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信息化时代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分析

信息化时代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分析

时间:2025-08-02 03:15:00 浏览次数:

摘要:随着现代化社会不断壮大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会计部门,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不但提高了整体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率,将相关信息数据在最快的速度内进行传输,还为上级提供更加便利的相关可靠数据审核工作。本文针对信息化时代下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从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要性、财务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财务会计工作存在问题的相应解决对策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信息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分析

中图分类号:DF43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3157(2019)14-0150-02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公共服务机构其中的一种,在保证国家经济秩序方面以及社会秩序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大力开展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工作,如今传统的行政事业单位中会计管理制度已经难以适应目前发展的要求。以至于各种会计管理工作频繁出现各种问题,不仅限制了行政事业单位正常履行职能,还造成事业单位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事业单位会计管理部门必须进行体制改革,通过制度创新来为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加速步伐,充分发挥行政事业单位在国家经济秩序方面及社会秩序稳定方面的保卫功能,进而促进社会及经济的持续进步。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要性

在当前,国家管理职能主要是由各省份的行政单位来负责,运行的资金主要是由国家进行财政拨款,对此,财政资金是否安全,对财务的管理是否规范至关重要。现如今,许多关于资金往来的部门都实行了以部门预算为核心且在全国都已经实施开展,例如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部门。基于此,对行政事业单位中会计人员的核算能力以及财务管理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的行政机构拥有大量的管理人才,其消费特点也非常多样,但是对财务管理会计工作并不重视,对部门的资金使用并没有一定的规划,所以,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对规范资金使用行为、提高部门经济运作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传统的管理体制影响下,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仍旧存在许多问题,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会计工作方式方法老旧、内部管理制度不严谨以及会计信息失真等各种问题经常发生,限制了行政事业单位顺利开展会计管理工作,进而影响行政事业单位提高社会服务功能质量。总的来说,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管理工作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目前,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存在会计人员对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的现象,对会计记录制度执行不标准,现如今有好多的行政事业单位没有会计准则,这也是造成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的主要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会计人员对原始凭证管理不够标准,存在内容不完全现象,且会计人员对审核的手续也相对宽松,例如有些票据需要领导签字,但是某些员工仅提供采购的证明,没有领导进行签字。第二,有些单位存在原始文件格式与内容不标注的现象,例如为了隐瞒收入,将预算外收金额挂在账面上。这样的情况在一定层面上反映出了行政事业单位中财务会计人员对会计基础工作方面的薄弱。

2.缺乏对经费支出的有效控制

我国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行政支出方面给出了明确的内部支出标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對按照标准执行,例如在报销流程中,部分会计人员在主要领导签字后不按照报销流程走,就直接进行报销。还存在某些行政事业单位对于经济问题缺少事先的控制,在事后必须用大量的费用才能得以开展。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对不按照报销流程进行报销,财务会计人员也没有按照财务审计制度标准进行审核。以上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对经费支出的有效控制,导致无法有效的开展财务会计工作。

3.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

目前,在我国已经实施了政府集中采购制度,采购时对相应的采购单位都进行了严格的审查与管理,但是并没有对采购单位的资金使用给出明确的管理条例,以至于出现对固定资产核算审批流程不及时的现象,导致在单位的固定经济资产在账面上是升值的现象,真实与账面不符合,并且,在对资产的管理也没有落实到个人身上,对财务的控制也没有管理到位。行政事业单位中缺少经济管理意识,重视采购,对管理却相对宽松,针对颁布的资产管理体制与金融体制的实施并不规范,导致监管部门监管无效果。这样情况的出现是因为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够规范。

4.公章、票据管理不严谨

行政事业单位对公章、票据管理部严谨,一是单位内部缺乏检查制度,存在某些部门对于收入支付拖延,甚至挪用公款的现象,有些员工对于使用票据核销所产生的资金收入不进行入账处理,而是留做私用,作为额外收入。二是在密封储存上没有按照相关的要求执行,存在不恰当的基础财务工作。在单位的财务用章以及法人用章的保存方面,有些单位将此交由同一人保存,将经济支票、财务金融使用章以及法律合同章交给同一员工进行保存,这样就难免会出现员工私自暗箱操作的现象,会给单位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要加强对公章以及票据的管理。

