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党团工作 > 2022 -2022学年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8.3,,印度,,,教案

2022 -2022学年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8.3,,印度,,,教案

时间:2025-08-02 17:41:41 浏览次数:

  【课题】

  七年级下册

 第八章 第三节

 印度 【课型】新授课 【 课标要求】

 一、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二、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国家的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三、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影响。

 【教学目标】

 1、掌握印度的地理位置、主要地形区; 2、了解印度的人文知识(宗教、人口及人口问题);以及人口问题给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

 3、分析印度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事例;

 4、阅读地图,指出印度的主要工业城市和工业部门,简要分析工业分布与原料产地的关系。

 5、印度的高新技术产业对印度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教学模式】讲授谈话法。

 【教学方法】

 读图探究、启发诱导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 [ 图片展示] ]展示四大文明古国的图片、《西游记》里四师徒去“西天”取经是指哪里?为何去西天取经?及印度传统服饰——纱丽等图片。

  看图思考

 多 媒 体 录像的导入,有 助 于 调动 学 生 所有 感 觉 器官,激发学生兴趣,为本课 创设一 个 良 好

 开端。

 展示目标

 把握重点 1 1 、; 掌握印度的地理位置、主要地形区;

 2 2 、了解印度的人文知识(宗教、人口及人口问题);

 3 3; 、分析印度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事例;

 4 4 、用图,指出印度的主要工业城市和工业部门,简要分析工业分布与原料产地的关系。

 学生学习目标

 把握学习的重点

  有 助 于 学生 掌 握 学习目标,把握 学 习 的重点

  承接

  印度是个神密的古国,让我们一起去探讨印度。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找 一 找

  一、地理 位置

 出示印度的地形图

 1.印度大部分位于北纬

  至北纬

  之间,

 线穿过其北部。可以看出印度大部分地区位于

  (温度带),北部地区位于亚热带。

 2.印度位于亚洲南部的印度半岛,东临

  湾,西临

 海。

 3.印度的邻国,北临

  、

  、

  ;西北

 ;东北

 、

 。

 4 4 、找出主要邻国:

 [ [ 拓展] ]

 印度的临国中人口超过 1 1 亿的国家有

 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储备,对印度的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完全可以说出。

 学生从地形图中捕捉地理信息,完成题目。

 1.10°,30°,北回归线 2.孟加拉湾,阿拉伯海 3.中国,尼泊尔,不丹;巴基斯坦;缅甸,孟加拉国

 学生在学习亚洲的时候,已对人口进行了学习,此时进行复习。

 中国、孟加拉国、巴基斯坦

 锻炼读图

 能力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看

 一

 看

  二、印度的地形、河流

 1.印度三 大地形区,自北向南依次是

  山、

 平原、和

  高原。

 2.发源于中国的印度河主要流经

  (国家),注入

  。

 印度的母亲河是

  河,该河注入

  。

 [ [ 强调] ]

 印度河和恒河两条河流,主要流经的国家 及其冲击形成的平原。

 学生从地形图中捕捉地理信息,完成题目。

 1.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 徳干高原 2.巴基斯坦、阿拉伯海

  恒河、孟加拉湾

 培养学生利用地图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

 练

 一

 练

  [ [ 学以致用] ]

 教师出示印度简图。

 学生把刚才学习过的印度的自然环境中的位置(临海、邻国)、地形(三大地形区)、河流(两大河流)落实在图上。

 。

 找生指图说明,其余学生补充。

  三、气候

  大部分

 属于热带季风

 气候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 旱季:10 月- 次年 5 月

 雨季:6-9 月 )

 自主试

  一

  试

  四、印度的文化习俗

 阅读课本 70 页图和文字,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1.印度是

  教和

 教的发源地,

 教是印度的第一大教。

 2.

