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苹果园肥水管理与提高经济效益的研究

苹果园肥水管理与提高经济效益的研究

时间:2025-08-01 14:58:15 浏览次数:

[摘 要] 苹果是我国落叶果树中主要栽培树种之一,产量居世界第一位。肥水管理在各个管理环节中发挥核心作用,肥料对苹果产量提高的贡献率高达40%以上,肥水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经济效益的提高。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苹果发展现状,其次围绕肥水管理深入剖析我国苹果园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国内外肥水管理主要经验做法,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然后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 苹果;肥水;提高;效益

苹果是我国落叶果树中主要栽培树种之一,属蔷薇科仁果类,在果品生产中占主要地位。2002年我国苹果产量达2550万t,占国内水果总产量的1/3,居世界第一位,约占世界总产量的43%。

苹果园的管理包括修剪、打药、防寒、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环节,肥水管理在各个管理环节中发挥核心作用。为了达到苹果园生产数量与质量的统一,必须把肥水管理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苹果园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

一、苹果园肥水管理的现状

肥料和水分作为苹果的“粮食”,一直在我国苹果等园艺作物增产和农民增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生产中,肥料对苹果产量提高的贡献率高达40%以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复种指数的提高,基础设施条件,种植制度和施肥结构的改变,土壤养分和耕地质量亦发生较大改变,传统依据的盲目施肥、灌溉导致苹果产量和品质降低,普遍存在肥水不科学的管理影响经济效益的提高的现象。

二、存在问题

1.精品和优质果园较少

据初步估计,全国范围内,优质果园占30%左右,精品果园仅10%左右。

2.抗旱水源工程不足,水利条件差

小型蓄水工程分布不均,基础薄弱,设施不完备,严重制约了苹果经济的发展。灌溉方式传统,不少地方采用漫灌、串灌的传统方式,时间工程不配套,造成管理不便和水资源的浪费。保障农业现代农业发展的水利设施系统还不完善,滴灌、喷灌、微灌等工程建设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水利条件差,大部分果园为旱地,仅少部分有滴灌、喷灌、渗灌设施,在许多伏旱、秋旱、春旱严重的果区,常出现果个小、果形扁、果实含水量少等质量问题。

3.施肥不科学,施肥不能满足苹果生长的实际需要

首先表现在施肥量上,目前氮肥、磷肥施肥量大,钾肥施肥量不足。其次表现在氮磷钾施用比例上。第三表现在肥料结构上。单质化肥占主导地位,碳酸氢氨、普通过磷酸钙仍在普遍施用,而复合肥果树专用肥等配方肥料施用比例低到约10%。第四,表现在施肥时期上。大部分果农一年只施一次或两次肥料,且施肥基本上在冬季、春季进行。第五,有机肥施用量不足,果园有机质含量低。第六,叶面肥施用不合理。果农认识不清,施用叶面肥的果园90%以上主要补充了氮肥、磷肥、钾肥这些主要是通过土壤施用的肥料。第七,施肥方法单一。施肥多偏重于根施,对其他形式的施肥技术,如叶面喷肥、树干注射等施肥方法认识不足。第八,重视化肥,轻视有机肥。据统计,山东省的有机肥利用率不足60%。这不但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因化肥比例应用过大,有机肥过少,致使苹果果实品质下降。长期使用劣质化肥使土壤费力平衡遭到破坏、污染严重。过量使用化肥还造成土壤酸化、板结、养分失调等,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三、国内外经验借鉴

1.国内经验借鉴

(1)经济合理施肥

目前化肥施用量不断增加情况下,化肥的成本约占总成本的40%-60%,施肥的经济效益更不容忽视。施肥要算经济账,不能盲目进行。一般要求施肥量符合最佳施肥量,才能既获得高产,又得到最大经济效益。应用氮素化肥时更应注意克服盲目性,提高增氮的经济效益。

