是在越冬前1个月左右,对准备过冬的鱼进行强化饲养,投喂越冬专用料,以增强鱼的体质,保证过冬安全。

2.越冬池塘的选择。面积最好在20亩左右,靠近水源,底质坚硬、平坦,底泥不应超过20cm,过多的淤泥会大量消耗氧气,有时还会产生有害气体,危害鱼类。过厚的淤泥应在越冬前进行清理,同时除掉池坡上的杂草,

以防杂草在越冬期间腐烂,消耗氧气恶化水质。对于不够标准的越冬池塘,必须改造,为鱼类创造良好的越冬环境条件;越冬池保水力要强,在越冬期间可以采取一定的补水、补氧措施,确保鱼类安全越冬。保证最大冰厚时冰下水深在lm以上。

3.越冬前要对越冬池进行消毒。最好用生石灰消毒。带水消毒每亩用生石灰1 50kg~250kg,干塘消毒每亩用生石灰75kg~150kg,消毒7天~10天后可放鱼。其次是用漂白粉消毒,带水清塘应使池水达到20ppm,也就是每立方水体用漂白粉209,用漂白粉干塘消毒,每亩用5kg,5天后可放鱼。

4.适时入池。一般在9月下旬至10ff中旬,当水温降至10℃左右,选择温暖无风天气进行,操作要细心、轻快,尽量带水操作,避免鱼体受伤、掉鳞,鱼种最好在越冬池边进行消毒,这样消毒后可直接放入越冬池,有利于鱼体的恢复。常用的药物有食盐、敌百虫、抗生素等。

5.鱼种入越冬池后。鱼种入越冬池后,仍可继续投喂少量饲料,过早停食对越冬不利。当水温降到5℃~8。C时可停止喂料,这样能有效地保证鱼类的肥满度,缩短鱼种消耗体能的时间。

二、越冬期间管理

1.应定期对越冬池溶氧进行测定,保证溶氧量不低于4mg/L。当溶氧量下降明显时,应查明原因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补水或使用循环水等,急救时可用快速增氧剂增氧。

2.及时补水。视水位下降程度,及时注水,保证冰下最低水深大于lm。注水最好选择在晴天进行,注水时间不要太长,以防水温降低过快,对鱼造成冻伤。底层水温应控制在1℃以上。注入的水要求生物量少、无污染。

3.施肥补充营养盐类。对于浮游植物含量少,水质清瘦的越冬池,可将化肥过磷酸钙装入布袋,挂在冰下水中,过磷酸钙用量为每亩3kg~4kg,可加快浮游植物的繁殖,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水体中氧的重要来源。

4.在监测溶氧的同时,注意观察水中浮游动物的数量。养殖后期的池水,浮游动物含量较多,因其耗氧速率较快,必须进行杀灭。我们采取全池泼洒晶体敌百虫 (0.35ppm)的方法,杀灭浮游动物及寄生虫。泼洒时,最好选 用池水溶解,如果加热水,桶内溶解水温不能超过40℃。对 面积较大、人工泼不均的池塘,需划船泼洒,确保药物分布 均匀。泼洒敌百虫最好和换水结合起来,在水位最低时用 药,可以减少用药量,降低成本。

5.清除积雷。池塘冰面积雪,水中缺少光照,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减弱。减少了溶氧来源,当水中贮备氧降低到不能满足鱼类生理上最低需要的量时,鱼类便窒息死亡。例如,鲤鱼、鲫鱼的窒息范围在O.1—0.4mg/L。因此,尽快清除冰上积雪,让光线透过冰层。去年冬季的三场降雪,我们地区许多养殖场深受其害,越冬鱼类出现了大批死亡,究其原因,除了其它技术措施不到位之外,没有及时清除积雪,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有条件的养殖场可以大面积或全池清除。

6.坚持巡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冬季水体水温上低下高,出现逆分层现象,鱼类滞留底层,正常情况下,透过冰层观察不到鱼类活动,容易使人产生麻痹思想。事实上,冬季溶氧下降速度比较慢,不象夏季变化突然,而是逐渐来临的。因此,坚持每天清晨巡塘,仔细观察冰层下鱼类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巡塘时要特别注意观察池塘四周,尽快发现缺氧迹象。有条件的养殖场可以定期测定溶氧含量,提供准确数据。一般地补救措施有注入地下水、迅速冲开部分冰层,安装潜水泵循环池水,开动增氧机等。

三、融冰期的管理

越冬池开化后,由于温度回升,鱼类活动增加,升温加剧,越冬池水也因鱼的密度大,水质易变坏,所以应尽快分池,应尽可能缩短越冬期,把越冬鱼放养到环境好密度适宜的池塘中进行正常饲养,防止春天死鱼现象的发生,及早恢复越冬鱼种的体质,采取以下措施:

1.凡不能及时出越冬池的要注意提早投喂。

2.对于缺水不能及时分塘的渔池,开化后必须加强管理。

(1)及时清除漂于水面上的死鱼和杂物。

(2)每亩用15kg~20kg生石灰全池泼洒,调节水质,沉淀有机物,降低浑浊度。

(3)用漂白粉或其它杀菌药物全池泼洒,杀灭病原体。

(4)适当投喂营养含量高的饲料。3.2.5尽快清整好鱼池,及时分塘。

3.温度上升,提早投喂,使鱼尽快恢复体质,发现有出血、竖鳞等病要连续投喂杀菌药饵5天~7天。

4.防止春季爆发性鱼病,越冬后期由于水环境逐步恶化,极易引起爆发性出血病、竖鳞病、水霉病和斜管虫病等,应密切关注,及时采取防止措施。

相关热词搜索: 越冬 鱼类 池塘 操作 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