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荔枝是我国华南地区最重要的经济林果树之一,随着荔枝的大面积种植以及栽培品种的日益增多,荔枝病虫害的发生也日趋严重。综述近年来荔枝常见病虫害的种类、为害和防治措施,其中病害10种,虫害33种,为害严重的主要是荔枝霜疫霉病、荔枝炭疽病、荔枝毛毡病、蒂蛀虫和荔枝蝽等,同时对荔枝病虫害的防治进行简要的概述,以期为荔枝病虫害的识别、鉴定及防治提供参考,为荔枝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荔枝;病虫害;识别;鉴定;防治措施;为害症状;系统性总结
中图分类号:S436.67+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9)17-0120-05
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是无患子科(Aspindaceae)荔枝属(Litchi)植物,由于其营养丰富,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味道香美,同时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素有“果中之王”的美称,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1-4]。荔枝主要生长在我国华南亚热带地区以及印度、泰国和越南等地,其中我国是最大的生产地,其次是印度[1,3-7]。随着人们对荔枝需求量的增加以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自2011年开始,荔枝这一产业步入最佳发展时期[8]。然而随着荔枝的大面积种植及栽培品种的日益增多,病虫害的发生也日趋严重。荔枝病虫害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发病周期长、防治困难,是影响荔枝生产和品质的重要制约因素。目前,对于荔枝病虫害及其防治的全面报道较少,本研究对近年来文献报道的荔枝常见病虫害种类、为害和防治措施进行系统性总结,以期为荔枝病虫害的识别、鉴定及防治提供参考,为荔枝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1 荔枝主要病害及其为害
侵染性病害是为害荔枝的主要病害,包括真菌性病害、病毒病以及由瘿螨危害引起的毛毡病和寄生藻类引起的藻斑病。表1总结了文献报道的所有侵染性病害的种类、病原以及为害部位,其中霜疫霉病和毛毡病是为害荔枝的主要病害,也最为严重。
1.1 真菌性病害
真菌性病害是为害荔枝的主要病害,目前已报道的真菌性病害有7种,其中荔枝霜疫霉病是为害荔枝的主要病害。
1.1.1 荔枝霜疫霉病 荔枝霜疫霉病别称荔枝疫病,是我国荔枝生产最普遍且严重的病害之一,可为害花、果实和叶片等[5,11,25]。花穗受害后变为褐色并腐烂、干枯,导致不能坐果。果实受害后,发病初期果皮表面出现不规则的褐色病斑;随着果实的成熟出现裂果,果肉糜烂发酸,流出褐色的汁液。叶片受害后产生不规则的褐色病斑,湿度较大和雨水多时病部生出白色霉状物[8-10,12]。荔枝霜疫霉病主要以菌丝体在病组织上越夏和越冬,翌年春夏之交产生孢子囊,借雨水、农事操作、昆虫等传播[9-10]。
1.1.2 荔枝炭疽病 荔枝炭疽病可為害叶片、花和果实,其中以叶片受害最为严重。叶片发病初期出现小黑点,后逐渐扩展至小圆形病斑,呈灰褐色,最后病斑扩大为灰褐色干枯轮纹状;花穗期发病时花穗变得干枯且呈褐色;果实期发病时出现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暗褐色病斑,后期病部长出黑色小粒点,造成局部枯死或畸形果、落果、烂果等。荔枝炭疽病主要以孢子在果实、病叶及枝梢上越冬,翌年春季条件适宜时借助雨水等进行传播,荔枝炭疽病的严重程度与温度和降雨有极大关系[10,13-15]。
1.1.3 荔枝酸腐病 荔枝酸腐病以侵害成熟果实为主,由荔枝蝽象为害或采果时果皮破损而引发,一般自果实蒂部开始发病,果蒂开始由褐色变深褐色,后扩大至全果,感染酸腐病的果实呈褐色至暗色,直至全果变褐腐烂,果实表层会生成白色的孢子。荔枝酸腐病主要由分生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8-9,16-19]。
1.1.4 其他真菌性病害 荔枝叶斑病主要为害叶片,病斑从叶尖向叶缘扩展,形状由圆形至椭圆形,呈赤褐色,后合成不规则的灰白色大病斑,出现针头大小的黑色粒点[8]。荔枝白粉病既可以为害叶片也可以为害果实,发病初期在叶片正背面或果实龟裂片缝隙间有白色粉状斑,后期布满白色粉状物,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和菌丝[14]。荔枝煤烟病主要为害叶片,在叶片与果实上会产生一层黑色的物质,如同覆了一层煤烟。严重影响荔枝的光合作用,削弱树势,同时影响果实着色,降低其品质和商品价值[14,17-18]。荔枝溃疡病主要为害主干,在衰老的树上最为常见,轻则叶片脱落,影响树势;重则大枝或全株枯死[20]。
1.2 病毒病
为害荔枝的病毒病主要是荔枝丛枝病,别称荔枝鬼帚病,发病时嫩梢及幼叶狭小,颜色浅,叶面卷曲不能正常伸展,严重时整片叶弯曲畸形,凹凸不平,畸变叶不断脱落直至枯枝;叶脉明显呈淡黄绿色,脉间叶肉呈不定形的黄绿色斑纹,病梢成扫帚状;花穗受害,节间缩短,畸形膨大,一般不开花结果。荔枝丛枝病的传播媒介主要是龙眼角颊木虱与荔枝蝽[17-18,22]。
1.3 其他侵染性病害
荔枝毛毡病和藻斑病也是荔枝常见的病害。其中荔枝毛毡病是由荔枝瘿螨引起的为害严重的一种病害[23-24]。荔枝瘿螨俗称荔枝毛蜘蛛、毛壁虱等,成螨、若螨刺吸荔枝新梢嫩叶、嫩芽、花穗和幼果汁液,叶片受害会产生毛毡一样的形状,花穗受害布满茸毛,变成畸形。幼果花器受害后畸形膨大,不开花结果;幼果受害表面多布满茸毛,发育受阻而脱落[10,13,16,21-25]。藻斑病初期在叶面上出现黄褐色针头大的小圆点,然后向四周扩展,形成椭圆形、不规则形或圆形的毛毡状斑。毛毡状斑表面有略呈放射状的细纹,微隆起。病斑扩展到中央逐渐老化,呈橙黄色或灰绿色,有的表面平滑,色泽较深,边缘保持绿色。树干生成灰色的青苔状物,直至树干枯死[17-18]。
2 荔枝主要害虫及其为害
为害荔枝的害虫较多,目前文献报道的有33种,分布于鳞翅目、鞘翅目、同翅目、双翅目、半翅目和缨翅目等6个目。其中荔枝蒂蛀虫、荔枝红头囊螟、巢蛾、茶材小蠹、垫囊绿绵蜡蚧、堆蜡粉蚧、花果瘿蚊、荔枝蝽和茶黄蓟马是为害荔枝的主要害虫,表2对荔枝害虫的种类以及为害部位进行了总结。
相关热词搜索: 研究进展 病虫害 荔枝 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