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公文范文公文范文
护理干预对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的慢阻肺患者睡眠呼吸的影响
2025-08-19人已围观
护理干预对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的慢阻肺患者睡眠呼吸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析慢阻肺患者雾化吸入治疗中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安溪县医院收治的慢阻肺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投硬币法分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2组患者均给予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统计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分别为97.6%、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阻肺患者雾化吸入治疗中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更加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 慢阻肺;雾化吸入;护理干预;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6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2095-7130.2018.06.026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with aerosol inhalation.Methods:Eighty-two case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6 to January 2018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According to the coin method,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at is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intervention group,with 41 cases in each group.The two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atomization inhalation,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and the patient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ata were 97.6% and 82.9%,respectively,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The clinical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s more accurate,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patients,and is worthy of further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Key Word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rosol inhalation;Nursing intervention;Clinical efficacy
慢阻肺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症状主要有胸痛、咳嗽等,同时伴有呼吸受限表现[1]。在临床中,慢阻肺患者经常伴有不同程度呼吸衰竭,一般给予雾化吸入治疗,然而治疗中易出现气短、胸闷等不适,导致患者情绪及睡眠受到影响,进一步影响治疗效果。为此,一定要加强护理干预的实施,从而有效调节患者情绪,提高治疗效果。本文对我院接受雾化吸入治疗的82例慢阻肺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护理干预的实施效果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安溪县医院收治的慢阻肺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投硬币法分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20例,年龄55~79岁,平均年龄(69.8±3.8)岁。观察组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55~78岁,平均年龄(69.1±3.6)岁。2组患者上述資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获得了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1.2.1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雾化吸入治疗,即将5 mL盐酸氨溴索+15 mL生理盐水放入雾化器中,对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治疗,2~3次/d,氧流量6~8 L/min,共治疗2周。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即及时清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准确配液,并给予健康宣教、心理疏导等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内容如下:1)口腔干预:雾化吸入前后,均对患者进行口腔清洁,吸入后还要用生理盐水漱口。若患者合并有口腔疾病,如牙周炎、口腔溃疡等,应给予对症治疗,以免刺激患者口腔组织。2)环境管理: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创设舒适、轻松的医疗环境,并保证环境通风良好。在患者接受雾化吸入治疗时,应合理调节病房温度、湿度,分别18~22 ℃、50%~60%,并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3)体位选择: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合理规划雾化吸入治疗体位,比如,通常患者取坐位进行吸入治疗,以此确保药物快速达到肺泡与支气管末梢,最大限度的降低药效损耗;对于部分呼吸功能衰退、体力较差的老年患者,应采取仰卧位进行吸入治疗,并适当抬高床头,倾斜度约为30°,以此降低患者膈肌,扩大胸腔,为药物吸入提供足够的空间;若患者病情危重,丧失自控能力,应在辅助下取前倾坐式吸入治疗,以此在重力作用下降低膈肌,保持较大的肺活量,实现气体交换。4)心理疏导:多数患者均伴有机体功能受损情况,不仅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还会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进而易出现不良情绪。此外,因为患者缺乏对雾化吸入治疗的了解,进而出现一定的排斥心理。为此,护理人员一定要积极和患者沟通,给予患者针对性疏导,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配合积极性。5)饮食指导:充分了解患者临床指征、并发症等情况,制定合理、科学的饮食方案,叮嘱患者禁食酸辣、煎炸等食物,建议食用粗粮、粗纤维、蛋白质类食物,保持胃肠道通畅,以此增强患者抵抗力[2]。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呼吸频率20~23次/min,咳嗽频率<5次/d;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呼吸频率24~30次/min,咳嗽頻率<6次/d;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减轻。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为总有效率[3]。分别护理前后评估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2组患者睡眠质量,分值范围为0~18分,分值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2组观察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分别为97.6%、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PSQI评分分别为(6.78±2.41)分、(9.67±2.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的逐渐改变,慢阻肺发病率越来越高,受到了广大医学界学者的重视与关注。慢阻肺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临床疾病,多见于老年群体,具有迁延不愈的特点,临床症状主要有咳嗽、气喘、胸闷等,特别是对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来说,经常出现呼吸受限表现。在疾病长期困扰下,加之患者年龄比较大,导致患者机体功能急剧减退,影响了患者生命质量与生命安全。
在临床中,慢阻肺患者经常采用雾化吸入法进行治疗,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显著,但治疗过程中易对患者呼吸道产生一定的损伤,致使患者出现生理不适症状,同时还会导致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并进而影响其睡眠质量,部分患者甚至因为不适症状而放弃治疗[4]。为此,在临床治疗中,一定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恰当的护理干预,从而有效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护理干预作为一种有效的临床干预方式,在疾病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与常规护理比较,护理干预不仅可以减轻患者抑郁、焦虑程度,还可以突出护理人性化的特点,临床应用价值更高[5]。在护理干预中,通过口腔干预、环境管理、心理疏导、饮食指导等措施的落实,能够有效调节患者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本文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与此可以看出,在慢阻肺患者雾化吸入治疗中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不仅可以减轻患者临床症状,还可以改善不良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
综上所述,慢阻肺患者雾化吸入治疗中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更加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何晓艳,叶方英,陈英.雾化吸入治疗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护理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2):86-87.
[2]洪卫英.对接受雾化吸入治疗的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28):186-189.
[3]姚远秀,郝志鹏.雾化吸入对治疗慢阻肺患者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87):199,201.
[4]刘燕.对接受雾化吸入治疗的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37):14.
[5]吴际玉.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不同雾化吸入方式的效果及护理干预[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1):280.
