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而应该跟一阵突如其来的自行发作一样。贡布里希认为,这种方式之所以为艺术家和批评家所提倡,事实上不仅是受到中国艺术(主要是必须迅速完成的中国书法)的影响,而且也完全受到远东神秘主义的影响,尤其是那种以佛教的禅为名在西方流行起来的神秘主义,追求突破现象的帷幕,进入更高的真实”。如何才是“更高的”和“真实”的?这样一些说法,尽管有“文字障”的嫌累,毕竟能够知道,绘画的创作,不可以抽象地研究;画作总是具体的表现,技术与艺术同在;而绘画本身,“抽象”又是绝对的,“表现”也是恒常的。
画作首先表现画家的生活情怀,好的画家代表同一代人的精神境界。友人说,读梵尼的油画,常有当下的感觉。为当下工作,此时此地,斯人斯民,画中国人的生活,画中国人骨子里的东西,一切是天然的艺术实践,而不是刻意的中西对立,“中国油画之路”几乎不再是一个问题。为狭缝中的油彩,必须忘却他人的存在。不再抱怨西人起得太早走得太远,不再叹息中国油画缺少进入世界美术史的经典,无论艺术家或者哲学家,需要用多长时间走过历史?同样的文化心理,我们会认同西人的中国画作品吗,油画本土化的同时,需要自己的判断力和判别标准。
历史毕竟不是虚无的。对艺术经典作品的尊重,也是画家的自重,画家用自己的独立探索向经典致敬,譬如《白鹿原》毕竟为汉语文学提供一种崭新的样式。可是艺术的历史,亦如画家的雪山草地,满是他人的脚印、尸骸与丰碑,如何走得出来,走出来的才有未来。却首先要勇敢地走进去,要知道,狭缝之中,亦有广阔天地,艺术原是开天辟地的。
“大走”在其中,大走在夹缝之中。做中国的画家,画本土,画当下,万水千山走遍,不昧骨子里的雅。
便当此时,人们知道,时空是永恒的,人心是相通的。“那个造人的人呀,过来和我们一起吃吧。”这原生的土著,天然地知道画家是做什么的。
画家是做什么的?
用智慧表达心灵。
雄心万丈的人们呀,孤舟侧畔,危壁夹耸,轻易间,可笑得出来么。
注:
[1]文中“梵尼(Vany)”即画家王永国(Van Younger)之签画笔名。
[2]施特略夫,英国作家毛姆小说《月亮与六便士》中人物,平庸画家,却识得斯特里克兰德价值,并因此而愈加痛苦。
参考文献:
[1]王永國.艺术行思小札二则[J].剧影月报,2010,(02):126-128.
[2]杨特文.野性的三维空间——威廉·德库宁的雕塑[J].世界美术,2008,(03):93-97.
[3][法]高更.诺阿诺阿——高更塔希提手记[M].马振骋译.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相关热词搜索: 狭缝 之三 油画 天地 行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