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R657.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7)2-0114-02
粘连性肠梗阻是指肠与肠或其他组织粘连致肠管成角或腹腔内粘连带压迫肠管引起的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常见的并发症,占各类肠梗阻的40%左右[1]。我们科室收治了1例脾切除术后1年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病人,经积极治疗、护理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0岁,以“脾切除术后1年,腹痛、腹胀1周”之主诉由外院转入,患者1年前因门脉高压行脾切除术,术后恢复顺利,康复出院。一周前出现腹痛、腹胀,在本地医院给对症治疗,未见明显好转,转入本院治疗。患者来时神志清楚,精神差,痛苦面容,腹部膨隆,未见包块和肠形,听诊肠鸣音消失,叩诊鼓音,x片可见肠胀气,数个液平面。
1.2 治疗方法
患者禁饮食,有效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使用抗生素及生长抑素等基础治疗上,采用肠功能恢复汤(本院配制)(成分:白术10g,蒲公英10g,之胡13g,陈皮10g,炒莱菔子15g,大黄8g,川楝子12g,川朴10g,枳壳10g,煎 150 m1)注入胃管和保留灌肠,每日两次,至病人排气,患者经6天的治疗康复出院。
2 护理体会
2.1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对所得疾病的认识不足,因此感到焦虑、恐惧,担心再次手术,向患者解释该疾病的病因,预防治疗方法,多关心体贴病人,消除患者思想上的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作好家属的思想工作,使患者在情感、经济上获得有效的社会支持,逐渐消除患者焦虑、恐惧心理,积极配合医院的治疗和护理。
2.2 病情观察
观察腹部体征及生命体征,腹痛程度、频率、有无腹膜刺激征,腹胀、肠型;呕吐发生的频率、性状、量及肛门排气情况,同时记录24小时出入量,观察水电解质情况,根据病情配合各项治疗。
2.3 胃肠减压的护理
患者取半坐卧位,保持胃管通畅及有效的负压,及时吸出胃肠道内的积气和积液,减轻腹胀,改善肠壁血液循环;同时观察胃液的性质、颜色和量,如有出血配合医生处理;留置胃管期间,每日口腔护理2次,开始进食后,协助患者刷牙,预防口腔感染。
2.4 营养支持
给予患者短期胃肠外营养,并及时检测血生化指标,据检验结果补充水电解质,防止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2.5 中药治疗的护理
温度38~40摄氏度,过热易引起胃肠黏膜烫伤,温度过低易引起胃肠道不适。50ml注入胃管,夹闭胃管2h,100ml保留灌肠,均2次/日,胃管注入中药前先要抽空胃内容物,药液加温致38摄氏度左右,然后缓慢注入50ml,夹管2h,直接作用于肠壁平滑肌,促进肠蠕动。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中药灌肠可使肠腔容积增大,从而通过神经反射的作用刺激肠蠕动增强;而中药胃管内注入,有利于药物作用于十二指肠及上段小肠黏膜细胞,使其分泌更多胃动素,进而促进胃肠道蠕动“上下齐灌,优势互补,使中药的作用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2]
2.6 适当进水
患者入院第三天,听诊肠鸣音2次/min,给与15~20ml温开水口服,夹闭胃管,观察有无腹胀、腹痛、呕吐等不适;如无不适,给50ml,每日3次,以促进肠蠕动,早日排气。
2.7 健康教育
2.7.1 适当活动 首先讲解活动的重要性,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促进胃肠蠕动,早日排气。
2.7.2 饮食指导 患者胃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进流食,少食多餐,病情好转后渐进无刺激易消化、营养丰富及富含纤维素的食物。饮食注意:(1)应有规律,避免暴食暴饮。(2)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胃肠炎症,避免出现肠管异常蠕动。(3)餐后不宜做剧烈活动。
3 小结
粘连性肠梗阻多因腹部手术、创伤、出血、肿瘤等刺激产生,而且有再次粘连的危险,但常有一定的诱因,如暴饮暴食或肠道发生炎症,致肠内容物增多,肠黏膜水肿,肠管异常蠕动而引起。为了预防和减少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腹部手术后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早期下床活动,并给予患者饮食指导。
参考文献
[1]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泗外科学[M].5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151.
[2] 王文文. 三种疗法治疗肠梗阻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杂志,2007,16(1):48.
相关热词搜索: 肠梗阻 粘连 切除 术后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