相关热词搜索:
雾化
吸入
干预
睡眠
护理
2022/0409/43515
摘要 目的:探析慢阻肺患者雾化吸入治疗中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安溪县医院收治的慢阻肺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投硬币法分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2组患者均给予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统计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分别为97.6%、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阻肺患者雾化吸入治疗中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更加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 慢阻肺;雾化吸入;护理干预;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6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2095-7130.2018.06.026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with aerosol inhalation.Methods:Eighty-two case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6 to January 2018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According to the coin method,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at is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intervention group,with 41 cases in each group.The two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atomization inhalation,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and the patient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ata were 97.6% and 82.9%,respectively,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The clinical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s more accurate,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patients,and is worthy of further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Key Word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rosol inhalation;Nursing intervention;Clinical efficacy
慢阻肺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症状主要有胸痛、咳嗽等,同时伴有呼吸受限表现[1]。在临床中,慢阻肺患者经常伴有不同程度呼吸衰竭,一般给予雾化吸入治疗,然而治疗中易出现气短、胸闷等不适,导致患者情绪及睡眠受到影响,进一步影响治疗效果。为此,一定要加强护理干预的实施,从而有效调节患者情绪,提高治疗效果。本文对我院接受雾化吸入治疗的82例慢阻肺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护理干预的实施效果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安溪县医院收治的慢阻肺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投硬币法分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20例,年龄55~79岁,平均年龄(69.8±3.8)岁。观察组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55~78岁,平均年龄(69.1±3.6)岁。2组患者上述資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获得了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1.2.1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雾化吸入治疗,即将5 mL盐酸氨溴索+15 mL生理盐水放入雾化器中,对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治疗,2~3次/d,氧流量6~8 L/min,共治疗2周。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即及时清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准确配液,并给予健康宣教、心理疏导等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内容如下:1)口腔干预:雾化吸入前后,均对患者进行口腔清洁,吸入后还要用生理盐水漱口。若患者合并有口腔疾病,如牙周炎、口腔溃疡等,应给予对症治疗,以免刺激患者口腔组织。2)环境管理: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创设舒适、轻松的医疗环境,并保证环境通风良好。在患者接受雾化吸入治疗时,应合理调节病房温度、湿度,分别18~22 ℃、50%~60%,并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3)体位选择: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合理规划雾化吸入治疗体位,比如,通常患者取坐位进行吸入治疗,以此确保药物快速达到肺泡与支气管末梢,最大限度的降低药效损耗;对于部分呼吸功能衰退、体力较差的老年患者,应采取仰卧位进行吸入治疗,并适当抬高床头,倾斜度约为30°,以此降低患者膈肌,扩大胸腔,为药物吸入提供足够的空间;若患者病情危重,丧失自控能力,应在辅助下取前倾坐式吸入治疗,以此在重力作用下降低膈肌,保持较大的肺活量,实现气体交换。4)心理疏导:多数患者均伴有机体功能受损情况,不仅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还会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进而易出现不良情绪。此外,因为患者缺乏对雾化吸入治疗的了解,进而出现一定的排斥心理。为此,护理人员一定要积极和患者沟通,给予患者针对性疏导,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配合积极性。5)饮食指导:充分了解患者临床指征、并发症等情况,制定合理、科学的饮食方案,叮嘱患者禁食酸辣、煎炸等食物,建议食用粗粮、粗纤维、蛋白质类食物,保持胃肠道通畅,以此增强患者抵抗力[2]。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呼吸频率20~23次/min,咳嗽频率<5次/d;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呼吸频率24~30次/min,咳嗽頻率<6次/d;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减轻。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为总有效率[3]。分别护理前后评估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2组患者睡眠质量,分值范围为0~18分,分值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2组观察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分别为97.6%、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PSQI评分分别为(6.78±2.41)分、(9.67±2.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的逐渐改变,慢阻肺发病率越来越高,受到了广大医学界学者的重视与关注。慢阻肺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临床疾病,多见于老年群体,具有迁延不愈的特点,临床症状主要有咳嗽、气喘、胸闷等,特别是对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来说,经常出现呼吸受限表现。在疾病长期困扰下,加之患者年龄比较大,导致患者机体功能急剧减退,影响了患者生命质量与生命安全。
在临床中,慢阻肺患者经常采用雾化吸入法进行治疗,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显著,但治疗过程中易对患者呼吸道产生一定的损伤,致使患者出现生理不适症状,同时还会导致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并进而影响其睡眠质量,部分患者甚至因为不适症状而放弃治疗[4]。为此,在临床治疗中,一定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恰当的护理干预,从而有效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护理干预作为一种有效的临床干预方式,在疾病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与常规护理比较,护理干预不仅可以减轻患者抑郁、焦虑程度,还可以突出护理人性化的特点,临床应用价值更高[5]。在护理干预中,通过口腔干预、环境管理、心理疏导、饮食指导等措施的落实,能够有效调节患者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本文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与此可以看出,在慢阻肺患者雾化吸入治疗中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不仅可以减轻患者临床症状,还可以改善不良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
综上所述,慢阻肺患者雾化吸入治疗中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更加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何晓艳,叶方英,陈英.雾化吸入治疗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护理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2):86-87.
[2]洪卫英.对接受雾化吸入治疗的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28):186-189.
[3]姚远秀,郝志鹏.雾化吸入对治疗慢阻肺患者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87):199,201.
[4]刘燕.对接受雾化吸入治疗的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37):14.
[5]吴际玉.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不同雾化吸入方式的效果及护理干预[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1):280.
相关热词搜索:
雾化
吸入
干预
睡眠
护理
2022/0409/43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