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校园文化建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校园文化的内涵拓展就是提高校园文化品位,通过提高校园文化的质量来打造高等学校自身的特色和品牌,而校园文化的内涵拓展也要依靠载体创新来体现,实现校园文化内涵拓展和载体创新的主要途径概括为三个方面:物质文化拓展、制度文化拓展和精神文化拓展。
关键词:校园文化;内涵拓展;载体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3-0058-0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受到党和国家前所未有的重视。200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下发,强调指出大学生对于国家、民族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也更加强调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作用,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载体就是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一种载体和途径,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起到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而主题不够突出、引导性不强的或者消极的校园文化则会减弱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所以校园文化建设重在内在品质的建设。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够潜移默化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因而研究校园文化的内涵拓展和载体创新,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所有成员共同创造形成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及其创造形成过程。校园文化的提法主要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它不是单一的、杂乱无序的,而是多元的、有序的。关于校园文化的分类,理论界莫衷一是,最常见的分类大致分为三类: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这三类各自从一个侧面构成了校园文化的重要内涵。所谓物质文化,即是指保证高校日常运营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资源和环境,比如校舍、教室、图书馆等教学硬件设施,教师宿舍、学生宿舍等后勤保障资源,以及校园布局、建筑雕塑风格、校园绿化、环境卫生等。所谓制度文化即是指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体制、组织机构、行为规范、规章制度以及生活娱乐方式等。所谓的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指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精神、文化氛围。
二、校园文化载体探析
校园文化的含义非常广泛,指在校园环境中,以全体师生员工为主体共同创造形成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及其创造形成过程。校园文化载体作为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也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和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具体表现为:(1)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完备齐全的教学科研设备和文体活动设施等是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设施。(2)特色的人文景观和校史、校训、校徽、校歌及校庆活动。特色的人文景观成为重要的精神文化遗产。(3)校规校纪和组织机构建设。规章制度和机构建设是形成良好校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的有效保障。(4)学术文化活动。良好的学风和浓厚的学术氛围及和谐宽松的学术文化环境,是一所大学发展校园文化的必然要求。(5)文体活动。大学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的载体表现形式,又给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极大地锻炼了学生能力,陶冶了情操。(6)信息网络系统也成为校园文化的有效载体。近年来信息网络的普及应用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平台和载体,拓宽了大学的信息来源渠道,也使新媒体进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的视野,并逐渐作为一个重要的阵地被不断地研究。
三、校园文化建设内涵拓展和载体创新的必要性
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轨迹和现状分析,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走内涵拓展之路。内涵与外延本是逻辑中的一对术语,后被引申到教育界。高等教育的外延发展和内涵发展,在迫切需要高等教育大众化的20世纪90年代,有其特定的含义,即指扩大高等教育投入,以增加师资力量、校舍和办学设施来促发展还是在保持原有教育资源不变的前提下,靠挖掘学校自身发展的潜能来扩大教育规模,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在有关专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我们在教育资源有限的前提下采取了内涵式发展路径,几乎所有高校都极力扩招,高等教育规模得到空前发展,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拥挤的校舍和有限的师资,严重地影响了高等教育的质量。为了谋求深远发展,很多高校纷纷建立新校区,以满足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实际上进行的是外延式发展。如今,我国高校发展的规模已基本适应了社会发展速度的要求,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摆在教育者面前:如何提高教育质量?怎样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新型复合型人才?内涵发展此时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注重质量和内在品质的发展,但并不排斥必要的数量增加。所以校园文化建设也只有进行内涵拓展,才能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更好地为高校培养人才发挥作用。而拓展校园文化内涵的重要途径就是进行载体的创新,在突破传统的基础上,使校园文化建设有更长足的发展。
四、校园文化内涵拓展和载体创新的途径
校园文化的内涵拓展就是提高校园文化品位,通过提高校园文化的质量来打造高等学校自身的特色和品牌,为学生营造成长和成材的良好氛围。校园文化的内涵拓展也要依靠载体创新来体现,实现校园文化内涵拓展和载体创新的主要途径概括为三个方面:物质文化拓展、制度文化拓展和精神文化拓展。
1.物质文化拓展。大学是文化传承最重要的前沿阵地,也是人才培养最好的摇篮。许多年轻的高校或者名牌大学的新校区,由于历史原因或者经费不足,给学生提供的是基础层面的校园文化:整齐而有特色的校园建设,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但是也仅止于此。更高层次的校园文化在此基础上有能体现前辈创业精神和大学发展轨迹的典型建筑、标志物,给人带来无限启迪、催人向上的雕塑等人文景观的保存和创建,对于培养在校大学生的爱校荣校意识,陶冶他们高尚的情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作为科技发展的前沿阵地,高校应尽可能地为学生配置多媒体、互联网系统、语音室、心理健康与咨询中心等能够开阔学生视野、适应时代发展步伐的发展性设施。
2.制度文化拓展。基本的制度文化建设是指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体制、组织机构、行为规范、规章制度以及生活娱乐方式等。探索制度文化的内涵拓展问题,就是在现有成就的基础上,充实完善好、贯彻落实好制度文化,使高校的发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提高管理的效率,也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自律能力。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发展特点和历史积淀,能否适应学生的特点、能否与时代与社会的发展保持一致,适时地调整自己的制度文化,力求适应新情况新问题,是一所高校能否时刻清醒冷静地稳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比如社会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和学生课程学习的冲突如何解决的问题,弹性学制以及学分制如何有效实施的问题等。其次,制度文化怎样贯彻的问题。面对层出不穷的新矛盾、新问题,怎样坚持奖惩分明、张弛有度、一视同仁,又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动机和客观条件入手,最客观有效地以制度文化为据解决问题,都是内涵拓展与载体创新需要研究的问题。
3.精神文化拓展。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精神文化包含观念型文化、智能型文化、素质型文化这三个层面,是相互依存、层层递进的关系。高等教育的内涵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的,树立一种开拓创新的校园文化发展观念,才能使大学发展走在时代的前列。观念型文化,比如校风、校训、师德师风、教风、学风等对高校师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智能型文化体现在教学和科研方面,为学生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氛围。比如学校交流和学科竞赛活动的举办、学术讲座和科技创新的开展等。素质型文化则表现在培养良好的校风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等方面。
综上所述,优秀的校园文化对高校发展育人功能、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经形成便会成为一笔财富,代代相传,发扬创新,经久不息,所以,高校应注重校园文化的内涵发展和载体创新,挖掘和创建适合学校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校风,用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使莘莘学子成为有思想、有内涵的栋梁之才。
作者简介:薛红霞(1980-),女,山东烟台人,讲师,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
相关热词搜索: 载体 内涵 拓展 创新 校园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