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有资产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和生活劳动的重要保障。随着国家对教育投资的加大以及教学条件的提高,管好用好学校的国有资产,充分发挥其效能,将有利于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完成。文章分析了当前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最后得出相关结论。
关键词:学校;固定资产;国有资产管理
随着政府加大对教育办学条件的投入,学校国有资产日益增加,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提高其使用效益,已成为当前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因此,完善和加强学校的国有资产管理,对确保学校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国有资产在使用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学校自身管理体制的限制,大多数学校以教学为学校工作中心,对本单位所占用的国有资产特别是固定资产重视不够,管理不严,相关人员职责不清、会计核算不准确等现象。
(一)学校领导国有资产管理意识不强
国有资产管理人员从校长到分管领导管理意识不强,重视程度不够,存在“重外部形象,轻内部资产管理”、“重进轻管,重钱轻物”的现象,争取资金的积极性高,而一旦变为资产,认为东西已经是自己单位的了,思想马上就松懈了。
(二)国有资产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工作混乱
由于教育行政部门和校级领导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客观导致一些学校财务制度不健全,或根本不存在任何财会制度,或即使制定了财会制度,也无人遵守,形同虚设。财务制度不健全的直接后果是财会及财务管理工作无章可循,无规可据,最终导致国有资产财务管理工作混乱。
(三)学校财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我国很多学校的财务人员是教师出身或教师兼职,财会及财务工作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任何培训,没有会计资格证书。一些财会人员连基本会计学基础常识都没有,有的甚至看不懂会计科目的运用,以至于在记账时下错会计科目,而且财务管理法律和制度意识淡薄,最终造成财务工作效能低下、财务账目很乱等问题,影响了学校国有资产管理。
(四)财务管理基础工作不到位
由于一些学校的财会人员是教师兼职,本身教学任务较重,平时忙于教学,财务方面培训机会几乎很少或根本没有,对财会法律知识了解甚少,法律意识淡薄,财务知识相对缺乏,以致于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不到位,如科目使用不正确、账簿设置不规范、收支较混乱等。
(五)内控制度薄弱,财务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
学校一般把教学质量作为生命线,忽视国有资产管理,再加上学校财务人员对财务工作认识不够,导致学校内部会计制度不健全。如现金管理、采购与付款、资产的验收与使用等涉及到的一些重要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没有严格的职责制度,即使有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也会存在偏差,或根本不按规章制度办事。多数农村中小学无内控管理制度,使得一把手说了算,资产无入库单,也无出库单,资产管理存在漏洞,导致资产流失严重。
二、改进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
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工作,是教学工作的有力保障。因此,学校应着重抓好国有资产的管理,从“强化领导财务意识、加强财会人员培训、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健全内部监督机制”等方面落实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一)强化学校领导的国有资产管理意识
目前,面临的新形势要求学校重新审视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并以源头预腐和避免财产损失为重点。学校领导不能简单地把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理解为单纯的后勤服务工作而要将其视为整个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保证,是重大经济事项决策的基础。特别是作为学校法定代表人的校长,是本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更是国有资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全面掌握学校国有资产使用状况。学校领导应主动转变国有资产管理观念,提高国有资产使用的效益意识,节约意识,成本意识、风险意识。
(二)加强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
一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财务和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二是按照现行财务制度的要求做到账账、账卡、账实三相符。三是定期进行资产清查盘点,对盘盈或盘亏资产,查明原因,该报废的进行报批处理,该入账的盘盈资产作入账处理,并及时办理产权变动登记手续。
(三)建立健全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管理监督机制
一是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如成立学校国有资产领导小组,并由校长、分管资产管理的副校长和财务管理负责任组成,下设资产管理室,配备专兼职资产管理人员,履行资产管理的各项职责。二是建立与完善资产管理岗位责任制,建立资产管理机构后,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各个层次的责任制,一级管理好一级,一级带动一级。实行分级管理和分类归口管理即由学校物资管理职能部门和具体使用科室共同管理,物资管理职能部门从宏观上进行指导和监督。三是加强国有资产的日常管理学校资产管理得好坏,其核心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具体做法有:完善资产购置计划采购制度与验收制度;健全资产使用维护制度;严格资产处置制度;定期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做到“家底”清楚,,账、卡、物相符,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及时处理。四是加强外部监督,主要靠外部审计和教育局。教育局要定期和不定期地组织专业人员对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加大对学校主要负责人的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为客观地反映教育部门的国有资产情况,教育局还可以聘请审计部门、物价部门、财政部门或会计师事务所对学校的国有资产工作进行审计检查。
(四)构建学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全过程的动态管理
一是开发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全新的网络型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和运作机制。对所有国有资产进行从购置、使用到报废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实时记录国有资产增减、调配等变化情况,及时掌握国有资产的采购、使用、处置以及结存等具体情况。二是通过国有资产管理网络平台,实现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使用部门的对接,使各级管理者可以随时了解每个部门固定资产的使用、变更情况,实现资产的合理流动、资源共享,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三是对国有资产按价值高低加以分类,实施差别管理策略,提高管理效率。对价值高、对教育教学有重要影响的资产,由资产管理部门专人负责管理和维护,并定期检查使用部门对其使用和维护情况。
(五)加强学校财会队伍的素质教育和提高其业务水平
学校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好坏与财会队伍的整体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从业人员需要接受正规专业训练才能胜任,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财会队伍建设:一是由于一些学校财会人员由教师兼职,其本身课务负担较重,培训机会较少。所以结合《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条例》的有关要求,应该加强会计人员业务培训和自学,对现有工作及管理人员进行培训,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开展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专业知识方面的继续教育,使其职能和技能不断得到更新、补充、发展和提高。二是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会计必须更多地运用信息技术,随时根据工作需要和时代发展对自身能力进行提升,普及会计电算化,加强会计人员计算机培训,逐步普及电算化管理。
三、结论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政府的教育经费补助越来越多,对教学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国有资产也会越来越多。学校国有资产是保证开展教育、教学、生活劳动的必要物质条件。所以,通过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建立健全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利用一切先进技术,特别是现在较实用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对学校国有资产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对于提高我国教育教学水平有很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顾志峰.浅谈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J].会计之友,2009(3).
2、郭继伟.浅谈农村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J].现代商业,2009(2).
3、聂涛.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J].齐鲁珠坛,2009(1).
4、王慧琴.论中小学的固定资产管理[J].现代商贸工业,2008(7).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州市职教中心)
相关热词搜索: 国有资产管理 建议 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