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略论旅游发展对西藏手工业的影响

略论旅游发展对西藏手工业的影响

时间:2025-08-02 05:15:26 浏览次数: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西藏旅游业飞速发展。文章论述了在西藏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藏族传统民族手工艺的从业人员结构、产品种类、生产方式等发展现状和特点,及其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与特色。该文还进一步提出了当前西藏旅游业所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及今后应该明确的发展思路和避免的问题。

[关键词]改革开放;旅游业;西藏;民族手工业

[中图分类号]F59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57(X)(2010)02-0103-04

历史上,西藏除了农耕和游牧外,其余的生产活动几乎都集中在手工艺领域。民族手工艺与农业和畜牧业并列为西藏历史上的三大传统产业,西藏的民族手工艺者创造了大量具有丰富精神内涵的物质产品,并将其技艺代代相传。西藏民族手工业不但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而且由于西藏旅游产业和边境贸易的明显优势,使其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改革开放30年来,西藏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现已成为自治区的支柱产业之一。旅游商品带动西藏民族手工业的政策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就开始实行,特别是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会议以后,西藏大力发展旅游商品生产,民族手工业企业收效明显。西藏自治区在“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中把民族手工业列为六大支柱产业之一。旅游发展带来了大好的经济形势,西藏传统手工业在产值节节攀升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

一、西藏旅游业与手工业发展现状

1、改革开放30年来西藏旅游业的发展进程1980年初,中央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后,西藏自治区旅游业开始起步。1984年,中央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后,中央加大了对西藏的投资力度,并采取一系列措施,继续推动西藏旅游业的发展。到1987年,西藏接待境外旅客已达6万多人。

1991-2005年,是西藏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期。中央第三、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都把发展旅游业作为重点做出部署。2004年,全区接待旅游人数首次突破100万人次。2005年,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西藏发展稳定工作的意见,强调大力发展旅游业,精心培育旅游精品,以旅游业带动农牧民增收和相关产业发展。西藏自治区加大工作力度,促进旅游业实现新跨越,当年接待进藏旅客达到180万人次。

2006年,青藏铁路通车后,全区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251.2万人次,实现外汇收入5273万美元,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2亿元,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7.7亿元,相当于全区GDP的9.6%左右。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的龙头地位初步形成。2007年,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了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主导产业的发展目标。全年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40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8.5亿元。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区内GDP的14.2%,比1980年增长近75倍。

1980年到2007年,全区旅游收入累计166.58亿元,增幅高于全区GDP增幅23%。旅游业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具有很强的拉动和带动作用。2008年,由于“3.14”事件的影响,当年西藏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24.64万人次,同比下降44.2%,其中入境游客下降达81.4%,国内游客下降40.5%,实现旅游总收入22.59亿元,同比下降53.4%。

2009年,西藏自治区拨付5000万元用于旅游促销和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全力恢复旅游业健康发展。1-5月,接待国内外游客720237人次,同比增长达190%。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22264人次,同比增长达280%,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203万美元,增长高达270%。

2、改革开放30年来西藏手工业的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前,西藏手工业发展一直处于很缓慢的水平,至1980年,全区仅有民族手工行业33个,不到100个企业,800余种产品,从业人员共6670人,年总产值611万元。1981年至1989年国家拨款2340多万元,用于西藏民族手工业扩建、新建厂房、技术改造、人才培训等,使民族手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1989年,西藏全区民族手工业发展到113个集体企业,职工6700多人。全区民族手工业产值达到4070万元,产品品种规格1600余个。

1994年以来,西藏自治区大力发展旅游商品生产,收到明显的经济效益。1996年,旅游产品销售额已占民族手工业产值的15%,全区个体手工业发展到1000多户,年利润比1985年增长76%。

