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水稻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

水稻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

时间:2025-07-31 18:54:31 浏览次数:

材料与方法

1.1     示范田基本情况

示范田位于屠园乡稻麦综合展示基地,土壤质地为粘土,地力水平中等偏上。供试水稻品种为南粳9108,5月13日干籽播种、5月14日窨水、6月23—24日机插、11月9日收獲。秧田、大田、肥水基础及管理措施一致。

1.2     试验设计

秧田。绿色防控区、农户自防区顺序排列,打埂隔离。未设空白对照。大田。绿色防控区面积63365m2,由长106m、宽100m的6块自然田块组成,其中2块自然田并列南北布置,形成长318m、宽200m的大田面格局。农户自防区21344m2,由2个长106m、宽100m的自然田块组成。空白对照区60m2。

1.2.1     绿色防控区处理

1.2.1.1     种植香根草

5月中旬,从江苏天鹏蓝德草业生态技术有限公司购买了15000株香根草,以每穴3~5株、每穴间距0.3m左右分别栽植在绿色防控区田面四周。

1.2.1.2     秧苗药剂拌种后播种

绿色防控区秧苗药剂拌种后播种,农户自防区、对照区未进行药剂拌种。

1.2.1.3     布置性诱器

分别于6月27日(水稻机插后3d)、7月22日在田间均匀放置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二化螟、稻纵卷叶螟诱捕器,2种性诱剂诱芯田间时效分别为3个月、2个月,放置后没有更换诱芯。

1.2.2     绿色防控区与农户自防区药剂使用情况

1.2.2.1     秧田

绿色防控区进行药剂拌种后播种、农户自防区秧田干籽播种,秧田期田管一致,进行过2次虫害防治。(见表1)。

1.2.2.2     大田

根据病虫发生情况,进行适期用药。绿色防控区大田在中后期共开展2次病虫防控,农户自防区大田共开展4次病虫防控,绿防防控区比农户自防区减少2次用药。(见表2)

1.2.2.3     对照处理区

秧、大田均未施药。

1.3     调查内容与方法

1.3.1     秧苗素质

齐苗时间及出苗率:窨水5d后开始观察,记载齐苗时间,目测出苗率差异及长势。叶龄、株高、白根数及茎基宽调查:水稻移栽前,在拌种区与对照区的长势平衡区各切取10cm×10cm2块秧,用水冲去泥土并去除其他杂物,从每块中取苗10株,即绿色防控区与对照区各取20株,调查叶龄、白根数,测量株高、根长、茎基宽。

1.3.2     稻飞虱

秧田分别在迁入始盛期、移栽前调查灰飞虱虫量;大田分别在农户第1次、第2次防治后7d用盆拍法调查稻飞虱混合虫量。每个示范区平行跳跃法查24点,每点调查5穴。用涂肥皂水的白瓷盘伸入稻行间,拍打稻丛,迅速统计白瓷盘内的飞虱数量。

1.3.3     二化螟

水稻腊熟期(危害定型后),每个示范区平行式跳跃取样12点,每点查1m2,分别调查白穗数、残虫量;每个示范区对角线取样5点,每点查10穴,统计总穗数,测算平均每穴穗数,按机插秧25.49穴/m2(行距30cm、株距13cm),计算单位面积总穗数,计算白穗率。残虫量和白穗与对照区相比,计算相对防效。

药效计算方法:

1.3.4     稻纵卷叶螟

水稻生长后期,每个示范区平行式跳跃取样12点,每点查5穴,分别调查残虫量与卷叶数,计算杀虫效果和保叶效果。

药效计算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秧苗素质的影响

2.1.1     齐苗时间及出苗率、长势长相

拌种区、对照区分别于5月25日左右、5月24日左右齐苗,相差1~2d。目测出苗率差异不显,拌种区较对照区秧苗长势均匀。

2.1.2     叶龄、株高、白根数及茎基宽

6月21日(栽前2~3d),拌种区与对照区各调查20株秧苗,拌种区秧苗素质高于对照区,其中:拌种区叶龄为4.3叶、高于对照0.2叶,株高为16.1cm、高于对照0.8cm,根长为4.5cm、高于对照0.6cm,白根数为13.4条、高于对照3.3条,茎基宽2.1mm、高于对照0.3mm,拌种区与对照区秧苗均未见分蘖(见表3)。

2.2     40%氯虫·噻虫嗪拌种对灰飞虱的影响

2.2.1     秧田期对灰飞虱的影响

6月9日秧田病虫始盛期,拌种区与对照区667m2虫量分别为10.4万头、28.6万头;6月21日移栽前,拌种区与对照区667m2虫量分别为2.4万头、8.9万头。拌种区比对照区防效明显(见表4)。

2.2.2     大田前、中期对稻飞虱的影响

分别于7月22日、8月4日,农户第1次、第2次药后7d进行2次调查,绿色防控区稻飞虱混合虫量防效分别为60%、42.4%,分别低于农户防治田20.3%、44.1%(见表5)。

2.2.3     对二化螟的防效

10月10日(腊熟期)各示范区均调查12m2,绿色防控区未见虫、农户用药区见虫1头,空白对照区查见9头;绿色防控区、农户用药区、空白对照区白穗率分别为0.08%、0.1%、0.92%,绿色防控区、农户用药区防效分别为91.3%、89.13%(见表6)。

2.2.4     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

8月29日(绿色防控区药后7d,农户最后1、2次用药前3d、后14d)调查,绿色防控区与农户自防区杀虫效果分别为94.16%、89.41%,绿色防控区高于农户4.75%;保叶效果分别为93.15%、89.71%,绿色防控区高于对照区3.44%;9月8日(绿色防控區药后17d、农户最后一次药后7d)调查,绿色防控区与农户自防区杀虫效果分别为93.66%、95.33%,绿色防控区低于农户1.67%;保叶效果分别为90.91%、92.56%,绿色防控区低于对照区1.65%。(见表7)

3     小结与讨论

此次试验示范中,6.25%精甲·咯菌腈+40%氯虫·噻虫嗪拌种对水稻出苗时间略有影响,对秧苗生产安全未见影响。6.25%精甲·咯菌腈拌种可明显提高秧苗素质;40%氯虫·噻虫嗪对水稻前期虫害有一定控制效果,但因未登记水稻种子拌种或包衣,还需慎考虑使用,或示范使用其他已登记品种。

“药剂拌种+种植香根草+性诱剂诱杀”综合使用,可明显减少施药次数、用药量。

绿色防控技术可有效减控病虫害基数,但对于一些发生量高、暴发性强的病虫害,应及时选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控。

参考文献

[1]杨普云,梁俊敏,李萍,等.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应用[J].中国植保导刊,2014(12):65-68.

[2]张绍明,田子华,何东兵,等.江苏省化学农药减量控害技术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植保导,2015(7):79-81.

相关热词搜索: 病虫害 水稻 防控 示范 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