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随着科学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的不断发展,我们国家关于全面预算管理的研究无论在理论还是应用上也在不断的深入,全面预算管理也越来越多的被企业所采用,全面预算管理不仅作为一种管理思想深受企业的欢迎,更作为一种管理方法,在企业中不断的被推广应用。本文从分析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入手,归纳总结全面预算管理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现状,并分析未来应用趋势。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企业;应用现状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现代企业管理和决策经营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要求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深刻的理解和贯彻全面预算管理的理念,并将其落实到实处,对全面预算管理理念的正确理解是合理计划和控制企业资本前提。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资源计划一般围绕着生产、销售、库存等不同环节进行整合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则是企业的各个部门以及与企业的战略管理相关的作业,如何在有限资源与企业无限需求之间进行平衡,最终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它是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内容。因此企业必须要不断完善和坚定执行全面预算管理,发挥好全面预算管理服务经营、参与控制、改进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核心作用。在现代竞争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全面实施和应用全面预算管理必将给企业带来新的活动。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
全面预算(comprehensive budget)是有关企业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经营、财务等各方面的总体预算,它是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全部经营活动的总体规划和目标制定,它通过一系列预计的财务报表及附表来展示企业有限的资源如何进行有效配置和计划的数量关系。企业在制定全面预算计划时一般以企业经营目标为起点,在综合考虑企业内外部因素的情况下,通过对市场需求情况的研究和预测,以销售预算为主线,将企业的生产、成本和资金收支等各个方面连成一个整体,方便对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全部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协调①。一般说来,完整的预算应当包括业务预算、财务预算和资本支出预算三个部分。业务预算又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和期间费用预算。
二、全面预算管理的主要内容
在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下所谓的全面预算就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编制的所有预算的总称,通常情况下它是在企业的决策方案的基础上,为企业的销售活动、生产活动、资源分配活动和筹资活动等业务活动确定明确的目标,以达到预计企业未来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目的。通常情况下企业的全面预算包括业务预算、财务预算、资本预算和筹资预算四大模块。
业务预算一般是指与企业计划期或者预算期内的日常经营活动直接相关、与企业预算期损益状况相关的具有实质性影响的基本经营活动预算,它体现了企业经营的状况和经营的结果,具体包括企业的销售预算、生产预算、制造费用与制造成本预算、采购预算、期末存货预算以及期间费用预算等。
财务预算反映的是在计划期或者预算期有关企业财务收支、财务成果与财务状况等方面的所有预算,具体包括企业的现金预算、预计资产负债表和预计损益表。所谓的现金预算就是指预先估计企业未来期间用于生产经营和投资活动的现金收支,现金预算反映了企业预算期内资金的收支情况。所谓的预计资产负债表主要是反映企业在预算期期末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状况的报表。而预计损益表是反映企业在预算期内收入、成本和费用情况的报表,它是一张动态的报表,通过动态的将企业的收入、成本费用进行配比,可以反映企业预算目标实现程度。
资本预算是指企业对资本投资进行组织、分析、筛选和决策的全过程,它反映了企业拥有资本的运营能力,它是形成企业权益的质和量的前提。具体主要包括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债券投资预算和权益性资本投资预算。
筹资预算是指对企业在计划期或者预算期内所需的资金进行筹集和偿还等一系列活动进行规划的过程,它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资金周转能力,一般主要是对企业的长期借款、短期借款、长期债款和股票等权益性投资的还本付息能力进行预算。
全面预算体系中各项预算之间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整体,各部分之间是不可分割,任何一部分的缺少都会造成整个预算体系的失败,因此,是一个完整而紧密的系统。全面预算体系以预算目标为核心,以业务预算为起点,按顺序编制而成。比如,当我们以销售预算为起点时,各项预算的相互连接图1所示:
三、全面预算管理在我国企业应用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国家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也不断发展,逐渐走向成熟。在计划经济时代,企业的生产预算、销售预算仅仅是国家财政预算的以部门,它是国家财政预算的附属物,根本不能成为一种独立的企业预算。计划经济时代的预算机制也不能会给企业创造一种新的独立的预算管理体系。到了20世纪50年代我国部分企业开始实行定额管理,60年代逐步引入了班组核算管理,直到80年代初西方管理会计理论的引进,此时的预算管理才开始在我国部分企业被推广和应用。直至今日我国大部门企业已经开始使用预算管理模式来规范和管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预算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和方式,就目前而言,我国企业预算管理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图1 全面预算管理结构图
(一)政策层面
近年来,我国政府陆续出台了众多有助于企业发展预算管理的制度及政策,具体有:
200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经贸委《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管理的规范》的通知(国办发〔2000〕64号)要求企业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以现金流量为重点,对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实施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严格限制无预算资金支出,最大限度减少资金占用,保证偿还到期银行贷款。预算内资金支出实行责任人限额审批制,限额以上资金支出实行集体审议联签制。严格现金收支管理,现金出纳与会计记账人员必须分设。
2001年4月,财政部发布的《企业国有资本与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财企〔2001〕325号),要求企业对年度内的资本营运与各项财务活动,应当实行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2002年4月,财政部发布的《关于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中对企业预算管理的基本内容、组织机构、预算形式及编制依据、编制程序和方法、预算执行及控制、预算调整、预算的分析与考核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2003年,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国有企业必须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和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
