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我国的基础教育领域里,正在深入地开展教学的整体改革,要实现这些改革,必须借助现代的教学媒体,即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是教学现代化的标志,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体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和突破口。它不仅具有其它直观教学的优点,而且还有视听结合、动静结合、操作方便等特点,有利于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结构。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和方法,组织多媒体信息,结合传统的教学手段,使两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以实现教学的优化,并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
多媒体技术应用在物理教学中,通过对物理实验模拟,来降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难度,化抽象为形象。因为在物理教学中,有很多物理量是看不见、摸不到的,只能从其表现出来的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演绎、推理,进而总结出结论。借助多媒体计算机,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模拟出来,直观形象地显现在学生面前,降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难度。在研究“磁体周围的磁场”时,情况就是这样的——磁体周围的磁场是客观存在的,可是我们既看不见也摸不到,如果让学生仅凭想象,必然会困难重重,这时我们就可以借助计算机将磁体周围的磁场模拟出来,让学生一目了然。这里强调的物理模拟,不是示意性的简单动画,它演示的物理过程接近于物理的真实。如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这种移动是叠加在电子无规则运动基础上的定向移动;电容器充电、放电的过程;两球碰撞时先压缩、后恢复,其过程中两球速度、加速度的变化,粒子散射、核裂变的过程等。模拟实验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重要功能之一,利用多媒体做实验,准确、逼真(有动画感),能够较好地反映出物理现象变化的全过程。
多媒体还可以进行动画演示,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物理学本身是一门实验科学,许多物理知识的理解是要依靠直观的实验做基础的,但在中学教学中有很大的一部分实验(尤其是微观实验)是无法实现或较难实现的。不做实验就会对学生掌握知识以及教学效果带来很大影响。以往遇到这种情况,多是教师对着挂图或书中插图讲实验,学生没有形成具体的认识,较难接受。利用多媒体则可以化小为大、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使本来看不见或者看不清的东西变为具体形象的动画片,利用动画作为媒介,逼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物理知识,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概念,深刻理解较抽象和较复杂的教材内容,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去学得知识。如简谐振动的图像,把弹簧振子振动的实物图、相应的圆周运动以及振动图像的形成有机地联系起来,计算机在一幅画面中演示这种有联系的连续的动画,在教学中能起到化解难点、突破重点的作用。在“生活中的透镜”一节的教学中,利用照相机照相时,由于在照相机胶片上所成像的大小是随被照物体与镜头的距离的变化而变化的,而像的这种变化是学生在外部不易观察的。这时,将其做成动画,像的这种变化就显而易见了。这样,可以防止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我们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知识提炼,加大课堂密度,增大课容量。这里所说的知识提炼,是以计算机特有的方式进行的知识的复习、巩固、小结,它能够把物理规律集中表现出来。如,“透镜成像”是几何光学中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掌握透镜成像的虚实、正倒、大小及物体移动时像的变化和移动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实验法、作图法、公式法学习这部分知识。作为这一单元的小结,计算机演示物体沿主轴由远及近向透镜移动的过程中像的变化和运动,在学生有了实验的感性认识和理性分析之后,给他们一个形象的、连续的、鲜明的知识提炼,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每一个实验都是经物理学家的许多次实验后才得出的结论,所以我们要掌握这些知识的来龙去脉,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大有益处的。而课堂的时间短,如果真的用实验一个一个地去完成,确是一件困难的事,这时我们可以将前人走过的路——即实验目的、实验准备、实验过程等,用微机展示出来,让学生按照着前人使用过的正确方式去做。这样既能准确地完成任务,又不至于使学生走弯路,从而在短时间内高效地完成任务。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学生产生有利于一种好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人机对话,学生能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有力地促进智力开发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又由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控制学习进度,还可实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突出个性发展的素质教育的目的。如我们用教学软件进行“振动和波”的复习时,每个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复习内容和练习题,老师则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个别指导,进而达到较好的效果。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不断应用,既方便了教学,也向学生展示了科技发展的现状,无形中在号召学生应努力学习,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己,跟上时代的要求,去使用现有的现代化工具,才有可能去创新,才能走在时代的前列。
应用多媒体进程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
以辅代主。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应起主导作用,多媒体技术是为提高教学效率而使用的一种手段。但在实际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不但替代了粉笔黑板,还替代了其它媒体的地位,“包办”了所有的教学工作,多媒体替代了一切,成了现代课堂教学的全权代表。这种全盘“包办”必然带来问题,如:投影屏幕不能完全替代教师板书。现实中不少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时,脱开了粉笔和黑板。但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仍有一些地方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首先是黑板即时重现力强,随写随看,内容还可以方便地增删,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有时会有突然而至的灵感,如果借助黑板,这种“灵感”就会得到充分展示。另外,好的手工板书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体现教师风格的作用,有无形感化的作用,学生抬头一看,便对本节课的重点一目了然。所以,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不能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更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以模拟实验操作代替实际实验操作。能够实际完成的实验必须让学生实际操作。利用微机技术可以很方便地实现模拟现实,甚至模拟现实中难以实现的实验。但是,如果热衷于在计算机上模拟操作而忽视学生的实际操作,势必影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由于模拟实验不是真实的实验,使得它的可信度不高,如果长期要学生接受他们所怀疑的信息,那么必然会使他们丧失质疑、创新的欲望和能力,重新回到机械接受和机械记忆的老路上,与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因此,可以通过实验解决的问题就没有必要再用多媒体摸拟,要尽可能采用真实的实验实践教学。
以教师的活动代替学生的思考。教学活动中,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在于应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刺激和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实践中,必须注意不能让电教媒体挤占学生的探索、分析、思考的时间,必须把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
以人机对话代替师生对话。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在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信息交流、反馈,实现教学双方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帮助教师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如果盲目地依赖于计算机,只注重人机的对话,很容易忽略师生之间的信息反馈,那么就会使教师的教学活动进入一个单向的信息系统,无法摆脱满堂灌的模式。
以形象思维代替抽象思维。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对高年级学生而言,这种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多媒体技术可以利用自己强大的功能,降低难度,突破难点,但是,如果只是简单地以生动形象的画面把本来应该在学生头脑中的想象再现出来,那么,势必会影响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作者单位: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张义镇中路中学)
相关热词搜索: 抽象 多媒体技术 物理教学 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