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肝胆手术后出现胆瘘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以回顾性的方法总结与分析18例肝胆手术之后出现胆瘘患者的护理体会与经验。结果 17例胆瘘患者通过治疗之后痊愈出院,所有患者的住院时间各不相同,平均住院27d;有1例肝移植胆瘘患者再次实施手术治疗之后由于晚期肿瘤经抢救无效后死亡。结论 科学合理的病情观察,做好对患者的心理护理,腹腔冲洗护理与营养支持对于有效降低肝胆手术之后患者胆瘘的出现率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肝胆;胆瘘护理
所谓胆瘘实际上就是胆汁通过异常通道向着异常出口排除的情况,此类现象的原因很多,可能由于肝内外单管或者胆囊,通过某处或者多处器官、体表、孔道以及体腔,再次期间存在着多个病理性通道[1]。临床研究显示,胆瘘是肝胆疾病手术之后较为普遍的并发症,其并发症的出现率为13%,而胆瘘导致胆汁性腹膜炎的死亡率高达25.9%。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6月~2014年6月收治了18例肝胆手术之后出现胆瘘的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6例,患者年龄在49~71岁,平均年龄为59岁。腹腔镜下的胆囊摘除术后8例,胆叶切除术后5例,胆总管结石行肠为何术后3例,肝移植术后2例。胆瘘出现术后3~7d,11例患者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在38℃以上;12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反跳痛与腹痛,另外有9例患者的引流液是综合或者金黄色胆汁样改变,2例胆瘘患者出现胆汁性腹膜炎[2]。所选取的18例患者的血胆红素和白细胞均存在升高和B超检查结果显示:不相同的腹腔积液。
1.2方法 所选取的18例胆瘘患者全部都接受了抗感染、生长抑制激素以及营养支持的应用等检查,9例患者实施腹腔冲洗,2例患者由于出现胆汁性腹膜炎而需要再次实施手术对其进行治疗。
2 结果
17例胆瘘患者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疗后痊愈出院,其住院的平均时间为27d;1例患者肝移植胆瘘患者再次实施手术治疗之后由于晚期肿瘤经抢救无效后死亡。
3 护理
3.1病情分析 腹部体征能够有效的反映患者是否真正存在胆汁性腹膜炎。此次研究的12例胆瘘患者腹部均有着不同程度的反跳痛和压痛,特别是患者手术后有非常明显的腹膜刺激征、压痛以及反跳痛[3]。其中2例患者出现胆汁性腹膜炎,通过治疗均痊愈;肝胆手术后通常需要放置双套管实施腹痛引流,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引流管通常需要放置2~3d,引流液颜色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由血性液逐渐向血浆样改变,这也是胆瘘早期的体现形式。此次研究9例患者的腹腔引流液呈现棕色或者金黄色胆汁样变化。
3.2.1营养液配置 首先应该知道,对营养液进行配置一定要在超净台进行;配置过程中应该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全部药物同时按照顺利有序注入3L袋,[4]电解质与微量元素加入至氨基酸注射液内,硫酸盐加入至葡萄糖内,水溶性的维生素与脂溶加入至脂肪乳,其先后顺序是:首先将葡萄糖放置3L袋中,其次是氨基酸,最后是脂肪乳。另外要标注好配置时间,同时保持室温在23℃。
