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大铜章上的大船

大铜章上的大船

时间:2025-08-02 22:01:01 浏览次数:

zoޛ)j馟iO4׽5M4ߝ4Z主题的大铜章发行于1985年,由上海江南造船厂在建厂120周年时,请上海造币厂制作。这枚大铜章的主体图案是一艘国产万吨巨轮在太平洋上试航,一次成功交船,充分体现了新中国造船技术的发展水平。这枚大铜章获得广大造船工人及各方的喜爱,供不应求,厂方不得不向造币厂追加制作数量。然而,大铜章依然无法满足需求,船厂老工人只能到收藏市场高价求购,留作纪念。

在上海开埠150周年(1843-1993)之际,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组织设计制作了一枚纪念大铜章,立即被收藏界朋友争相珍藏。图案设计别具风格,铜章正面为一艘五帆沙船。上海开埠初期,水上交通运输以木帆船为主力。设计者巧妙地把风力作用融入设计理念,将推动船舶前进的顺风大帆作为主图,寓意上海工业化初期最真实的先进思维。

上海市人民政府发行的市徽大铜章最为简练朴实,一朵绽放的白玉兰,一艘满篷的沙船,线条简洁明快,但寓意充满想象张力。上海人以市徽为荣,小小一枚大铜章,在收藏领域十分抢手,甚至出现了仿制品,大众称其为“二版铜章”。二版铜章质量比不上正版铜章,清晰度也不高,收藏价值相对较差。

甲午海战大铜章铸于甲午海战100周年的1994年。大铜章见证了清朝政府的腐败,记录了中国北洋水师与日本海军在黄海作战的场景,最终因战力衰弱,全军覆没,导致中国被迫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将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等大好河山割让给侵略者。这枚铜章警示,落后要挨打。大铜章上镌刻的“致远“舰舰长邓世昌以身殉国,实践了生前“苟丧舰,必自裁”的誓言,发人深省。中国一定要建设强大的海军,才能有效地抵御外侮,保家卫国。

“中山”舰大铜章,记录了一段风云突变的历史。“中山”舰原名“永丰”号,1913年下水,首航上海。1925年,为纪念孙中山登舰检阅,更名为“中山”舰。1938年,在武汉激烈的战斗中,被日本轰炸机炸沉于江底。1997年,“中山”舰被打捞出水。中国工人运用高超的修复技术,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将残破的“中山”舰做了脱胎换骨的大修整,修复后的“中山”舰各项性能超越了原有水平,提振了中国工人的志气。

“雪龙”号的姊妹船“向阳红10号”远洋科学考察船于1979年在上海江南造船厂建成,船上设有水文、气象、地球物理、化学、地质生物、水生等43个专业实验室,并配备各类大、中型专业试查仪器设备,是一艘综合性的远洋科学考察船,曾参与我国首次地球同步卫星发射试验、首次洲际导弹发射试验和首次南极考察。它诞生后的18年中,9次远航太平洋,劈风斩浪,功勋显赫,曾获国家南极考察组委会、国家海洋局集体一等功。因此,上海造币厂生产和发行了“向阳红10号”大铜章,并命名为“功勋纪念章”。当时,考察船上工作人员和收藏爱好者热烈追捧,气氛相当热烈。

中国的船舶越造越大,越造越先进,纪念新船下水远航的大铜章亦不断诞生。上海江南造船厂、沪东造船厂、求新造船厂、外高桥造船厂等均先后发行了纪念各种巨轮下水典礼的大铜章,为大铜章收藏增添了流光溢彩的篇章。

相关热词搜索: 大船 大铜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