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介绍了柑橘小实蝇在蕉岭县的生活习性与发生消长规律,并就综合防治技术的实施及效果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柑橘小实蝇;发生;防治;蕉岭
中图分类号 S436.66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4-8421(2008)03-048-02
柑橘小实蝇属双翅目实蝇科,是我国对外二类检疫性害虫。2001年开始在蕉岭县发生为害,并迅速蔓延,2002~2003年在蕉岭县局部地区的个别果园暴发成灾。该虫主要为害杨桃、番石榴、芒果、台湾青枣、枇杷、沙田柚、木瓜、香蕉、桃、李、梅、杏、番茄、辣椒等多种水果和蔬菜,对该县的农业生产构成了极大威胁。该县全面开展了柑橘小实蝇的发生情况调查、虫情监测、防治试验、示范及推广工作,完成了把全县柑橘小实蝇为害率控制在5%以下的目标。笔者现将柑橘小实蝇在蕉岭县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总结如
下。
1 柑橘小实蝇在蕉岭县的发生特点
2003年起蕉岭县在该县3个不同类型的果园(兴福金柚园、长潭金橘园、蕉城杨桃番石榴混合园)作为县一级的监测点全年实施系统监控。发生较严重的2004年全年诱测的情况如表1所示。
1.1 生活习性 根据监测结果并结合有关资料,柑橘小实蝇在该县1年发生12个世代,并世代重叠。一代历期夏秋季30 d左右,温度越低历期越长,冬春季历期较长的可达90 d。该虫以成虫产卵在果实上,一般选择开始膨大且硬度低于90的果实上产卵,雌虫一次可产卵几粒到几十粒,可多次产卵,产卵量600~900个/只。适温下卵在果肉中2~3 d孵化成幼虫,幼虫取食果肉,造成烂果和落果。老熟幼虫随果落在地表土层化蛹,适温下蛹期7~12 d。成虫羽化后经过13~15 d的产卵前期,性器官发育成熟后交配产卵,雌雄成虫可交配1次至多次。成虫飞行能力较强,雄成虫对引诱剂很敏感,20 m内能嗅到引诱剂。
1.2 发生消长规律 根据监测结果并结合田间调查发现,柑橘小实蝇在该县9个镇(场)均有发生,3年发生面积0.33万hm2,
其中平原区重于山区,南部重于北部。该虫种群数量全年出现3次峰期,第1次峰期在5~6月,第2次在8~9月,第3次在11~12月。其中第2次峰期数量最大,达到全年的最高峰。
从表1可以看出,从4月中旬开始,温度条件逐渐适宜,随着杨桃果等逐渐长大,食料渐丰富,柑橘小实蝇的种群数
量不断积累,至5~6月形成小高峰。在蕉城杨桃和番石榴混种的果园,柑橘小实蝇的种群数量从7月开始上升,8~9月突增达到最高峰,10月后成虫的数量开始逐渐下降。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从7月开始至10月上旬,正是杨桃和番石榴的挂果期和成熟期,适宜柑橘小实蝇生长繁殖,种群数量大增,直至出现最高峰,10月以后因园中仅有少量的果实,该种群数量逐渐下降。从兴福金柚果园可以看出,柑橘小实蝇种群数量自9月中旬逐渐上升,其高峰期出现在11~12月,也正是柚果成熟采摘季节。以上结果表明,柑橘小实蝇在不同种类的果树上发生动态与该种水果的挂果期、果实成熟度密切相关,在防治上重点保护处于容易受害期的果园,即大部分果实即将成熟直至采摘的果园。
从表1还可以看出,在蕉城杨桃和番石榴混种的果园,2004年全年诱测量为20 472头,远大于兴福金柚园全年诱测量的2 039头和长潭金橘园的2 012头,可见柑橘小实蝇对杨桃、番石榴的为害要比金柚、金橘更为严重。结合各地调查结果,柑橘小实蝇在蕉岭县发生危害的主要水果有杨桃、芒果、青枣、柚、橘等,但以杨桃、番石榴最为严重,芒果、青枣次之,金柚、金橘则较轻。而混栽园比单一种植的果园发生为害更为严重。
2 综合防治的技术实施及效果
2.1 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2.1.1 全面做好技术培训及资料宣传。该项工作旨在提高各级技术人员及果农的防治水平,掌握综防要点。该县采取了电视播放、印发资料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柑橘小实蝇的防治控制技术,3年来共印发各种宣传资料1.5万余份,对全县各镇农业干部、农民技术员进行柑橘小实蝇为害控制工作技术培训。其中县政府主持防治柑橘小实蝇专题培训会36场次,各镇政府主持召开27场次,培训以授课和现场会形式举行,共培训了3 500余人次。
2.1.2 认真做好虫情监测。蕉岭县设立监测点23个,其中,县设立全程监测点3个,镇级设监测点20个,主要监测杨桃、番石榴、芒果等柑橘小实蝇为害较重的水果及该县金柚、金橘园中。全县组成了各种水果作物在内的监测网络,为准确发布柑橘小实蝇情报,指导果农用药防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2.2 主要防治技术应用 柑橘小实蝇的防治应以“力压虫源、控制为害、保果丰收”为原则,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和群防群治的策略。 根据柑橘小实蝇在蕉岭县的发生特点,重点在每年的4、5、6~8、9~10月分别组织了4次全县联合防治柑橘小实蝇的行动,第1次主要以清园为主;第2次针对芒果、枇杷、李、桃园,以树冠喷杀为主;第3次针对杨桃、番石榴园,第4次针对柑、橙、柚、杨桃等,进行以保果为主的综合防治。具体做法有:
