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和中国哮喘防治常规均推荐治疗哮喘主要方式为应用吸入糖皮质激素(ICS)和长效的β2受体激动剂(LABA)联合治疗[9]。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沙美特罗干粉剂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联合制剂,丙酸氟替卡松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炎症细胞释放炎症递质,抑制其迁移和活化,抑制生成细胞因子,增强支气管内β2受体的反应性。沙美特罗主要通过激动β2受体,使细胞内cAMP含量增加,松弛支气管平滑肌,还可通过磷酸化机制活化无活性的糖皮质激素受体,提高激素的抗炎作用[10]。两药联合吸入具有协同抗炎和平喘的效果[11],可使哮喘患者的症状发作得到较好的控制。但临床实践表明,有较多患者采用规范化方案治疗时仍未达到理想效果,部分患者停药后复发率较高。且长期大量应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可诱发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如引起库欣综合征、肾上腺抑制、儿童和青少年生长发育迟缓、骨质疏松、白内障和青光眼等。
粉尘螨是分布广泛的微小节肢动物,其鳞片和排泄物等具有较强变应原性,可引起变应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皮炎等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是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最常见的发病因素[12]。特异性免疫治疗是一种针对过敏性疾病的对因治疗,给药方式有皮下注射和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舌下含化方式给药方便,无痛苦,是近年来较多学者推荐的一种新的给药方式。国内相关研究显示[13],特异性免疫治疗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但其缺点是起效慢,短期效果不明显,不能缓解急性发作期症状,治疗周期需要2年或更长时间,患者的依从性较低,疗程中易脱落。上述两种治疗方法各有侧重,因此本文考察丙酸氟替卡松/沙美特罗干粉剂联合脱敏疗法治疗尘螨过敏性哮喘的临床疗效。
本研究结果表明,疗程结束后,观察组临床控制率为86.2%,总控制率为94.8%;对照组临床控制率为64.8%,总控制率为77.8%。两组临床控制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年后FEV1/FVC指标为(87.65±1.22)%,PEF指标为(81.76±1.36)L,高于对照组(P<0.05);日间、夜间症状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根据2006年欧洲变态反应学与临床免疫学学会指南标准:对于呼吸道变应性疾病,表明治疗有效的唯一指标是症状缓解和(或)用于对症治疗的药物减少[14]。本研究可表明联合治疗较单药治疗有效。本研究亦发现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62%)低于对照组(24.07%),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马香萍等[15]的研究结果相似。说明两种方法联用治疗支气管哮喘效果更持久,优于单用丙酸氟替卡松/沙美特罗干粉剂。应用粉尘螨滴剂后,通过反复接触少量过敏原,可调节机体免疫应答,减少炎症介质释放,减轻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从而降低哮喘患者复发率[16]。
综上所述,丙酸氟替卡松/沙美特罗干粉剂联合粉尘螨滴剂脱敏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两种方法联合具有协同作用,可显著控制患者临床症状及改善患者肺功能;联合用药可逐渐减少吸入糖皮质激素的用量并缩短疗程,从而减轻糖皮质激素的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也可以缩短粉尘螨滴剂的治疗周期,又能有效控制复发,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3-74.
[2] Vargas MH,Díaz-Mejía GS,Furuya ME,et al.Trends of asthma in Mexico:an 11 year analysis in a nationwide institution[J].Chest,2004,125(6):1969-1970.
[3] 陈兴保,吴观陵,孙新,等.现代寄生虫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927-932.
[4]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及教育和管理方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6(3):132-138.
[5] 詹明亮.干扰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3):3175-3177.
[6] Apter AJ.Advances in adult asthma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nd HEDQ in 2010[J].J Allergy Clin Immunol,2011,127(1):116-122.
[7]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和管理方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8,31(3):177-185.
[8] Hogg JC,James AL,Pate PD,et al.Evidence for inflamm-ation in asthma[J].Am Rev Respir Dis,1991,143(3 Pt 2):S39-S42.
[9] 徐庆雷,周红,王洪建,等.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浆中IL-9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临床检验与医学,2010,7(23):2563-2564.
[10] 邓伟吾.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12):143-144.
[11] 王辰.呼吸病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8-17.
[12] 郑伯强,王桂兰,杨赛.粉尘螨滴剂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有效性[J].中国当代儿童杂志,2012,14(8):585-588.
[13] 兰贵超,薛德厚,王美若,等.变应原检测和特异性免疫治疗中不良反应的分析[J].中华哮喘杂志,2009,3(1):22-25.
[14] Alvarez-Cuesta E,Bousquet J,Canonica GW,et al.Standards for practical allergen-specific immunotherapy[J].Allergy,2006,61(Suppl 82):1-20.
[15] 马香萍,多力坤.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尘螨过敏性哮喘儿童的作用[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5):344-347.
[16] 谢伟国,江莲,谢铮,等.粉尘螨滴剂脱敏疗法对缓解期哮喘患者复发率及血清总IgE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1, 51(45):89-90.
(收稿日期:2015-07-21 本文编辑:王红双)
相关热词搜索: 丙酸 粉剂 疗法治疗 美特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