(2)施肥方法和时间

苹果树的施肥应该以基肥为主。最好的基肥施用时间为秋季,早熟的品种在果实采收后进行;中晚熟的品种可在果实采收前进行。由于秋季是苹果树的根系快速生长期之一,施肥后的断根伤口较易愈合,并且可起到一定的根系修剪作用,促进了新根的萌发,有利于养分的吸收积累。追肥的时间因树势的不同有一定的差异,一般在萌芽前、花期、果实膨大期进行。具体的施肥方法以树的大小而定,树体较小时一般采用环状施肥,施肥的位置以树冠的外围0.5-1.5m为宜,开宽20-40公分、深20-30公分的沟,将肥料与土壤适度混合后施入沟内,在将沟填平。成年果树最好采用全园施肥,结合中耕将肥料翻入土中。由于果树的根系生长具有明显的向肥性,对于磷钾肥最好施入30-40公分深的土壤深层,以提高根系分布的深度和广度,增强苹果树的抗旱能力和树体固地性。

(3)科学节水灌溉

为防止旱灾应做到果园深翻改土,增施有机肥,修水平梯田,保水保肥,进行果园覆草,建立蓄水设施。规划节水、排灌设施,及时排除果园积水。

2.国外经验借鉴

(1)日本果园施肥每年1-2次,每亩地使用氮磷钾复混肥7-10kg,少量果园补施有机肥,没有开沟和挖坑施肥作业。考察中可以看到多年不使用化肥的果园,每年粉碎施入等面积的稻草秸,产量维持在1500-2000kg。日本果园土壤管理采用生草制,我国采用清耕制。日本果园每年施入有机肥,采收后施入适量复合肥。由于适宜的土壤管理制度,日本的果园有机质含量高,一般在5%左右。

(2)果园土壤管理采用自然生态模式。果园行间实行人工或自然生草,多年不耕翻,但每年割几次,将草撒覆于草层或树盘,可保持生态平衡,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国外已普遍成功应用,国内开始试用。

(3)水肥一体化。选择水溶性好的肥料,在施肥前将其溶解成液体活选用液体肥料,用注肥泵将液体肥料注入到输水管道内。其操作流程是先向输水管道注肥2h,然后喷水6h,水肥一体深入地下,肥水渗透深度达50-60公分,可供根系全部吸收。减少肥料的损失和浪费,省时省力,均匀,高效。

四、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分析

1.果树病虫害造成的损失达20%-30%。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可大大降低这一比例,提高经济效益。

2.为了增加果园的投资回报率,由低投入向高投入高效益方向发展,随着高新技术的采用,果园投入必须不断增加。据调查,红富士高产优质园每亩投入2000-2500园,纯收入为7500元,粗放管理劣质园,每亩投入500元,纯收入为1500元,两者相差四倍。可见,投入不足,管理粗放,是造成红富士苹果树势弱、坐果率低、病虫严重和品质差的主要原因。投入少(包括人工、肥料、农药、灌水、纸袋、银膜、生长调节剂等),生产不出高档苹果;投入较少,生产不出优质果;投入严重不足,只生产低档果。

3.普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一是提高产量。在测土配肥的基础上科学施肥,促进果树养分吸收,可增加产量5%ˇ20%或更高。二是节约成本,减少损失,保护环境。在测土配方基础上,根据苹果不同品种结合土壤供肥状况,确定施肥量、施肥时期,避免盲目施肥,减少资源浪费,节约成本,减少化肥对环境的污染。三是改善果实品质。根据苹果品种选定化肥种类和比例,避免氮、钾过多引起生理病害。四是培肥地力。测土配方需啥补啥,养分平衡,土壤综合肥力逐步提高。

4.普及节水灌溉技术。滴灌结合施肥,不断供给根系养分,能节约用水,据试验,比喷灌节省用水一半左右。通过小沟灌水,可提高果实品质,每次用水量仅为畦灌的29.33%、漫灌的17.16%,节水率分别为71.2%和84.5%,每亩节省开支1600元以上。