3.2.2静脉导管的护理 18例胆瘘患者全部都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输入,对静脉导管穿刺口通常使用3M透明贴进行保护,每3d使用安尔碘消毒穿刺口要及时更换敷贴,假若敷贴松脱或者潮湿应该对其进行更换,同时分析局部是否存在痛、红、热以及肿现象。此次研究中1例患者在输注时间段冲刺口呈现了痛、红、热以及肿现象,此时给予溶度为75%的酒精进行湿敷,48h后局部的红肿减退。营养液输注之前和输注完成之后需用生理盐水或者肝素钠盐水对导管进行冲洗。
3.2.3并发症护理和分析 电解质紊乱、败血症以及空气栓塞为胃肠外营养较为普遍的并发症,所以在输注时,一定要严格实施无菌操作,仔细分析研究患者是否存在感染体征的现象,比如寒战、脉速以及发冷、体温上升等。有规律性的检查患者,检查导管的衔接处是否稳固好,以此防止出现空气栓塞;检测生化指标是否存在改变,及时纠正电解质的絮乱。
3.3药物治疗护理 质子泵抑制剂和生长抑制激素能够有效治疗胆瘘。质子泵抑制剂借助特殊作用在壁细胞中质子以此减少胃酸的分泌,该药物副作用较少,使用过程中可能会有头晕症状;生长抑制激素最常用的为斯他宁和醋酸奥曲肽,能够有效抑制胃泌素、胃蛋白酶和胃酸的分泌,最终促进瘘口的愈合,该药物的主要副作用表现为呕吐、头晕以及恶心,偶尔有过敏反应。而斯他宁需要24h持续的静脉点滴,其给药时间通常为6d,当瘘口完全愈合后应持续点滴1~2d,这样能够有效预防反跳作用,通常250μg/h,如果速度过快患者会出现头晕、恶心以及呕吐现象。此次研究的患者在使用斯他宁生长抑制剂时间内均使用输液恒速仪来对输液的速度进行调节。
3.4腹腔冲洗护理 所谓的腹腔冲洗实际上就是能够彻底有效的排出外漏至腹腔的胆汁和坏死组织,使得创腔能不断缩小,最终促进瘘口的愈合。而腹腔冲洗液体通常使用复方氯化钠或者生理盐水,生理盐水不但能够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以消除组织水肿,同时不断用生理盐水冲胆汁溢出处,能够稀释胆汁与防止腹腔脏器腐蚀。另外持续水流冲洗能够避免坏死组织堵塞引流管口,保障引流的通畅。
3.4.1科学冲洗 保持合理负压,在不间断冲洗负压引流时,应该根据引流粘稠度、量以及颜色对负压实施调整,通畅负压是10kPa~20kPa帕。假若引流液颜色较深或者有絮状物时,其负压可以适当调大,另外要加大滴入生理盐水的速度,这样能够稀释粘稠的引流物。当负压较大时,易出现吸附导管周边组织致使出血的现象,最终使得引流管凹陷影响着引流;如果负压较小,引流不顺畅,会使得液体堵留至腹腔导致患者出现腹胀。
3.4.2引流液分析 为了能更加方便的分析引流液的性质与颜色,引流瓶通常使用无色的透明瓶,胆瘘时所冲洗出来的引流液为黄绿色或者金黄色,随着冲洗时间的推移,瘘口的愈合,其引流液体的颜色应该逐渐变浅。假如引流液是血性液体应该怀疑是否存在出血的可能[5],或是由于引流管和窦道组织摩擦过大导致组织出血,此时应该及时有效的调整负压,分析患者的腹部体征和生命体征的改变,另外科学合理的记录冲洗量和引出量。此次研究中没有1例患者出现因为负压吸引力过大而引发的出血并发症。
3.4.3皮肤护理 分析引流管周边皮肤是否存在痛、红、肿以及热等炎症现象,假若引流管周边皮肤被消化液体侵蚀,那么应该用生理盐水对其进行清洗,同时涂抹一定的氧化鋅软膏,如此能预防引流液对皮肤造成腐蚀。此次研究没有出现1例引流管口和周边皮肤感染的现象。
参考文献:
[1]陈亚芳.胰头癌术后腹腔双套管护理[J].海军医学杂志,2006.2.
[2]王正力,吴德利.官昌强.胆管手术后胆漏的原因及治疗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07.5.
[3]倪元红.彭南海.腹腔冲洗与双套管负压引流的护理进展[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7.6.
[4]董齐,杜微,李殿.胆道术后胆汁性腹膜炎14例分析[J].实用外科杂志,1993.6.
[5]钱东红.15例胆道术后胆漏的治疗及临床分析[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9.2.
编辑/王海静
相关热词搜索: 肝胆 手术后 护理 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