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鳞状上皮细胞癌相关抗原(SCC)、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21-1)在食管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食管癌的诊治提供理论参考。 方法 应用全自动化学免疫分析检测86例食管癌患者(食管癌组)和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SCC、CEA、NSE、CYFRA21-1的表达。 结果 ①SCC、CEA、NSE、CYFRA21-1在食管癌患者中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人(P < 0.05),并随着临床分期、肿瘤浸润深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 < 0.05或P < 0.01)。②食管癌组SCC、CEA、NSE、CYFRA21-1阳性检测率分别为26.7%、36.0%、24.4%、53.5%,敏感性较低;多项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食管癌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6%和83.7%,敏感性和特异性程度高。 结论 血清SCC、CEA、SCE、CYFRA21-1定量检测可用于食管癌的辅助诊断,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敏感性。
[关键词] 食管癌;血清肿瘤标志物;敏感性
[中图分类号] R18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5(b)-0096-03
食管癌在我国属高发肿瘤,据Krasna[1]测算,2000年以来全球年均食管癌新发310 400例,其中超过1/2以上新发病例位于中国。国内研究也表明[2],由于早期食管癌变组织仅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症状不显,患者未感觉明显异常或仅有诸如轻微的梗噎感、胸骨后烧灼感等非特异性症状,未能及时就诊,以致病情恶化进展,我国超过70%的食管癌患者就诊时已处于晚期,即使手术切除,预后效果也不容乐观。因此,开展食管癌的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对提高食管癌治疗效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2月~2012年9月湖北省襄阳市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住院择期行手术的86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食管癌组),全部患者均经X线食道钡透、CT检查及病理明确诊断,受检前均未行手术和放、化疗。其中,男65例,女21例;年龄36~71岁,平均(56.8±7.5)岁;依据肿瘤学TNM临床分期标准:Ⅰ期17例,Ⅱ期28例,Ⅲ期41例。另选择同期于在我院体检的健康查体者10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66例,女34例;年龄40~68岁,平均(56.2±10.7)岁;纳入标准:无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肝、肾功能正常,家族无肿瘤病史。经统计学处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3 讨论
食管癌在我国属高发癌症之一,在我国恶性肿瘤中病死率居第四位。因早期症状不显,多数食管癌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以手术为主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在25%~40%,但早期食管癌手术治疗的5年生存率则能够提高至70%以上[3]。故有效提高早期食管癌诊断率已成为当前食管癌临床和基础研究的热点课题,但目前仍未发现一种理想的肿瘤标志物可单独用于临床上作为食管癌转移和预后判断的指标[4-5]。
食管癌相关肿瘤标志物主要涉及到SCC、CEA及糖类抗原(如CA19-9、CA242、CA125等)。其中SCC系学者于1977年从子宫颈癌组织中分离纯化获得的一种抗原TA-4,在后续研究中还发现于肺、咽、食管等多部位的肿瘤中也存在有,特别是鳞状细胞癌。Hersznyi等[6]关于食管鳞癌的研究表明,SCC在不同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数量、远处转移的个体中,血清浓度差异有显著性(P < 0.01),是重要的预后指标,本文也证实了这一观点。CEA是来源于人内胚层上皮组织的19号染色体编码糖蛋白,广泛存在于内胚叶起源的消化系统癌组织,属于临床公认的广谱消化道肿瘤标志物[7]。生物学研究表明[8],CEA隶属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执行癌细胞间与基质胶质之间的黏附反应,在食管癌、肺癌等恶性实体瘤的生长和转移中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NSE是肿瘤诊断中重要的血清肿瘤标志物之一,在肺癌小细胞癌的早期诊断中应用尤其广泛。有研究显示,NSE在肿瘤中有异常显示并与预后相关[9]。CYFRA21-1是分布于上皮细胞胞质中的细胞角蛋白19(CK19)片段,细胞癌变时激活的蛋白酶会加速CK19的降解,降解产物或凋亡后碎片释放入血液循环,在恶性肿瘤诊断中最为重要,本研究结果提示,CYFRA21-1对食管癌的敏感性达53.5%,特异性可达90.7%,说明CYFRA21-1对于食管癌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组资料研究显示,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食管癌组各项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或P < 0.01),且随着肿瘤进展,期别愈晚,肿瘤浸润深度愈深,肿瘤标志物总体水平愈高,说明SCC、CEA等血清标志物均可用于食管癌早期诊断。但同时血清标志物的敏感性、特异性分析也提示,单一标志物检测阳性率较低、敏感性不强,无法常规应用于临床作为食管癌诊断、病程判断的指标,应用价值有限,而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食管癌早期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可以达到82.6%和83.7%,明显高于单项指标检测结果,说明多项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以弥补单项指标诊断误诊、漏诊的概率,完善了单项指标对食管癌早期敏感性不强的缺点。
综上所述,血清肿瘤标志物SCC、CEA、NSE、CYFRA21-1联合检测可提高食管癌诊断的敏感性,有助于食管癌的早期诊断与鉴别。
[参考文献]
[1] Krasna MJ. Multimodality therapy for esophageal cancer[J].Oncology (Williston Park),2010,24(12):1134-1138.
[2] 侯激流.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食管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2,20(6):16-17.
[3] Cooy T,Yataghène Y,Etienne PL. Phase Ⅱ randomised trial of chemoradiotherapy with FOLFOX4 or cisplatin plus fluorouracil in oesophageal cancer [J]. Br J Cancer,2010,103(9):1349-1355.
[4] 许坤,王亚平.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CEA、VEGF和TSGF检测的临床意义[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0,23(2):159-160.
[5] 常鹏,陈江浩,王延,等.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血清免疫指标CA15-3、CA125和CEA水平的变化[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9,25(11):1032-1037.
[6] Hersznyi L,Pregun I,Tulassay Z. Diagnosis and recognition of early esophageal neoplasia [J]. DigDis,2009,27(1):24-30.
[7] 秦海春,刘俊,杜廷义,等.CEA蛋白、CEA mRNA在大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9):2255-2256.
[8] 戈军刚,钱雷敏.血清CEA和CA19-9表达水平对胃癌分期的临床意义[J].医学综述,2012,18(21):3693-3694.
[9] 邹华,王东,彭韬,等.多肿瘤蛋白芯片中NSE检测的临床意义[J].实用癌症杂志,2012,27(6):586-590.
(收稿日期:2013-01-07 本文编辑:卫 轲)
相关热词搜索: 抗原 食管癌 神经元 特异性 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