5.实施水果生产大国向水果强国转变的策略。目前我国水果出口太少,仅为1%-2%,大部分水果只能是国内消费。出口少的原因,主要是水果品质低所致。国外主要生产国苹果出口率达30%以上,如果我国能不断强化肥水管理等措施,达此水平,可出口上万t,换取外汇达几十亿美金。另一方面单产低,广种薄收,产量比国外差3倍多,所以应努力提高果园的综合生产潜力,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五、对策及建议

1.施肥需与高产栽培技术相结合,更好的发挥肥料的增产效益。以土壤营养分析为基础,以叶分析为主要依据,建立计算机推荐施肥技术体系,减少化肥使用量,提高化肥使用效率。施肥灌溉实行机械化、自动化。

2.大力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防止肥害。有机肥腐熟后使用,施肥时与土混合搅匀施用;追施化肥时避免肥料直接施到侧根以上的粗根上,施用时应与表土拌匀。出现肥害时应大量灌水、稀释。按农业部苹果行业标准,以施有机肥为主,控制氮肥用量,不施硝态氮肥,追肥有三证的化肥。

3.生产实践中,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注意施肥与灌水的交互效应。根冠比处于最佳状态时,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所以要使苹果树地上部与根系始终保持一种动态平衡,并形成特定根冠比,使冠比处于最佳状态。施肥后应及时灌溉,有利于肥水结合,促进养分向根系表面迁移,提高根系吸收养分的效率。巧施肥,提高苹果着色品质。要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氮钾肥,坚持施用钙镁肥,并且施用适宜的微量元素。

4.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果品品质。使土壤和肥水管理更趋精准化。以土壤营养分析为基础,以叶分析为主要依据,建立计算机推荐施肥技术体系,减少化肥使用量,提高化肥使用效率。施肥灌溉实行机械化、自动化。市场的竞争就是产品质量的竞争,同样,果品市场的竞争也是果品质量的竞争。随着消费者对果品品质要求的提高,要以无公害、绿色果品生产标准和技术操作规程为依据,加强田间管理,慎用高残留农药,不断提高果品质量,建设品牌的无公害、绿色果品生产基地,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5.生产由数量效益型转为质量效益型。果园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坚持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不断培肥土壤。广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平衡施肥和科学施肥。

6.建立区域性节水灌溉体系,积极推广标准化栽培。以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理念为指导,紧密结合林果种植业发展实际,重点推进抗旱水源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利用地下水等水源,为果园提供灌溉保障,以节水建设为重点,实施喷灌、滴灌、微灌和防渗渠等工程,逐步建立区域性节水灌溉体系。以农业科学技术和成熟经验为基础,运用统一、简化、协调、优选的原则,对品种、土壤、环境、施肥、浇水、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生产过程制定标准,进行实施,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范伟国,杨洪强.中国农业出版社.细说苹果园土肥水管理.2009(10)

[2] 束怀瑞,陈学森.果树学研究论文集.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10)

[3] 王国平,窦连登.果树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原色图谱.金盾出版社.2007(9)

[4] 鲁剑巍,曹卫东.肥料使用技术手册金盾出版社.2010(1)

[5] 常伟,涂仕华.果树、蔬菜、花卉及草坪施肥技术,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1)

[6] 程建军.北方果树生产技术.中国农业科学出版社.2007(9)

[7] 耿新民.北京市门头沟区王平镇都市农业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3)

[8] 王金政等.苹果产业防灾减灾与安全生产综合技术.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

[9] 李天忠,张宏.北京市林果乡土专家苹果篇.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4)

[10] 聂继云,汪景彦.怎样提高苹果栽培效益.金盾出版社.2006(9)

[11] 王文瑞,梁太祥.优质苹果标准化栽培技术.中原农民出版社.2005(12)

[12] 王金友.苹果树腐烂病及其防治.金盾出版社.2007(12)

[13] 李天红,高照全.苹果园艺工培训教材.金盾出版社.2008(9)

[14] 汪景彦的苹果经.汪景彦.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5)

[15] 马宝焜,徐继忠.苹果精细管理十二个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10)

相关热词搜索: 苹果园 肥水 提高经济效益 研究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