 是印度最知名的古迹,全是用纯白大理 石建成,用玻璃、玛瑙镶嵌,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3、相关图片展示

 4、你能列举更多的印度礼仪习俗吗?(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补充、查阅资料)

 印度古老宗教耆那教的神庙

 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思考题并展示如下:

 1.佛教、印度教、印度教 2.泰姬陵

 学生根据 搜集的素材,小组进行整合,汇报。教师 适时进行点拨、评价、归纳。

 3.礼仪与习俗 印度人与友人见面很讲礼节,通常是双手合掌,表示致意。合掌时,对长辈宜高,对平辈宜平,对幼辈则低,以分别示以尊敬、对等和关怀。迎候佳宾则敬献花环,表示由衷的欢迎。值得注意的是,印度人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综合分析获取知识的能力。

 学习

  合作探究

 印度舞蹈

  恒河沐 浴

 印度泰姬陵

  教师展示风俗习惯图片 在赞同或同意对方意见时,往往是摇头而不是点头。

 承接 刚才我为大家介绍了印度的风俗习惯,下面请大家欣赏两幅图片。

  多子女的印度家庭

 如此乘坐火车 如此看出印度的人口之多,是世界人口第二大国,仅次于我国。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议

  一

  议 师引导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71-72“人口大国”的有关内容。完成下面题目。

 1.1941-2011 年印度人口增长了

  倍,达到

 亿。这期间每隔 10 年人口的增长数越来越

 (多 或少)。说明印 度 人 口 的 突 出 特 点是

  、

  。

 2.结合课本 P72“思考”中的数据,说说人口问题对印度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注意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的对比)

 [ [ 强调] ]

 印度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世界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是美国。

  3.读图谈谈你对印度未来人口增长趋势的看法。针对印度的人口问题,请你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问题,自主解决问题,

 1.

 4 倍

  12.1 亿

  多 人口基数大

 人口增长速度快 学生通过读图得出数据。

 2. 带来粮食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社会治安问题以及在交通运输、城市建设、住宅建设、医疗和就业等方面遇到的困难,也与人口增长过快密切相关。

 学生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总结归纳。

 3. 印度将在 2030 左右人口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可以结合我国实行计划生育 学生读图得出结论。

 2、 、3 两题的解决,旨在培养学生一种正确的人口观,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重要性。

 过渡衔接

 印度是世界第 二人口大国,对粮食的消费量极大。因此,印度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粮食生产。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印度的农业问题。

 群

 学

 导

  思

  [活动 1] ]阅读 P72-73 教材,提出问题,分组讨论。

 1.印度 20 世纪 60 年代之前,粮食生产不能自给的原因是什么? 2.印度 20 世纪 60 年代之后,粮食迅速增长的突破口在哪里? 3.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是什么? 4.印度自然条件是否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活动 2] ]引导学生观察图 8—3—4“印度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印度年降水量的分布”和“印度的地形”,将三幅图进行对比,分析粮食作物的分布与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地形分布的对应关系。

 点拨:

 1..回顾印度的三大地形区。

 2.首先看清表示小麦和水稻等作物的图

 例,再看它们的分布。

  学生讨论归纳:

 1.水旱灾害频繁、生产技术落后→进口大量的粮食 2.

 “绿色革命”→不仅能自给,而且还有一定的余粮可供出口 3.

 水稻、小麦(产量均居世界前列)

  棉花、黄麻、茶叶 4.印度地处低纬地区,热量条 件好,降水量丰 富,地形起伏平缓,耕地面积广大,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同桌合作,认真读图, 用铅笔在图中描绘水稻分布区和降水>1000 ㎜地区范围、小麦分布区和降水500—1000㎜地区范围,体会粮食作物的分布与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的关系。

 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来阐述自己的观点,看看哪个小组回答的好。

 据各小组的回答和老师的点拨得结论:

 水稻主要分布:降水充足、地势平坦的恒河平原和沿海平原上 小麦主要分布:降水较少、光照足的恒河上游和德干高原西北部。

  农业生产和自然条件的关系极为密切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教师要做好分析方法的引导和总结提升工作。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明确分析问题的方法,并运用手中的资料进行解读探究。

 让学生明确因地制宜原则。

 群

 学

 导

  思

 3.明确图中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降水量并会判读它们的范围,并举例说明。

 4.出示农作物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的表格

 总结:此题有一定的难度,主要体现在学生读图、识图能力、从图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表达较差,对于农作物的分布表达不准确,对于经济作物黄麻、茶叶生活习性较陌生等,因此教师要结合图形注意方法的引导。

 强调:地理环境不同,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异。

 展示答案:

