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第一框
感受文化影响
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文化对人有哪些影响;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迁移默化、长远持久。
水平目标:结合文化对人的影响,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培养自己准确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准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接受优秀文化,促动自身全面发展。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和特点。
教学难点:准确看待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
比较分析法、情境体验法 四、 教学用具
多媒体(PPt 课件)、黑板、粉笔 五、课时安排 1 课时 六、 教学过程
( ( 一) ) 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第一课《文化与社会》,主要是从“社会”角度看文化,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一课,从“个人”角度看文化----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板书)
在学习新的一课之前,我先在班上做个调查:你们当中有多少个人在上初中之后拥抱过异性?为什么很少甚至没有呢? 因为中国的礼仪文化中没有这种见面节,在中国文化中只有恋人与夫妇才会拥抱,一般人之间的见面礼是握手而没有拥抱。而在西文亲人熟人间见面拥抱是很正常的,大家在电影电视中都能够看到,因为这就是他们的见面礼节。
从这里能够看出来不同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首先影响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西方人见面很正常就来个拥抱,而中国人见面就握个手,或就打个招呼就能够。接下来我们就先来感受文化的影响--- 第一框
感受文化影响 (板书)
(二)讲授新课
幻灯片展示:一位德国人图示中西文化差异 思考: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什么? 文化又影响人的什么呢? 一 、 文化影响面面观 (板书)
1 1 、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 (板书)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 2 .文化对人有 哪 些影响 (板书)
(1 1 )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板书)
幻灯片介绍:有趣的礼节 ◇P14 课堂探究:(1)你知道这些礼节的意义吗?
(2)你还知道哪些不同民族的礼节?
(1)献“哈达”是我国藏族人民最普遍的一种礼节,是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纯洁、诚心、忠诚和尊敬。在西藏,大凡婚丧节庆、迎来送往、拜会尊长、觐见佛像、送别远行等,都有献“哈达”的习惯。“哈达”是一种生丝织品,纺得稀松如网,也有用丝绸为料的。“哈达”在不同情况下代表着不同的意义。佳节之日,人们互献哈达,表示祝贺节日愉快、生活幸福;婚礼上呈献哈迭,意味着祝愿新婚夫妇恩爱如山、白头偕老;迎宾时献哈达,表示一片虔诚、祈祷菩萨保佑;葬礼上献哈达,是表示对死者哀悼和对死者家属的安慰。后来人们又对哈达的由来作了一些宗教方面的解释,说它是仙女身上的飘带,并以它的洁白象征圣洁和至高无上。
当泰国人互相打招呼时,不会采用典型的握手方式,而以双手合十,状似祷告。一般来说,年幼的先向年长的打招呼,而年长的随后回礼。在一般的泰国人交往中,告别和见面时不是行握手礼,而是以双手合十于鼻前,略躬上身互相致礼。此礼可表示问好、告别、致敬、感谢、原谅等意思,同时互说“沙瓦迪卡”(泰语“您好”)。
在西方,亲人、熟人之间见面多是拥抱、亲脸、贴面颊等。夫妻之间是拥抱亲吻,父母子女之间是亲脸、亲额头,兄弟姐妹平辈的亲友都是贴面颊。一般在公共场合,关系亲近的妇女之间是亲脸,男子之间是抱肩拥抱,男女之间是贴面颊,晚辈对长辈一般亲额头,男子对尊贵的女宾往往亲一下手背(手指)以示尊敬。在一些欢迎宾客的场合,或祝贺、感谢的隆重场合,在官方或民间的仪式中,也有拥抱的礼节,有时是热情友好的拥抱,有时则纯属礼节性的。这种礼节,一般是两人相对而立,右肩偏下,右手扶在对方左后肩,左手扶在对方右后腰,按各自的方位,两人头部及上身向左相互拥抱,然后头部及上身向右拥抱,再次向左拥抱后,礼毕。
(2)朝鲜族历来重视礼节,以敬老爱幼为风尚。社会交往中对长辈必用敬语,平辈初次见面,也互致问候。日常生活中,一切以老人为先,晚辈不与长辈同桌而饮,不并肩而行。尊敬师长是朝鲜族的一个传统美德。称教师为先生,视教师为尊贵宾客。新疆少数民族有尊老爱幼的礼节。少数民族特别尊重长辈,在家里或毡房里做客,要让长辈和贵宾坐在首席,不可越位乱坐。随身带些糖果,分给主人家的小孩,主人会很满意的。
衣着:少数民族很注重衣着,男子讲究戴帽子,不管天气多热,他们不会穿着背心、裤衩上街或做客。我们到少数民族家做客,也要注意衣着整洁。
饮食:在城市里做客,比较容易讲究礼貌,在毡房里做客就有点特殊了。没有凳子,只能在毡子上席地而坐,这就要盘腿,不能把脚对着别人。没有餐桌,铺在地上的餐布就代表桌子,不能够从上面跨越。大块的饼子、大块的熟肉,要用刀子切成小块,不可整块用嘴啃。
问:为什么各国、各民族会有不同的礼节? 人们在相互交往中,总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和形式。各种社会交往方式,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这种印记表现在礼仪文字、礼仪规范、行为举止等各个方面。)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有的取决于价值观念,有的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见诸交往时使用的语言、器物、符号等,也见诸交际过程中的行为举止。
课堂探究:1 1 、老师眼中的“0 0 ”是什么?