(1)及时清园以减少虫源。在果实采收后,进行彻底清园,拣拾地上的落果和树上的带虫果进行集中处理,可采用深埋、水浸或装塑料袋进行药剂处理等方式,灭杀落果中的活虫。在果树挂果期间,每3~5 d清理1次落果,并采用以上相同的方法。
(2)落果较多的果园可采用50%辛硫磷800~1 000倍液进行土壤施药处理,灭杀表土层中的老熟幼虫和蛹。
(3)利用性诱剂监测和诱杀。从挂果初期开始,果园挂瓶60~75个/hm2,每瓶注入诱芯液2 ml,相隔20 m设立1个瓶,每20 d更换1次,也可用自制的诱捕器诱杀成虫。
(4)采用番石榴、杨桃、香蕉加入菊酯类农药或敌百虫制成毒饵诱杀成虫。
(5)对果实进行套袋保护。
(6)注意保护蚂蚁、蜘蛛等天敌,以发挥其控制柑橘小实蝇的作用。
(7)在成虫高峰期采用阿维菌素、2.5%功夫或敌百虫进行树冠喷药。
2.3 防控效果
2.3.1 示范点防控效果。该县设柚类和杨桃示范点各1个。①柚类示范点。设在三圳镇九领村谢志明果园,面积2 hm2。按照蕉岭县的综合防治方案实施,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果园内虫源明显减少,2005年毒瓶诱杀10 d,最高虫量68头/瓶,而2004年最高虫量达1 000头以上。蜜柚2005年9月采摘,受害率仅10%。沙田柚2005年11月下旬采摘,为害率仅0.8%,无落果,严重虫果仅10多个,损失率在0.2%以内,而2004年落果蜜柚200多kg,沙田柚落果1 000多kg。②杨桃防治示范点。设在蕉城陂角黄华荣、曾庆达2户果园,面积0.53 hm2,按照蕉岭县的综合防治方案实施,防治效果也很明显。2005年毒瓶诱杀10 d,虫量最高33头/瓶,而2004年5 d最高虫量480头/瓶。2005年受害率16%~42%,损失率约22%,而2004年基本绝收。
2.3.2 综合防控效果。该县通过连续多年的综合防治,基本抑制了柑橘小实蝇的为害,实现了3年内控制其为害的预期目标(表2)。具体表现在:①压低了虫源。从该县监测点诱测成虫的数量分析,2003年诱得的总虫量2 611头,2004年诱得的总虫量24 750头,2005年诱得总虫量1 020头,虫量压低到了较低的水平。②柑橘小实蝇为害率控制在5%以下。据调查统计:杨桃受害率2003年为95%,2004年为85%,2005年为25%;番石榴受害率2003年为100%,2004年为87%,2005年为25%;芒果受害率2003年为68%,2004年为36%,2005年为8%;金柚各镇为害率不同,2003年为29.6%,2004年为8.9%,2005年为0.5%;其他水果为害率也均逐年减轻。2003~2004年杨桃、番石榴基本无好果上市,自2005年起则有大量杨桃、番石榴好果出售,该县的主导水果金柚、金橘生产也未因柑橘小实蝇的为害而受到严重影响。
参考文献
[1] 张祖兵,杨仕生,孙文,等.石榴园桔小实蝇种群动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1):2034-2035.
[2] 伍丽芳,刘淑娴,阮贤聪,等.广州地区桔小实蝇生活史观察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07(10):52-53.[3] 袁德奎.武陵山区橘类果树病害的调查分析及其越冬防治[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3598.
[4] 周小武.佛冈县沙糖桔桔小实蝇的发生与防治[J].广东农业科学,2007(9):62-63.
[5] 付佑胜,赵桂东,潘建平,等.橘小实蝇引诱物质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9):1919-1921.
[6] 彭东林.一种处理柑桔大实蝇危害果的新方法——塑料袋闷杀法[J].中国南方果树,2007,36(5):19.[7] 伍明祥.玉屏县某橘小实蝇发生分布及防除技术研究[J].植物医生,2007,20(5):35-36.
[8] 章玉苹,曾玲,陆永跃,等.华南地区桔小实蝇抗药性动态监测[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28(3):20.
[9] 欧剑峰,黄鸿,吴华,等. 柑橘小实蝇综合防治概述[J]. 中国植保导刊,2007,27(10):28-29.
[10]佚名.秋季柑橘病虫害防治[J]. 农村青年,2007(10):57.
[11]陈怀铸. 柑橘的夏季管理及病虫防治技术[J]. 河北果树,2007(5):56.
相关热词搜索: 蕉岭县 综合防治 柑橘 发生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