2003年财政部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预算》(征求意见稿)(财会办[2003]43号),对企业预算岗位分工与授权批准、预算编制控制、预算执行控制、预算调整控制、预算监督检查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规定。
2006年财政部修订的《企业财务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41号)对企业预算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企业应当建立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以现金流为核心,按照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等财务目标的要求,对资金筹集、资产营运、成本控制、收益分配、重组清算等财务活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二)普及和运用方面
由于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规定,以及众多企业进行预算管理取得实效的成功案例,使预算管理在我国企业的运用出现了遍地开花的局面。
数据来源:《全面预算不是计划和预算的简单转换》,2001 年1月18日中国财经报
从表2-1可以看出,预算管理在各行业的应用极为普遍,尤其是企业最为重视的利润预算、生产成本预算以及管理费用预算,在采掘业、制造业、建筑业等行业基本上达到了100%的运用。虽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预算管理的思想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在执行力上,各大型企业之间还存在着差距。
(三)人才引进培养层面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的管理层逐步的认识到预算管理不仅是一种管理手段和方法,它更是一项艺术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而这种艺术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成败的关键在于人才,因此,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引进和培养人才的时候开始有意识的选聘和培养具有丰富经验和较高能力的预算管理人才。这种专业预算管理人才的引进,一方面促进了企业预算管理的专业化,帮助企业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的目的,另一方面也通过这些专业人才的实践检验了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理论,进一步的推动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理论的发展。
(四)预算管理技术方面
随着全面预算管理的普及和推广,全面预算管理的技术也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发展。现代计算机技术为预算管理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全面预算管理软件开始推广使用。一套好的预算管理软件可以灵活定义预算科目的口径,并为该科目制定预算额,一般而言全面预算管理软件具有预算编制、预算分析、弹性预算、预算控制等功能。目前,在我国市场上运用较多的全面预算管理软件主要有以下几类:以财务为中心的全面预算管理软件,如用友、金蝶等,侧重于财务管理;以流程为中心的全面预算管理软件,侧重于企业业务流程数据管理;以协同为中心的全面预算管理软件,如浪潮等,侧重于部门业务协作管理;以数据分析为中心的全面预算管理软件,如广州品高等,侧重于数据分析管理。据博科资讯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的预测数据表明,未来五年是全面预算管理软件市场的井喷期,国内全面预算管理软件市场将增长300%,预计201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95.41亿元。这不仅说明了预算管理软件在我国企业预算管理中将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更表明了预算管理思想将在技术的推动下在我国得到更为广泛的运用。
四、结束语
全面预算管理还是一种企业管理机制。它是按照企业制定的经营目标、战略目标、发展目标,层层分解、下达给企业内部的各个职能部门,以预算、控制、调整、考核、评价为内容而建立的一整套科学完整的指标管理体系,始终保持各个职能部门的经营目标、发展目标与整个企业的经营目标、发展战略保持一致,对各个职能部门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和控制,对其实现的经营业绩进行考核评价,构成一套完整的预算管控体系。全面预算管理具有机制性、战略性、全员性、全面性的特征,它是以企业战略规划为依据,以量化的、综合的、涵盖企业经营全过程的全面预算为基础,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控制为特征的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系统。
全面预算管理更是一种重要的、有效的管理手段。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使得管理者能够更好的、更加有效的在企业内部进行规划、调整、控制和考核评价。通过预算的编制、执行和考核,使得企业整体的管理目标通过指标层层分解消化的形式加以落实和实现。通过全面组织落实企业的预算管理,使得制订的全面预算管理指标得到了有效的实施,实现了对企业经营活动全面控制和管理,使得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都能够积极参与到预算管理中来,这对有计划、有步骤的实现企业经营目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使得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注释:
①王化成主编.全面预算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16.
参考文献:
[1]《管理会计应用与发展典型案例研究》课题组.我国集团公司预算运行体系的新模式—中原石油勘探局案例研究[J].会计研究,2001,8.
[2]冯雪莲.企业传统预算的缺陷及修正[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2.
[3]潘飞,郭秀娟.作业预算研究[J].会计研究,2004,11.
[4]欧佩玉,王平心.作业基础预算模型研究[J].当代财经,2004,6.
[5]王斌,李苹莉.关于企业预算目标确定及其分解的理论分析[J].会计研究,2001,8.
[6]孔宁宁.灵活资本预算系统框架的构建[J].财经科学,2003,2.
[7]田中禾,王艳莉.战略导向全面预算——全面预算发展的新阶段[J].科技管理研究,2007.
[8]周雅.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创新思考:战略预算管理[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5,6.
[9]周润书.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问题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8,10.
[10]张瑞君,殷建红.基于价值链的动态预算管理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1.
[11]胡江波.基于ERP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及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D].天津:天津大学,2006,1.
[12]廉志端,石燕荣,王延丽.公司战略管理理论与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6.
[13]梁莹,乔栋良,刘建斌.企业集团预算管理的原理与应用[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2007.6.
[14]韦德洪,邹武平.财务预算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8.
[15]王开亮.盈利从预算开始——公司全面预算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11.
[16]王斌.企业预算管理及其模式[J].会计研究,2009,1.
[17]侯立新,曹海东.现代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务与案例[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7,03.
作者简介:陆慎阔,男,会计师,现供职于安徽高速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实务。
相关热词搜索: 在我国 预算管理 现状分析 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