数学老师:零 英语文老师:句号 语文老师:字母 体育老师:球 音乐老师:休止符
不同科目的老师有不同的答案,说明文化影响人们的的认识活动。
2 2 、《三个囚犯的故事》
有三个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监狱长给他们三个一人一个要求:
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
法国人最浪漫,要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
而犹太人说,他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
三年过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大喊道:“给我火,给我火!”原来他忘了要火了。
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子,美丽女子手里牵着一个小孩子,肚子里还怀着第三个。
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紧紧握住监狱长的手说:“这三年来我每天与外界联系,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了 200%,为了表示感谢,我送你一辆劳施莱斯!”
为什么三个囚犯的选择会不一样?
文化会影响人的实践活动。不同文化环境、不同价值观念会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
3 3 、《国际列车上的故事》
在一列国际列车上,德国人、日本人、美国人、法国人、中国人在一起旅行。途中上来一位端着鱼缸的客人,缸中鱼种甚为罕见。大家对这种鱼都很好奇。
德国人问:“您能告诉我这鱼的名称吗?它在生物学上是什么类别,有什么习性?”
日本人问:“请问这种鱼我们国家能不能引进,在日本的气候、水温、水质条件下、这种鱼能不能生长?”
美国人问:“你的鱼是不是从美国弄来的?因为只有美国才可能有这样奇特的鱼。” 法国人问:“你能不能把鱼卖给我,我想在我的卧室里养这样一缸鱼,我女朋友一定会兴奋不已。” 中国人则问:“真棒,从来没有见过这种鱼,请问这种鱼怎么做才好吃,清蒸还是红烧?” 为什么德国人、日本人、美国人和中国人提到问题不一样?
因为文化会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2 2 )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板书)
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事物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
例:中法文化的不同影响 一个南京小伙子在法国留学时谈了个法国姑娘,路遇红灯,象在国内一个旁边无人地走过去,法国姑娘红颜大怒,说他不守规则,让他丢脸,坚决与他分手。后来,他回到南京谈了个中国姑娘,每遇到红灯,他总是牢记在法的教训,坚持做到红灯停绿灯行,结果惹怒其中国女友,愤然离他而他去,理由是连这点便宜都不会占的人,今后如何在社会上立足。
价值观不同:法国人认为秩序人人应遵守,不管有没有车都不能闯红灯,而中国人则讲变通,爱占便宜,不能吃亏。
讲述《孟母三迁》的故事 请大家从这一故事中感悟:文化影响人具有什么特点? 二 、 潜移默化的影响
1 1 、 文化对人的影响, , 一般不是有 形的、强制的,而是发生潜移默化的过程中 (板书)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人们总要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包括家庭的、学校的、社区的、企业的等。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人们从事文化活动,如阅读文学作品、欣赏艺术表演、外出旅游观光、参加体育活动等,或得到思想的启示、精神的享受,或产生思想的困惑、精神的失落,许多是发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之中的。
因此, 2 2 、 要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板书)
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不仅能够使人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增强劳动技能,而且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这些文化影响既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又是人们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结果。
回乡偶书二首
【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
诗句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三 、 深远持久的影响 (板书)
1 1 、 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板书)
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 都足深远而持久的。
例如,在回民区长大的回民可能一辈子也改不了不吃猪肉的习惯。中秋、春节、端午等文化习俗等。
文化之所以会对人们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主要在于文化从根本上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 关键期 ” 理论
奥地利著名的生物学家昆拉多·洛伦兹博士发现了著名的“关键期”理论,并因此荣获了诺贝尔奖金。
所谓人类心理发展“关键期”理论是说:人类的某种行为和技能、知识的掌握,在某个特定的时期发展最快,最容易受环境影响。如果在这个时期施以正确的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期间获得的行为方式、技能和知识常常能伴随人终身;而一旦错过这一时期,就需要花费很多倍的努力才能弥补,甚至将可能永远无法弥补。
2 2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板书)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因此,我们要积极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在方方面面,这种影响一般不是有形、强制的,而是潜移默化的,而且这种影响一经形成,便很难抹去,对人的终身发展会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所以,在平日里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提高警惕,自觉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的熏陶,抵御不良文化的影响,使自己朝着正确的人生之路奋然前行!
(四)练习
1、不同时代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观念不同,人们在交往中采取的方式也不同,例如,在封建社会,受封建伦理的影响,人们必须遵循封建等级规范的交往方式。材料说明了 (
C ) A.交往方式不同,价值观不同 B.交往方式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 C.文化影响着人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 D.封建社会等级伦理制度是错误的 2、(2013·广东卷·31 题)2013 年 3 月,广东某市的读书月活动提出,文化强市从阅读开始。建设文化强市过程中,读书的意义不可替代。强调读书的文化意义,是因为( D ) ①文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 ②先进文化是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④文化影响人的实践、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14·安徽卷] 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得到繁荣发展,这不仅改变了每一座城市,更改变了每一个人,百姓生活“更幸福更有尊严”。这说明( C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③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14·北京卷] “天人合一,顺时而食。”一家老字号食品企业在这一古老智慧的启发下,随着二十四节气的更替,推出了清明的青团、谷雨的椿芽酥、立夏的青梅饼、芒种的乌梅酥、大暑的荷叶饼等广受消费者欢迎的时令点心。这表明( D ) ①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以市场经济为前提 ③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持久影响 ④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14·江苏卷] 在一个“读首诗再睡觉”的微信公众号上,常有几万人一起读诗。优美的图片、悦耳的声音,再配以雅俗共赏的解析文字,让人们重温诗的美好,让参与者的心灵得到滋润。这表明( D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②文化环境可以影响人的文化素养 ③大众文化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④大众传媒具有文化沟通和共享功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2014·山东卷] 《大道鲁商》是一部跨越人文和经济两个领域的文献纪录片,全景式地展示了鲁商从古到今诚实守信、仁义和气、胸怀天下的优秀品质,揭示了鲁商成功背后的文化内核。...
相关热词搜索: 教案 感受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