三、信息化时代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对策

1.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

想要实现信息化的财务会计工作,就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首先,单位的工作人员要转变原有的思想理念,将信息化的财务管理制度熟记于心,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意识。其次,行政事业单位要改变原有的工作模式,采用信息化的工作模式,将内部机构制度加以完善,对财务会计工作的管理制度加以优化,建立信息化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机制。除此之外,还要对资金审批制度加以完善,对相关流程按照标准执行,以防出现关于财务方面的问题,完善机构控制对资金财务审批工作的质量有所帮助,各行政事业单位要在以后的工作中提高重视程度。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更好的进行财务会计工作。

2.提高财务人员信息化操作水准

提高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操作水平对于开展信息化财务工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行政事业单位中一些经验丰富财务人员,需要对其培训相关的信息化财务知识一级操作技巧,对于一些不明白信息化财务知识的会计人员来说,相关部门需要定期对这类会计人员进行培训,以让所有财务会计工作人员能熟练进行信息化财务操作为目标,培训的财务人员,能够掌握信息化财务的操作基础,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信息化财务工作会起到推进作用,对一些接受能力高的财务会计工作人员,要求其全面掌握相应的财务软件以及财务管理系统。针对一些接受能力较差的会计人员来说,要针对其进行定期的专业知识培训。对行政事业中的财务人员要分不同层次用不同的培训方式,这样才能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中整体财务会计工作的质量。因此,提高財务会计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操作水平对行政事业单位来说非常重要。

3.完善信息化管理相关制度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操作水平之外,还应该将财务会计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完善的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点:一是完善会计的电算化流程;二是完善信息化财务会计的相关管理;三是完善财务工作中的信息化管理。在进行财务部门审批的过程时,需要完善的是审批流程中相关操作的内容要求,将之前财务会计工作中关于部门层面审批流程不清晰的情况进行改善,对于以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质量会大大提升。除此之外,还应该将之前财务会计部门与公司其他领导员工几乎零交流的现象进行改善,多加强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交流,便于发现时问题能一起面对,及时进行解决,遇到困难时一起整理并向上级领导进行反馈,这样一来不仅改善了上下级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还能及时解决突发性的问题,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行政事业单位不必要的损失。此外,还应该建立完善的网络监管制度,加强对信息化财务会计工作的网络监管,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建立具有互相监督作用的财务系统,以此来完善对信息化财务会计工作的流程监管,这样多方面监管的方式有助于提高信息化财务会计工作的管理水平,有助于财务部门提高工作效率。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要将信息化管理相关制度予以完善,才能够更好地开展信息化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

四、结束语

现阶段,在信息化技术越来越普及的今天,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都要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将内部的信息化财务管理机制加以完善,将单位内的财务人员信息化操作的水平进行提高,将行政事业单位信息化管理制度加以优化,将财务信息化成果进行共享,在此基础上,行政事业单位才能有效的开展信息化财务会计工作。

参考文献:

[1]李玲.事业单位运用管理会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财务与会计,2017,(05):69~69.

[2]杨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常见的问题与应对策略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7,(8):1~1.

[3]赵玉红.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与财务理论发展的分析与阐述[J].生产力研究,2017,(2):1~1.

[4]白絮飞.基于信息化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J].财经界(学术版),2017,(23):101~101.

[5]毋静宜.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市场研究,2017,(2):67~68.

[6]马宇亮.基于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分析[J].财会学习,2018,(1):67~67.

[7]陈莉.浅析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学习,2017,(2):111~111.

[8]赵海燕.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8,496(22):86~87.

作者简介:

曹建秀,供职于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财政局。

相关热词搜索: 财务会计 信息化 行政事业单位 时代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