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经有效落实后,全校厕所蹲位数量达标,教学楼里每层都有厕所,最近一处距离学生5米,最远距离30米。每间厕所都安装了拖把挂钩和引水池,各班统一在此存放清洗后的拖把,拖把滴水进入引水池,既消除了过去校园厕所地面积水的安全隐患,也一改脏脚印影响楼道地面卫生的情况,大扫除后的校园地面不再潮湿,整洁又干净。
绿萝路小学建立健全了厕所卫生管理制度,其《文明入厕公约》明确要求便池“清洁”,厕所内空气“清新”,学生如厕行为“清雅”。在校园厕所革命中,他们转变了过去的思路,不仅为每一间厕所配备了卫生纸,而且设置了专题课程,教育学生讲文明,懂节约。有了这一好开端,又在厕所里增设了洗手液与肥皂,在洗手台墙壁上张贴洗手步骤图,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保洁员每天及时补充手纸和洗手液,定时清理卫生间纸篓,冲洗蹲位,熏香……小小的细节展现了师生文明,让节约、自律成为校园中的好习惯。
“用一个孩子的思维表达去影响另一个孩子”,这是绿萝路小学校园厕所革命的宣传动员策略。学生处征集了200份厕所小报,将优秀作品张贴到各楼层厕所的显眼处,使学生们相互提醒,文明如厕。同时,招募了协助保洁工人的学生志愿者,以配合定时维护,并督促同学们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在绿萝路小学,贴心而又细致入微的校园厕所革命让每一个师生倍感温暖。这份无声的爱和教育让文明的种子在他们心中播撒,悄然開花。不知从何时起,厕所洗手台上增添了几盆小小的绿色植物,那是学生们种植的杜鹃花、风信子……恰到好处的点缀为厕所增添了几分惬意。
第十中学:打扮厕所如厅堂
“静坐觅诗句,放松听清泉”,这是宜昌市第十中学所提炼出的厕所文化,意在用美好的环境(花草、镜台、标语、故事、熏香)陶冶师生情操、净化师生心灵,并折射出纯正的学风和校风。
学校不仅将“净、美、雅”作为校园厕所革命的目标,更将校园厕所视作“立德树人”“和谐育人”的重要场所,使校园厕所革命践行“立德树人,为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奠基,让师生和谐发展”的办学宗旨。
“我们要像重视餐厅一样去重视厕所,要像重视客厅一样去打理厕所,要像重视家一样去美化厕所。”学校领导长期将这句话挂在嘴巴。教导处、总务处多次召集师生代表进行座谈,在尽量尊重和满足其需求的基础上,通过深入调研与科学核算,制订了相对详细的行动方案。例如,将厕所入口改成拐角设计,一方面更好地保护了师生隐私,一方面拆除了原有的弹簧门,消除安全隐患;采用“小而精,分布广”的设计方案,有效地防止了因学生过分集中入厕而造成的拥堵踩踏事故。
学校成立了以行政副校长为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和班主任为成员的管理队伍。一是建立报修制度,在总务处门外始终悬挂着一个小意见箱及报修单,接到反馈,及时维修。二是建立巡视制度,总务处人员每天早上都会提前到校进行安全巡视,且每周固定一个值日班级负责厕所清洁卫生和文明习惯督促。三是做到“两个定时”,即每天定时由专门的后勤人员打扫,每周定时对厕所喷洒消毒液以及灭蚊、灭蝇等药水,消除卫生死角,做好疾病防控。
对于厕所的日常管理,学校主要依靠学生的自主管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教导处牵头,通过学生问卷、学生代表座谈的方式制定了《文明入厕公约》,并利用升旗仪式向全体师生发出倡议。同时,将厕所卫生教育与日常管理相结合,纳入到学生会的日常工作和检查范围。但凡课间休息时段,均有学生会成员及值日班级学生对厕所墙面、地面、蹲位进行检查、保洁、记录,并及时解决问题或上报。学校的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也参与其中,对不文明的如厕行为人进行劝导。
从教会学生正确如厕到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并养成文明习惯,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文明素养,由教导处开展的“会如厕”“厕所文明我参与”等系列活动行之有效。校园厕所的良好环境由单纯的学校管理逐步发展为学生人人爱惜,自觉维护的良好氛围,无愧于外界对宜昌市第十中学“硬件强、卫生好、文化美”的评价。
学校的厕所环境卫生,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也是师生综合素质高低的集中反映。它可以折射出一个学校文化内涵,是优秀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厕所卫生和如厕习惯能直接反映学校文明教育成果,良好的环境和习惯能极大提升学校的文明水平和校园品质。
相关热词搜索: 宜昌 战役 发起 厕所 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