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研究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研究

时间:2025-08-02 05:54:28 浏览次数:

摘 要: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进程中仍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笔者首先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进行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必要性,然后指出国际趋同过程中存在的障碍,最后对有关问题提出建议,以期更好地加快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步伐。

关键词: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经济全球化,国际会计准则

一、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概述

所谓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指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下,在国际强势集团的推动下,各国国内会计准则在不断的国际比较和协调中,向现在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比较认可的国际会计准则靠拢甚至吻合的一个发展过程,此外,趋同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各国国情的差异使得合作的意愿强烈程度的不同,这就需要积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建新机制,努力创建设一套体现国际效率与公平的机制。

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实质

会计准则国家之间的差异是建立在本国国情基础上的,有其特定的经济价值和后果, 一旦会计准则发生任何变动,都会对当前的利益分配格局造成影响。会计准则的制定修改意义重大,国际社会争端的本质是利益的争夺,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实质也是世界各种利益争端的产物。 威廉姆认为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能够产生经济后果,其制定程序在一定程度上是政治化的过程,政治就意味着控制会计准则的趋同是国际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也反过来加深了经济全球化。建立有利的国际会计准则必然对确定国际的市场经济地位意义重大。目前,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更加符合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利益。对近年的部分研究进行了总结认为国际会计准则正逐渐美国化。不论欧盟、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将有怎样的反应与对策,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与IFRS 趋同,实质上将成为与USGAAP 的趋同。掌握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权,就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国际经济社会会计的话语权。

三、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盛行,使得国际经济贸易交流日益频繁,大量国际资本的流动对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提出了新要求。我国在2001年就加入了WTO,参与到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浪潮中,在这样的背景下,会计准则趋同就显得十分的必要。它对于消除各国差异产生的障碍,缓和国际社会的反倾销,促进我国国际市场的开拓从而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也可顺应时代发展的浪潮。

(二)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我国会计准则确定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与国际会计准则中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相一致的。我国的会计准则趋同过程同时也是会计准则不断完善的过程即对会计核算进行统一的规范,进而约束企业会计行为,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例如,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证券市场这几十年也取得了可观的成绩,各种衍生金融工具随之产生,从而带动相关行业的进一步发展。1990年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首次提出公允价值作为衍生金融工具计量属性,2006年我国也引入了公允价值这个概念,公允价值随着市场变化而变动,可及时地对金融工具价值作准确的确认和计量,使会计信息更符合及时真实的特征。

(三)有利于我国跨国公司提高管理水平

跨国公司需要有一套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进行有效的管理,但不同子公司所在国家不同,执行的会计准则不同,导致在成本、费用上核算差异较大,有些子公司在本国核算经营成果为亏损,但按照母公司核算标准进行核算结果却截然相反,致使投资者无法真实了解整个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会计准则趋同,可以加强跨国公司的管理,使跨国公司有一套高质量的财务信息,既有利于投资人进行投资,同时也可以增强跨国公司管理效率。

四、完善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对策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该部分笔者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

(一)不断完善会计准则体系

一是加强企业财务规则的创新建设。企业会计准则主要是针对会计核算的确认、记录、计量、报告规范会计行为。那么,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要不要涉及企业财务规则诸多管理规定,我国在制定财务与会计规范时已把财务与会计分开,同时制定了财务规则与会计准则。但是对于企业来说,会计核算与财务内容是融合的,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有财务管理内容,但是它更应明确地对资金筹集、资产营运、成本控制、收益分配等财务行为进行组织、协调、控制、评价和监督等做出必要规范。二是创新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小企业要不要涉及内部控制规章建设。针对目前企业内部管理现状,为了提高管理水平,企业应建立健全必需够用的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从会计法规制度方面加以规范,使企业在组织机构、企业文化、风险控制、内部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方面加强建设。

(二)加强会计教育,培养国际化会计人才

会计教育的目标服务于会计实践的需要,而会计实务需要随着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不断与时俱进。在国际化和知识经济环境下,传统的会计教育模式己跟不上时代步伐,满足不了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对会计教育体制进行全方位改革,培养一批适应国际化和知识经济发展需要的国际会计人才。政府可以组织优秀的海外留学人才对国内企业会计进行培训,并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从而培养一批既通晓国际商务规则,带动行业发展和进步,又能熟练掌握会计相通的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会计人才。当然,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也需要考虑进去。

(三)争取国际会计准则制定话语权

目前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更多的代表了以英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利益,发展中国家及转型经济国家如我国的利益则无法得到保障。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国际上地位的不断提高,我国也逐渐受到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关注。这是我国综合国力增强的必然结果,当下我们应把握时机,努力在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完善上争取更大的发言权。 第一,积极介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过程。新的经济形势下,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向双向主动的会计国际化方向发展,从形式参与过渡到实质参与。既有选择地使用国际财务准则,又不失时机地介绍我国会计准则,从而在欧美主导的国际会计准则体系中注入新的力量,使这个体系更加成熟与完善,更能代表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利益。第二,加强区域性的合作以加快中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我们可以积极地与经济背景相似、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等具有相似特征的国家开展区域间沟通、对话和合作。这样既可以打破以英、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主导国际会计准则制定过程的局面,又可以提高我国在国际会计准则制定中的影响。

五、结论

未来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趋势是全世界最终将使用统一的财务报告语言。构建并实行全球统一的较高质量会的计准则是终极发展目标,当然也是长远目标,现阶段能做的就是为实现该长目标做好准备。因此,需要不断完善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提高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质量,夯实趋同基础。总而言之,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持续趋同之路虽然不是一帆风顺,但只要明确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目标和途径,充分认识目前自身存在的不足,制定好计划并逐项付诸行动,就能走得更长远,通往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终极目标最终将会实现。

参考文献:

[1] 罗映红.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之路[J].理论探讨,2010(3).

[2] 林春.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研究[D].长安大学,2008.

[3] 张明,刘业鹏.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研究[J].金融经济,2011(1).

[4] 郭维.会计准则国际差异与企业反倾销应诉[D].湘潭大学,2007.

[5] 张雪.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比较研究[J].财经纵览,2013(1

相关热词搜索: 趋同 会计准则 我国 研究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