 小组合作的过程是个人经验交流、树立正确认知过程。

 过渡衔接 前面我们了解了印度的农业发展成果,下面我们再来了解印度的工业现状。在近代历史上,印度有很长一段时期处于 英国殖民统治下,本国工业发展缓慢;独立后,印度工业得以迅速的发展,现在已经取得不少成就。(金砖 4 国→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

  展示图片

  小组讨论:

 学生读图“印度矿产资源、棉花、黄麻和工业的分布”,分析工业的分布与原料产地之间的关系,并完成表格。

 关系如下: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般规律:工业中心应接近原料产地可以节省运费,降低成本。

 引 导 学生 初 步学 会 分析 工 业基 地 形成 的 条件 ( 原料 , 交通 , 技术,劳动力等)

 重 工 业靠 近 原

  印度矿产资源、棉花、黄麻和工业的分布图 提示:

 1.读印度矿产资源、棉花、黄麻分布图,看看棉花、黄麻和煤、铁、锰等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哪里? 2.读印度工业分布图,找出主要工业城市加尔各答、新德里、孟买、班加罗尔,看看这些工业城市主要发展了哪些工业部门?为什么? 3.出示表格

 讲述:近年来,印度的软件业令世界 瞩目,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软件工业国。

 拓展延伸 1.根据下面的提示,谈谈你对印度的印象。

 (1)印度有亚洲最多的软件精英,也有世界最多的文盲。

 (2)印度有亚洲最多的富豪,也有工 业 部门 分布 与原料产地的关系 钢 铁 工业

  棉 纺 织工业

  麻 纺 织工业

  1.认真读图,弄清棉花、黄麻和煤、铁、锰的图例并回答发布地区。

 2. 加尔各答发展了钢铁工业和麻纺织工业 孟买、班加罗尔、新德里发展了 棉纺织工业

 3.完成表格:

 明确对印度软件业的评价及软件业发达的内外原因。

  1.据自己的所见所闻结合本节所学的内容小组展开讨论,由组长记录本组的成果,各小组再汇总。

 合作探究得出结论:

 2.比如印度为解决粮食问题而进行的“绿色革 命”,印度大力发展工业 部门 分布 与原料产地的关系 钢铁 工业 德干高 原东北 部 煤、铁、锰等丰富,矿区相互邻近 棉纺 织工 业 孟买 靠近最主要的棉产区 麻纺 织工 业 加尔 各答 地处黄麻产区 料产地,初 步 建立 企 业要 追 求经 济 效益 的 意思,为以后 的 学习 打 下铺垫,高新 技 术产 业 分布 在 南部 人 口稀疏区。

 先设疑,然 后 通过 寻 找答案,学生 会 发现:对一个 问 题不能轻易 下 结论,培养他 们 探求 真 理的 求 知精神。

  小 组 合作 探 究

 世界最多的贫 民窟。

 2、从印度的经济发展中, 我国可以借鉴哪些经验?比较印度与我国的国情有哪些相似之处?

 点拨: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学生七嘴八舌进行讨论,只要意思相近的观点, 都应给予鼓励。

 总结:

 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虽然还十分落后,但未必什么产业都是落后的。比如印度在核电技术及其应用、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及出口、航天技术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突破,都有力地说明了发展中国家是可以逐步赶上世界经济水平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可以腾飞。了解别人的成功和失败,吸取经验,避免走弯路。”

 高新产业的创新思路等。

 相似之处 印度和我国都是人口众多、历史悠久、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压力大,经济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但是发展中国家也不是样样都落后的,大力发展科技、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开拓高科技产品的国际市场,是发展中国家逐步赶上世界经济水平的最佳

 使 知 识再现,既深 化 本堂 课 的重点,又可 以 展示 学 生的 艺 术才能、锻炼 学 生的 空 间想 象 等能力。

  建 构 梳 理

 【 检测 】

 【教学反思】

 通过对《日本》和《俄罗斯》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学习国家主要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入手。本课自然环境方面主要讲授位置、地形、河流,人文方面主要是风俗习惯工农业等方面去学习。我认为做得好的有以下几点:

 一、展示印度相关图片,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气氛活跃。二、图文结合,除去了枯燥无味,并能正确引导学生识图、读图、记图,提高学习效率。三、适当的拓展课外知识,学生可增长见识,还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情感教育。四、教学思路清晰,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本节课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因时间分配不合理导致重难点不够突出,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少等问题。

相关热词搜索: 印度 下册 学年