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所生产的拜耳血糖监测仪于随机状态下采集患者2 mL肘静脉血送至本院生化室进行检测;采集静脉血后2 min再分别利用74%的乙醇与0.75%的碘酊对患者同一只手的无名指与中指末端进行消毒,待消毒剂干后以血糖仪及基所配备的采血针以相同进针浓度采集0.2 mL毛细血管血液,并利用同一台血糖仪进行检测。实验所用仪器与设备均经证明性能可靠。
1.3 观察指标与评判标准
观察两种不同消毒方法的末梢血糖监测结果,并以静脉血血糖监测结果为标准,比较两种不同消毒方法的末梢血糖监测结果与静脉血血糖监测结果的差值;并向患者询问对于两种消毒方法的疼痛感差异情况[2]。
1.4 统计方法
研究所得数据利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x±s),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n(%)],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消毒方法末梢血糖监测结果比较
以肘静脉血血糖监测结果为标准,碘酊组患者的末梢血糖值与静脉血血糖值之差为(1.2±0.4)mmol/L,明显高于乙醇组的(0.7±0.3)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83;P<0.05)。见表1。
2.2 患者对于两种消毒方法的疼痛感差异比较
123例患者当中,有31例认为两种消毒方法的疼痛感无明显差别,有92例认为两种消毒方法的疼痛感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认为乙醇消毒疼痛感轻于碘酊的有80例,认为碘酊消毒疼痛感轻于乙醇有的12例。见表2。
3 讨论
血糖监测可全面反映患者血糖的控制情况,为患者饮食、运动与用药的及时调整提供了科学依据,是糖尿病患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3]。利用血糖仪对患者末梢血糖进行检测既快速又便捷,但其检测结果会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血糖仪的型号、所使用的血糖试纸、采血方法、采取部位、皮肤消毒方法、温度与湿度、患者自身心理因素等[4]。据相关研究报道,若血糖仪与血糖试纸未匹配,血糖就会产生一定误差,且两者编码相差越大,误差也就越大[5-7]。另,采血量不足也会影响最终读数,或是导致所测定的结果偏低。为确保每位患者均能一次性采血成功,同时为尽量减少误差,本案在选择仪器与设备时,选择拜耳公司所生产的血糖仪,并配以相应的血糖试纸进行检测,同时确保肘静脉血采集达2 mL,手指末端采血达0.2 mL,并由同一批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尽量避免了因人为操作而产生的误差。
皮肤消毒方法是影响血糖监测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研究报道指出[8],利用75%的乙醇对手指末端皮肤进行消毒时,因其含一定量的水分,消毒残留的水分会给血液标本带来一定影响,同时乙醇还会影响试纸的氧化酶作用,致监测结果不准确。为避免此影响,本案在利用75%的乙醇与0.75%的碘酊对患者皮肤进行消毒时,均是等到消毒剂干燥后再行采血操作。研究结果显示,以患者肘静脉血的血糖检测结果为标准,碘酊组患者的末梢血糖值与静脉血血糖值之差为(1.2±0.4)mmol/L,明显高于乙醇组的(0.7±0.3)mmol/L。究其原因,乙醇易挥发,经短时间即可挥发掉,不会对血液采集产生较大影响;有毛细血管的扩张,加快了血液流动的速度,使得局部血糖下降,不致局部血糖偏高而影响最终的检测结果;虽具强皮肤刺激性,但极少有患者会产生过敏反应。而碘酊是将碘化钾进行充分溶解后再与碘、乙醇进行搅拌稀释后所成的,其极易引起血糖值的波动,且碘酊可长久黏附于皮肤上,虽能起到持久的消毒作用,但也加大了與血液中各类物质发生反应的风险,影响所采集的血液标本,同时血液中的有机物还会影响碘酊的消毒效果。要注意的是,因乙醇极易挥发,即使良好保存也不能避免其浓度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致其消毒效果无法保证,所以,护理人员应定期对其比重进行调整,以保证其浓度,确保消毒效果。同时要注意乙醇具易燃性,日常工作当中应将其远离火源保存,以免发生危险[9]。另,该案研究结果还显示,针对不同消毒方法给患者带来的疼痛感,31例患者认为两种消毒方法的疼痛感无明显差别,92例患者认为两种消毒方法的疼痛感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认为乙醇消毒疼痛感轻于碘酊的有80例,认为碘酊消毒疼痛感轻于乙醇有的12例,多数患者表示更愿意选择利用75%的乙醇进行消毒。
综上所述,74%的乙醇与0.75%的碘酊均是良好的皮肤消毒剂,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末梢血糖监测而言,乙醇对监测结果的影响更小,且给患者带来的疼痛感更轻,既安全又可靠,可作为临床对糖尿病患者末梢血糖采血前皮肤消毒的主要方式,以尽量减少监测结果的误差,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韩一栩.两种血糖监测方法在妊娠期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2015(14):2122-2124.
[2] 蒙清婷,黄艳玲.门诊糖尿病326例末梢血糖监测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2):265-266.
[3] 周玉兰,冯晓瑜,邓英,等.动态血糖监测及饮食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5,14(1):25-27.
[4] 林晓燕,隋国良.健康体检联合末梢血糖检测在糖尿病中筛查的作用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6,18(23):49-50.
[5] 马伟军,董萍.合理利用“微信”对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结果观察[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6,34(6):786-787.
[6] 古华新,张微.QCC活动在降低住院糖尿病患者末梢血糖漏测率的作用[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6,23(12):91-92.
[7] 孙永叶.第1滴与第2滴末梢血对监测血糖值影响的比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4):273-274.
[8] 康烁,田素斋,高俊香,等.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的影响[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2):242-246.
[9] 宋晓红,张健,千春花,等.指尖血糖检测流程优化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的疼痛以及依从性影响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4):153-154.
相关热词搜索: 两种 末梢 血糖 消毒 糖尿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