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稀缺艺术品大放异彩

稀缺艺术品大放异彩

时间:2025-08-03 02:26:41 浏览次数:

2011年春拍,各大拍卖公司的艺术品拍卖会陆续收槌,分析下今春的拍卖市场,我们不难发现,稀缺资源类艺术品正以它的独特魅力而大放异彩。

犀角、象牙雕刻似乎成为了今春拍卖市场最津津乐道的话题。不久前,北京保利“南方之美,灵聚兕觥”——海外藏犀角雕刻珍品专场18件拍品总成交价一亿一千万元,其中明犀角雕婴戏图大杯以1725万元拔得头筹。北京匡时明清犀角雕刻专场17件拍品总成交近5千万元,一件清早期犀角雕西园雅集杯以782万元成为本场之冠。北京东正的“寄闲楼珍藏”一中国古代象牙雕刻专场共59件拍品总成交价2678万元,寄闲楼珍藏一中国古代犀角雕刻专场共34件拍品总成交价近6千万元。这几场专场都是以“白手套”佳绩收槌,一时间“100%成交”着实成为犀角与象牙雕刻的代名词。

另外,在刚刚落下帷幕的北京古天2011春季拍卖会中,最受人瞩目的“宽以居藏文房珍玩”专场中,以明清为主的象牙文房器物呈现出百花齐放多姿多彩的局面。72件拍品成交率高达95.8%,单场成交额为2719万元。7月下旬,上海拍卖行还将启动沪上最大规模的犀角象牙拍卖,一套清代象牙加彩风调雨顺立像估价高达56万元,两只清初的瓜果犀角杯的起拍价分别高达120万元。

以象牙与犀角为主角的稀有资源艺术市场,引发了诸多藏者对稀有资源艺术品的重新认识与火热追捧,令白玉、沉香、田黄、珊瑚这类稀缺资源艺术品,顺势进入更多买家的视野。

稀缺资源类艺术品是否风生水起?有专家认为,由于先前有些买家跟风比较严重,很多门类的艺术品并没有那么好的价值,却被高估,最终导致很多已购艺术品的回报率没有预期的那么理想,或者再想出手的时候比较困难,于是另一部分资金就开始锁定具有稀有和自身价值不可替代性的艺术品门类上,而珍稀的自然材料犀角及象牙等的雕刻艺术品就被作为首选,所以今春犀角、象牙专拍出现如火如荼的场面也在情理之中。

此外,从很多行家的经验来看,收藏犀角、象牙雕刻的投资风险小于其他门类艺术品。毕竟,犀角、象牙等是珍贵的材料,也是受到国际公约保护的稀有资源。新入门的藏家即使买到现代雕刻作品,也不会损失惨重。这类稀有原料的价格是只涨不跌的。以象牙原料价格为例,上世纪80年代的每公斤200多港币,如今已涨到2万多港币。而且犀角、象牙等雕刻仿品较少,其材质具有特殊性,在原材料上很难造假,鉴定较其他艺术品也要简单些。

象牙、犀角雕刻专拍逐渐唤醒了人们对这类稀缺资源拍品的收藏意识。市场具有连锁效应,只要参与的人多,这个项目就会越来越火。但市场上好的坏的都卖,投资、收藏者必须冷静,购买这类稀缺资源的雕刻艺术品除了材质价格外,也要从艺术性和历史性等方面来综合评价,才能有好的回报。当前这类稀缺资源艺术品市场还处于鱼龙混在的时期,很多人还看不懂什么是好作品。这样,材质好的、差的或者艺术水平高低不同的作品价格悬殊不大,对于有眼光的人来说,恰好可以从中选优。经过这种选择,好作品再转手的价格自然就高很多。

今年春拍象牙、犀角、珊瑚等奇缺资源艺术品的火爆表现,凸显出市场对稀缺材质艺术品的高度关注和价值认同,稀有资源艺术品的更高价值,将不仅仅在于其材质的稀缺珍贵,未来市场关注,可能更大程度的投向稀有资源收藏品的独特艺术性。

相关热词搜索: 大放异彩 稀缺 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