到2003年,全区注册民族手工业企业(集体十个体)近2000个,产值1.45亿元,从业人员9600多人。到2008年底,全区有民族手工业集体企业140家,年产值2.8亿元,年利润0.2亿元。另据统计,作为旅游业中重要一环的购物消费支出,目前已经占到西藏旅游总消费额的26.9%。由于全区各部门和各行业对第二产业认识较混乱,对民族手工业的界定也有分歧,所以数据统计有一定难度。民族手工业在第二产业中所占比例很小,在第三产业中所占比例也不大,手工业品自我发展。近期西藏自治区旅游局举行了首届旅游纪念品大赛,在众多参赛作品中,旅游局挑选了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在全区旅游产品企业中推广。同时,旅游局还决定拿出部分旅游发展资金用于扶持民族手工艺旅游纪念品产业,力争在“十一五”末,将旅游纪念品的消费支出提高到旅游总消费额的30%左右。

但是,从总体发展来看,自从进入上世纪90年代末期,尤其是本世纪初以来,由于市场的快速变化,竞争的加剧,内地和邻国的产品进入西藏市场,本地部分产品市场开始萎缩,一些当地民族手工业企业难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加上过去的相关政策已经过时,管理机构也出现缺位,所以西藏民族手工业开始出现滑坡。

二、旅游发展对西藏传统手工业的影响

西藏传统手工业产品主要有五金工艺(金、银、铜、铁等制作的生活用品及宗教用品)、氆氇、邦典、服饰、卡垫、唐卡、面具、制陶、造纸、家居、乐器、木碗、藏香等。改革开放30年来,飞速发展的旅游业对传统手工业的影响是巨大的。总体上看,西藏传统手工业的年产值节节攀升,从业人员在不断增加,手工产品种类与数量也在逐年递增。但是,从一些手工产品行业个体来看,旅游发展使得一些行业产品精益求精、品种推陈出新,另一些行业却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危险。

1、旅游发展从总体上带动了民族手工业 仅以旅游购物市场为例,购物是旅游活动的重要内容,游客所购买的货物大多是能反映旅游地特色的纪念品。西藏民族手工艺品是西藏旅游产品、旅游纪念品的主要来源。工业的发展,为西藏旅游购物市场提供了大量丰富多彩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对促进西藏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反过来,旅游业的发展也有力地推动了西藏手工业的发展。1990年,全区民族手工业产品中,民族特需商品占70%,工艺品和宗教用品占20%,生产用品占10%,近年来旅游纪念品和民族特需商品的比例有所上升,部分民族手工业行业旅游纪念品的比重已超过50%。

西藏手工业产值从1980年的611万元增长到了2004年的10545万元,民族手工业产品的花色品种也

从1980年的800余种增加到目前的近2000种。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强特需用品和旅游纪念品的生产,也有利地推动了部分传统技艺的恢复与抢救工作。

2、西藏旅游与手工业的相互作用

尽管有以上呈正数增长的数据,西藏旅游购物品的开发和促销依然是西藏旅游业的一个薄弱环节。直到20世纪90年代,西藏自治区才开始有专门开发生产旅游商品的企业(1993年7月西藏工艺美术旅游商品开发公司成立,专门生产西藏工艺美术品、旅游纪念品。公司下设唐卡壁画厂、泥塑面具厂、工艺挂毯地毯厂、金银制品及藏刀厂),同时期也出现了一些旅游商品定点加工单位(如圣地珠宝旅游纪念品公司),这些企业在市场上都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由于当时从事旅游商品开发的企业数量很少,所以旅游商品的开发和设计还未形成规模,商品种类仍显单调。

据统计,现阶段旅游者在西藏的购物花费约占西藏旅游总收入的27%左右,比改革开放之初提高了17个百分点,但与其他地区相比仍然偏低。同时期,在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旅游购物品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50%以上,我国沿海开放城市和主要口岸城市的旅游购物品收入的比重为40%以上,全国的平均水平也在37%左右。可见,西藏在这方面仍有较大差距。由于旅游购物品的巨大创汇能力,旅游购物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在旅游业中尤显重要。对西藏旅游业来说,这是亟待突破的一环。

