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遇上传染病,动物怎么办

遇上传染病,动物怎么办

时间:2025-08-02 04:25:22 浏览次数:

找个“医生”来治病

鲑鱼,亦称“鲑鳟鱼”,它们成群结队地生活,彼此之间经常会很亲密地接触,所以,一旦发生传染病,疾病就会迅速在鱼群里蔓延开来。海虱是一种让鲑鱼备受折磨的寄生甲壳纲动物,它们靠吃寄主的黏液、表皮组织及血液为生,经常吸附在鲑鱼的身上,造成海虱病。感染海虱的鲑鱼不久后便会出现表皮失血等症状,如果不及时医治的话很快就会死去。可以说,感染海虱就是鲑鱼的一场“噩梦”。2007年,野生鲑鱼携带的海虱曾造成一场灾难,鳟鱼也因此感染上海虱病。

环境出现变化的时候,蚂蚁还会根据环境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把一群红蚂蚁放在有限的空间里,剥夺它们走出蚁巢的自由,再放入一只被感染的蚂蚁,你会发现,蚂蚁“侦查员”在发现这只被感染的蚂蚁后,很快便召集同伴把它挪到蚁巢的角落里,并在周围弄点草把它盖上。不仅如此,它们还把蚂蚁卵移到了离“病员”最远的地方。放置感染蚂蚁的地方俨然成了一块禁地,大部分蚂蚁会选择绕行。研究者发现,将被感染的个体移得越远,蚁群会越健康。

实际上,把被感染的个体埋起来与整个蚁群隔离是一种预防措施。从本质上来说,它与通过伪装自己,比如变色来保护自己的机制并无太大分别。

治病靠自己

对于动物来说,自我治疗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这样,它们才能顺利地生存下去。

我们知道,寄生虫病是自然界中一种比较常见的传染病。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动物们都拥有了对付寄生虫病的各种妙招:黑猩猩、熊和鹅会吃一些有驱虫作用的树叶;而牛则会以毒攻毒,吃点儿含有细菌的黏土,让自己腹泻,这样便成功甩掉了寄生虫。

科学家发现,当小鼠生病,或是吃了有毒的东西,它们会自动去寻找一种黏土。这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黏土,能吸附毒素、减轻毒性。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曾认为自我治疗是哺乳动物的专有技能,但后来科学家发现,鸟类和昆虫自我治療的能力同样不差:果蝇会使用酒精来保护自己免受寄生蜂的干扰;蜜蜂会用搜集到的含有抗菌化合物的树脂来筑巢;受到寄生虫感染的雌性帝王蝶,更倾向于把卵产在抗寄生虫的植物上,而未受感染的雌性帝王蝶就没有这个倾向;城市中的鸟类还会将香烟头放进自己的窝里,让香烟中的化学物质“击退”巢中的寄生虫。动物把大自然当成了一个大药箱。

舔舔毛,泡泡澡

和人类一样,很多动物也很“讲究卫生”。

如果一只雪白的宠物猫十几天不洗澡,那它会不会变成一个小黑球?不会,因为猫咪每天都给自己进行清洁。只要一有空,它就会不断地舔自己身上的毛。有时,舔上一两个小时都不是事儿。所以,它仍会很白净。

舔毛不是猫科动物的专属清洁方法,鸟类、有角类动物也经常这么干。对于它们来说,舔毛就同我们洗手一样稀松平常。

猴子不仅会帮助同类梳理毛发,挑出讨厌的虱子和跳蚤,还会通过泡澡来让自己彻底干净一下。日本雪猴就会时不时跑到附近的温泉去“享受”一下。

相关热词搜索: 传染病 遇上 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