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回忆刘冰校长

回忆刘冰校长

时间:2025-08-03 02:39:23 浏览次数:

刘冰是1938年入党的老干部。“文革”前后,他在清华大学、兰州大学从事领导工作近30年。无论当时的社会环境、政治气氛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他都能始终坚持党性原则,认真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以“仁爱”之心关怀、善待青年学生,为党和人民精心育才,体现了老一辈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人格魅力,也为学校发展和人民教育事业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赢得了广大师生的崇敬与怀念。

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刘冰在清华大学担任党委第一副书记时,就高度认同、认真实践蒋南翔校长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在“文革”前的清华学生中,流传着“刘冰报告、南翔精神”的说法,充分表明他与蒋南翔在教育思想上的密切联系、高度统一。

无论是在清华,还是在兰大,刘冰都高度重视、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和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党的教育方针;认真探索和尊重高等教育的客观规律,吸收、借鉴国内外好的办学经验和传统;强调正确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自觉抵制“宁左勿右”的错误做法,坚定不移地尊重、信任、团结和依靠广大教师,尤其是老教师,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坚持“又红又专、全面发展”,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学生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

刘冰还将依靠教师、关爱学生视为蒋南翔教育思想的精髓和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基础保证。1978年12月他自清华调任兰大,离京之前还专门去看望蒋南翔。临别时,他问去兰大要注意些什么,蒋南翔强调:“老问题,要注意知识分子政策,这个搞好了,办好学校就有了依靠。”而这恰恰也成为刘冰日后能够办好兰州大学的“定海神针”。

从1978年12月到1984年3月,在兰州大学工作的短短五年多时间里,他真诚地为广大师生服务,与大家交朋友,留下了许多关心、爱护、尊重、帮助师生的感人故事。

_{]yi_{ivi馟i_{ͻ}_|]i_yiu}֡计划。临行前,刘校长郑重地嘱咐道:“我想你是能胜利返校的,如果万一发生意外,你一定要尽可能把所发生的一切都记下来并留下标记,以便为以后来这里继续探险的人提供经验,也为寻找你而提供一些线索。” 考察途中,刘冰校长时刻牵挂着他,并向他途经之处先期汇去资费予以资助。四个月后,当这位同学结束考察平安回到学校后,刘冰一见面就紧握着他的手,关切地询问他一路的经历,欣慰之情溢于言表。

刘冰对青年学生的深厚感情,反映出这位人民教育家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作为教育家,刘冰对青年学生的关爱,更集中体现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根本任务上。他到兰大后,经过调研,很快就高度认同、充分肯定学校长期重视教学的基础和传统,并且继续花大力气,把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的头等大事来抓。

1979年4月9日,刘冰召开各系基础课教师座谈会,在讲话中谈到,要加强基础课、实验课教学,因材施教,培养“尖子”学生;同时要加强师资培训,并使教学手段进一步现代化。随后,学校又相继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开展全面教学检查,制定了《兰州大学关于加强基础课、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措施》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全校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

20世纪80年代初,刘冰还从提前组织、培训优秀学生参加全国选拔考试入手,促进兰大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当时,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李政道教授回国时向鄧小平建议,在国内选拔100名左右的大学生,到美国各大学攻读理论物理专业的研究生,得到邓小平的赞同。该选拔考试称“CUSPEA”,即“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项目”,从而重新开启了中国学生成批到美国留学的大门。

刘冰获悉该消息后,立刻敏锐地想到这是一次难得机遇,不光是物理,还有化学、数学等基础学科,也会有类似选拔考试和留学机会;兰大理科各系向以基础和理论学科见长,应该抓住这个机会,把自己优秀的本科生送出去深造。他为此专门召开有理科各系负责人及教师代表参加的动员会,以提前应对CUSPEA及今后在化学、数学等基础专业的类似选拔考试。刘冰在会上说,CUSPEA考试就要进行了,我们应提前做好必要准备,争取拿个好成绩。这时会场上一片沉寂,有人悄声说,这种考试清华可以去拿好成绩,兰大怎么可能呢?这代表了多数人的想法。但刘冰却坚定地说:“我们不要妄自菲薄,清华、北大、复旦花一分力气,我们花三分力气行不行?我们的学生一般来讲入学成绩虽然不如这些学校高,但是进校以后在培养上我们多下功夫,出门的时候,是完全可以和它们的学生比高低的。”

刘校长的这番话坚定了大家的信心,得到一些与会教师的赞同。物理系钱伯初老师说,我觉得准备一下,学生考试取得好成绩可能性还是很大的。数学系郭聿琦老师也认为只要我们下功夫,完全可以让兰大学生在出国门的时候和清华、北大的学生一比高低。

会后,各系都积极行动起来,分别从77、78级挑选基础好的学生组成加强班,在近一年间接受强化培训,使用美国名校相关专业原版教材和考题,安排一些优秀教师分别讲授、辅导其中的不同部分。

1980年10月,在首届CUSPEA考试中,全国共有103所高校和科研单位的548名考生参加。兰大参加考试的12人中,物理系77级胡青同学取得总分第一的好成绩,还有五人也胜出。在最后考试成绩合格并被美国各大学录取的132名考生中,兰大就占了六名。1981年,兰大物理系又有七位同学通过该考试,到美国的一些著名大学攻读研究生。

在1981年10月底于上海、北京两地举行的首届中美合作化学研究生项目(CGP)中,兰大化学系77级学生倪锋同学获得第一名;同时还有其他三位同学考试成绩符合标准,一并被录取作为赴美化学专业研究生。1985年举行的CGP考试中,有北大、复旦、中国科技大等12所全国重点高校的100名考生参加,最后录取52人。其中,兰州大学推荐的六人全部考取,田宗强同学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在前五名中,兰大学生就有三名,考取率和考试名次居12所全国重点高校首位。这再次引起各界及媒体的广泛关注。1986年《瞭望》杂志第八期上刊登专题文章《兰大为何“状元”多》,探讨兰大学生为何能够在选拔赴美研究生的全国考试中屡拔头筹。直到1995年7月21日《科技日报》头版刊登的《“兰大现象”初探》专访中,仍在回顾兰大“状元”多的成功经验。

在本科教学中选拔、培养优秀学生的做法,不仅激发了学生刻苦钻研、成长成才的积极性,确保了兰大学生在物理、化学等专业选拔赴美研究生的全国考试中脱颖而出,而且成为改进全校本科教学的有效途径,大大开阔了师生的视野,有助于师生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更加重视提高本科教学及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也有利于兰州大学“自强不息、独树一帜”优良传统和“勤奋、求实、进取”学风的形成与发展。

刘冰凭着他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对广大师生的信任、爱护、关心加上他的人格魅力,团结、凝聚全校师生,形成良好的学风、教风,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主要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成就了兰州大学的迅速崛起。这些已经成为定格在兰大百年校史上的宝贵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全校师生为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大学、再创新的百年辉煌而团结奋斗。(编辑 杨琳)

作者: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相关热词搜索: 校长 回忆 刘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