从发展和长远的观点来看,民族手工业在旅游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就西藏自治区而言,旅游业及民族手工业的地位与作用不仅体现在创汇、拓宽货币回笼渠道上,还体现在增加就业、增加农牧民群众收入、增进国家间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与文化交流等诸多方面。

3、各种手工行业不同程度地受到旅游发展的影响

在受旅游发展影响最大的一些手工行业中,呈现出这样的局面:一些手工业因符合了旅游发展的需求而得到振兴,并逐渐开始形成规模,但就在他们刚刚进入良性发展的时候,却因自身竞争力薄弱而遭到外地或邻国同类产品的威胁,有的甚至因此而走向衰退甚至消亡。最为明显的因旅游者购买而创造高销售量的手工产品种类有:唐卡、木碗、地毯、藏刀、饰品、藏香。这几种原本属于民族特需品和宗教用品的手工艺品由于极具西藏特色、便于携带等特点,颇受旅游者青睐,现在已经成为西藏旅游纪念品中的主要构成部分。这几个行业的效益相对较大,从业人员数量也在逐年增多,但这其中除了地毯以外,绝大多数还是作坊式的生产规模,手艺为师徒传承,产量不大。另外,在旅游经济的良性刺激下,这几种产品已经开始呈现精良化、多样化趋势。但是,其中藏刀、木碗被云南的一些厂商占据了部分市场,唐卡市场有一部分被青海和尼泊尔所有,至于饰品,尼泊尔和印度还有内地其他省份的产品几乎瓜分了全部市场。

其他几项受旅游经济影响的手工行业是:五金工艺、氆氇、服饰、面具、家具。这些手工产品现在的性质还是属于民族特需品和宗教用品,产销量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本民族的消费市场,但是近些年它们均不同程度地进入了旅游纪念品市场。有市场眼光的企业开始针对旅游市场研发出一些产品,比如对上述手工艺品加强装饰性、增强便携性、完善包装工艺等等,使其成功地成为旅游纪念品中的一分子。

另一些如制陶、造纸、乐器等手工行业,一方面没有打入旅游品市场,另一方面由于替代产品的大量涌入,其作为民族特需品的地位大大减弱,产量也急剧萎缩,手艺濒临失传。

三、当前西藏传统手工业所面临的问题

虽然在相关政策的大力扶持下,西藏民族手工业获得了快速发展,但从市场占有率看,西藏的地方特色旅游纪念品的比重却比较低,仅占整个纪念品市场的20%左右,其余80%左右的旅游纪念品都是由印度、尼泊尔和内地企业生产的。产业规模小、研发水平低、工艺粗糙、特色不鲜明、发展层次较低且发展不平衡,市场具有民族性和区域性等问题已经使西藏本土产品面临被挤压的严重局面。

西藏民族手工业发展还面临诸多问题:市场需求不足与无序竞争,不利于民族优势产品保护与开发;原材料价格昂贵、制作耗时长,导致产品成本过高,竞争力下降;传统与现代工艺技术缺乏技术资源的支持,新产品研发设计力量奇缺,导致产品产量低、款式少,而且美观度欠缺;民族手工艺者流动性大,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行业缺少统一管理,导致行业间信息闭塞;西藏民族手工业对国家的依赖性大,独立发展的能力差等等。针对当前的旅游品市场,又出现了以下一些新的具体问题:

1、缺乏知识产权保护,一些具有本地特色的手工艺品被内地一些厂商粗糙地仿制,成本低廉的产品进入西藏旅游品市场,扰乱了产品原有的价格体系。例如浙江、河南等一些地方大量仿制西藏特有的手工艺品,如金属佛像、法器等,大约只需要正品1/4的价格就可以买到仿冒产品,原来从西藏本地或者尼泊尔进货的商贩们大量改从内地进货,廉价的仿冒品充斥市场,导致原有的价格体系被破坏。也导致许多当地企业丧失竞争力。

2、尼泊尔手工艺品以相似的文化符号和低廉的成本,轻而易举地占据了西藏旅游纪念品中大份额的服装与饰品市场。邻国尼泊尔与西藏有着相似的文化,尼泊尔纺织品和佛像很早就在西藏生了根,近年来,尼泊尔服饰和唐卡也在西藏市场火热起来。拉萨八廓街上大多数店铺都有来自尼泊尔的商品,甚至还有不少于5家尼泊尔商品专卖店;藏医院路、丹杰林路的工艺品店里几乎都有出售尼泊尔的服饰和工艺品,而且占50%左右;八廓街上的一些商铺也有尼泊尔的唐卡出售,大多数游客不认识产地,只会优先选择价格低、画工也不错的唐卡。

3、内地和邻国针对西藏开发的一些质优价廉的新产品打入西藏市场,挤占了本地手工业产品的发展空间。内地如云南、四川、广东和邻国尼泊尔、印度的厂商也瞄准了西藏的旅游纪念品市场和民族特需市场,针对性地开发出质优价廉的新产品,凭着价格优势很快打入了西藏市场,如云南的金属工艺品、木碗,尼泊尔生产的藏饰、珠宝等。10年过去,其中一些产品已经站稳了脚跟,使得西藏当地企业不得不退出竞争。

四、提高西藏手工业在旅游发展中的竞争力

根据旅游纪念品的生产现状和今后的发展要求,西藏民族手工业管理部门提出的旅游纪念品发展思路为:以旅游市场为依托,以传统技艺和民族特需用品为基础,调整产业结构,强化创新意识,增加科技含量,确保产品质量;内涵和外延相结合,发挥比较优势,集中搞好骨干企业,优先抓好拳头产品,放开搞活小企业,鼓励合资、民营、个体企业投资;以发展旅游纪念品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推动民族手工业行业体制和机制的不断改革与创新,促进全区民族手工业的健康稳步发展。

在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应的诸如投资、税收、金融、人才培养、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的同时,应采取措施,加强行业管理部门,明确管理部门对民族手工业行业管理的内容、范围、职责等,给予政策的特殊优惠待遇,并继续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以生产销售民族手工业产品龙头企业为依托和基地,着重建设民族手工艺人的职业培训机构、机制和制度,加大民族手工业从业人员的培养。除了政策上扶持和大方向上的措施外,还有几点具体补充建议:

1、整顿市场,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保护民族文化的知识产权。首先需要树立一批品牌型的民族手工业产品,制定产品标准和相应的保护措施,对严重的伪劣仿冒产品进行逐步清除。

2、合并零散家庭作坊,集中订单式生产。对于零散的家庭作坊,可以由大企业进行分类整合,制定统一的标准,采取发包订单的生产方式,回收后统一销售。

3、进行旅游者类群和消费喜好分类,有针对性地研发新产品。针对国内外游客以及不同的购买力和喜好将旅游纪念品进行分类,广泛征集国外、内地、本地的设计者进行新品种的研发。既要有高附加值的高端工艺品,也要有针对大众的中低档特色纪念品。

4、开办技术学校,培养民族传统手工艺接班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优秀的传统手艺面临失传,建议政府扩大宣传力度,提高传统手工艺从业者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保护古老的工艺传承,开设技术学校,培养年轻人热爱并传承自己本民族的手工技艺。

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旅游业是发展最快、前景最好的产业,西藏也如此。作为西藏三大传统产业之一的手工业,因西藏旅游的发展焕发出勃勃生机,手工业产品成为旅游纪念品市场上的主力军,与旅游经济的发展相互促进。就目前旅游经济飞速发展的现状来看,西藏本地手工业产品远远无法满足旅游纪念品市场的需要,内地和国外产品的大量涌入,使西藏手工行业暴露出诸多问题,因此亟须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改善。面对当前旅游纪念品市场还存在巨大增长空间的大好形势,西藏传统手工业已经到了该反省和振奋的时刻了。

[本文责任编辑

央 珍]

相关热词搜索: 略论 手工业 西藏 影响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